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荷塘月色教案3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对象
  本课文教学对象为中专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他们入学以来已经学习教材关于阅读和写作的部分内容,大致掌握了散文文体的阅读方法及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抒情、说理、写景等散文的各种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散文的能力;学生在前两周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侧重写景的散文《村》,也以学习了侧重抒情的散文《独上西楼》,已经具备对写景散文及对抒情散文的欣赏和分析能力,为欣赏和分析这篇情景融合的散文打下了基础。
  二、关于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通用语文系列教材(提高版)(第一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部分"阅读",第二单元"感知材料 摄取信息",第四课 《荷塘月色》。
  2、课文内容分析:
  本课文是现代写景抒情散文,词语的解释和理解比较容易;但本文的写景抒情都比较细腻和朦胧,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必须到位,所以必须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熟读作品,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景物和情感特色,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意象和情感联想,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
  3、教学重点:
  (1)欣赏和分析作者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叠词等达成的对荷塘月色的成功描写;
  (2)讨论理清作者喜与愁相交织的感情线索。
  4、教学难点:
  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基本感知写景抒情散文情景融合的特点;
  能力目标:领略情景交融散文的妙处,掌握此类散文的欣赏及分析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荷塘月色美景。
  四、教学策略
  1、诵读与赏析相结合;
  2、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本课文安排三个课时完成;
  教学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平台:Microsoft Powerpoin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背影》里的一段文字,让学生猜课文题目。
  2、学生集体回答:《背影》
  3、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出:作家朱自清,简单介绍。(媒体显示资料)
  《背影》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市,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的5年里在江苏、浙江的一些中学任教。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主要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4、过渡:
  在《背影》中,他刻画的父亲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整篇文章也感人至深。如今,我们又要来学他的另一篇美文《荷塘月色》。
  (二)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媒体显示)
  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在一封信中表白说:"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他在一个有月光的晚上,独自来到他当时住的地方——清华园的一个荷塘边散步,荷塘月色的美妙及他心中难言的感情促使他挥笔写下了这一美文。
  (三)听媒体示范朗读,扫清字词障碍,预划重点句,明确学练提示中提出的要点。
  1、播放录音,显示生字、要点:
  生字:蓊(wěng)蓊郁(yù)郁、 弥(mí)望、 袅(niǎo)娜(nuó)、 脉(mò)脉、 梵(fàn)婀(ē)玲、
  重点句: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抽查并确定重点句的特征。
  要点:感知语义丰富、蕴有内涵的关键语句,作为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信息依据
  2、学生听录音、划字句、思考要点。
  3、过渡:
  以游记的游踪为例引导学生考察作者的游踪(游览过程)。
  (四)分析本文总体架构
  1、提问:文章每个自然段写些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依回答显示幻灯片。
  3、以幻灯片板书为纲,归纳讲述作者的游览过程。
  (幻灯片显示)游览过程:(不宁静)出门——走在小路上(抒发独处的感受)——欣赏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景色——忆起江南采莲旧俗——回到家
  4、以游览过程为依据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划分及写段意。
  5、幻灯片显示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缘起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4~6段)描写荷塘月色。为全篇重点。
  第四部分(第7、8段)回忆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过渡:
  文章结构简单,描写景致却不简单。
  (第二课时)
  (五)分析本文写景的妙处:荷塘与月色巧妙结合,浑然一体。
  1、学生齐读4-6段
  2、提问。媒体显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1)第4、5、6、段分别描写什么?
  (2)第4段写了荷的哪些方面?
  (3)找出这些段中运用叠字的地方,并试着说明运用这些叠字的妙处。
  (4)找出这些段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分别说明每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3、逐题抽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后媒体显示答案:
  (1)第4、5、6、段分别描写什么?
  明确:第4段写月下荷塘,第5段写塘上月色,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
  (2)第4段写了荷的哪些方面?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3)找出这些段中运用叠字的地方,并试着说明运用这些叠字的妙处。
  明确:田田、亭亭、等等
  田田:写出荷叶的茂盛;粒粒:写出荷花的晶莹剔透。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
  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4)这些段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分别说明每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明确: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有第4段第②③④⑤⑥句、第5段第①③⑥句和第6段第⑤句
  4、过渡:
  叠词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优雅精致。
  (第三课时)
  5、以第4段为例,进一步明确、分析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媒体显示内容)
  (1)第②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舞女的裙"比喻荷叶的风姿。裙与荷叶形状相似;"亭亭"是高颀的样子,与"出水很高"相配。荷叶"出水很高"才让作者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
  (2)第③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拟人、比喻。"袅娜"写荷花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比喻句形容荷花开得不多,"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6、学生体会第4段老师分析过的句子的妙处,试分析第5、6段中其他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7、总结:
  课文第4~6段集中写荷塘月色,如第4段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与月色相辉映,构成月夜荷塘的美景。作者写荷花缕缕清香,微风传送 ,像远方的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优雅宁静的感受,只有在月下荷塘独处的氛围中才会有。在朱自清的笔下,荷塘与月色已经水乳交融在一起了。另外,作者描写荷塘与月色之所以如此成功,又在于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
  8、过渡:
  此文中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真是月朦胧,荷塘朦胧,在这样的朦胧氛围里,人也朦胧。
