一、行政案件回避时间申请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47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决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 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审判人员主动回避是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二、行政案件中回避制度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抄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审判人员认袭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知长道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三、行政知案件的审理期限是多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和第六十条规定,对于一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判决。有特殊情况需道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对于二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二审案权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不管是行政还是民事案件,如果需要审判人员回避的话,都应该在法定时间内递交回避申请书,当然了,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为了确保案件的判决结果是公正的,通常不需要当事人递交回避申请书,自己也就主动避嫌了。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民事诉讼申请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哪些情况下民事诉讼法院人员要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