  (六)讨论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1、 概述历来人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看法(媒体显示内容):
  历来人们对此问题看法不同,有以下几种:
  A、表现了闲适的心境,
  B、表现愁闷的心境,
  C、表现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情,
  D、表现美好生活的向往,
  E、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很复杂,既有淡淡的忧愁,也有淡淡的喜悦。
  2、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课文的旁注进行小组讨论,大组负责人深入本大组各小组进行组织讨论,了解各小组讨论情况,记录各小组讨论结果并作出总结。
  3、教师参加某些组的讨论,引导、调控讨论过程。
  4、各大组负责人指定代表在班上作阐述发言,各大组负责人作总结发言。
  5、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
  正如课文旁注所说,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确是全篇的"文眼",定下了文章的基调。这"颇不宁静",正是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心情的写照。因此,他才"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说明作者夜游荷塘,目的是使"颇不宁静"的心情宁静下来。而置身于"无边的荷香月色",他也的确感到了某种超脱:"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也正是在这淡淡的喜悦之中,那弥望的荷塘,那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花朵,那屡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云影,那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与影和谐的旋律……都让他的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然而,这安宁的确只是暂时的,因为,作者心灵深处的惆怅是难以排遣的,所以,当耳边传来"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时,他便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惦着江南了",在江南时,虽然只是教中学,但那时候的日子是多么的逍遥自在呀!他多么想回到江南去,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了,作者便从梦幻般的"另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闷的现实世界,真可谓"华章写尽池塘色,暂得逍遥悲辛眠。无奈多情延旧梦,荷月如何却尘心。"
  6、过渡:
  依讨论情况临时处理。
  (七)小结:
  1、明确本文主要掌握两个妙处:
  一、写景的功夫。层次性强、运用比喻、通感、叠字等手法详细描写。
  二、融情于景的特色。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笼罩着全文。
  2、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跟录音小声读一遍课文,参照媒体显示的全文构架,再次体会其中的情和景,并寻找自己还不懂的地方。
  3、幻灯片随着课文泛读的节奏逐步显示全文构架:
  (一)去荷塘的缘由(心里颇不宁静) 淡淡的哀愁
  路上(路—幽僻;树—蓊郁;月光—淡淡)
  感受:对自由的向往(抒情)
  荷叶
  荷塘 荷花 朦胧、清幽、淡美
  (二) 荷香 (静、动、博喻、通感)
  荷 荷波
  塘 流水(泻);青雾(浮) 淡淡的喜悦
  月 月光
  色 牛乳(洗);轻沙(笼) 光影和谐
  月色 黑影:参差、斑驳
  月影
  倩影:弯弯、稀疏
  树木(近、低);远山(远、高) 远景、近景
  四周
  灯光;蝉声、蛙声 以动衬静
  (三)联想江南的采莲 淡淡的哀愁
  4、学生质疑。
  5、师生共同商讨,解答质疑。
  (八)作业:
  1、背诵4-6段,
  2、分析体会5、6段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妙处,
  3、预习第2课。

幼儿园关于借玩具的社会教案运动目的1进修并摸索向搭档借玩具的要领计谋。2体验搭档来往的兴趣,增长社会来往本领。运动预备1拖沓玩具皮球遥控汽车各一幼儿自带的长毛绒玩具2个球圈多少。2三段景象演出。运动历程1旁包身工的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a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b艺术构思c细节描写d语言风格。3了解包身工的影响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探讨法教学篮球兴趣小组活动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就是小桂林桂花香的大班综合活动教案设计意图桂花是桂林是的市花,桂林市一到秋天,整个城市都飘洒着清香。真可谓桂林秋天到,桂花香味飘。我们铁西幼儿园的桂花今年迟迟没有开,真是让人等得着急昨天它终于盛开了!本班的幼儿早上留恋的词语解析及造句中文发音留恋lilin词语解释不愿意离开或舍弃。对往日往事的怀念。近义词迷恋依恋怀恋用留恋造句1就要离开学校了,大家十分留恋曾经的母校。2我这一生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可回头想想又有羞赧的解释及造句羞赧拼音注音xiunan羞赧解释意思书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羞赧造句1羞赧地在你的目光中千娇百媚地重生了自己。2当你施与的时候你当然是慈善的,在授与的时候要把脸转过一边,这样就可以喟叹的解释及造句喟叹拼音注音kuitan喟叹解释意思()书因感慨而叹气。喟叹造句1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2你注意到孩子呼吸时伴有喟叹音。3不论古今,身为任人摆布的棋子似乎是大多数人的。喟怎么用情不自禁造句子情不自禁表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怎么用情不自禁造句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1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姐姐情不自禁地随着唱起来。2看到球用梦寐以求一词来造句1清华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2只有在学习上刻苦勤奋坚韧不拔并持之以恒的进行钻研,才能取得梦寐以求的胜利,到达理想的彼岸。3我们一定要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学义无反顾,坚韧不拔的完成五年级一会儿一会儿造句秋高气爽的时节,一群大雁正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一会儿一会儿造句,一起来看一下吧!1他一边走,头一边不停地来回转动,一会儿看看桥,一会儿舞台上的布景教学设计3篇舞台上的布景教学设计一课时34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舞台美术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感受舞台美术设计所带来的综合艺术效果2。尝试设计课本剧的舞台美术场景与道具服饰,并进行排练与演出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星星变奏曲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江河是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星星变奏曲是他的一首重要诗作。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全诗分为九节。其中五次以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沁园春雪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绿娃娃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1正确掌握本课故都的秋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散文形神合一的艺术特色。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一。导入课文一年四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七年级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体会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学习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二揣摩语言,深入了解贝多芬精神品质。三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深入了解贝多长度比较的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第二学期P4445设计意图长度比较这一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狐狸和乌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课文分个自然段,前北师大版罗斯福集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简洁明了,没有曲折的情节,但内容感人,促发学生集邮的乐趣。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邮票内容有更多的了解,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