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基于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

  [摘要]
  学习性评价以"学习为本"为根本价值旨归,旨在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的价值和规定,促进学习性经验的生成和改进与完善学习效果,转变传统教师本位导向下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转变下的教学设计需转向以学习性评价为取向,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重新设定目标,以学习力、表现力、生成力的提升建构教学过程,以学习水平的提升进行质量监控。
  [关键词]
  学习性评价;教学设计;学习水平
  学习性评价(AssessmentforLearning)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且对学生的学习提升有必然的帮助。布莱克和威廉教授曾通过对160种教育期刊和专著上250篇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在实施学习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收益(learninggains)显著提高[1]。该评价中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转变教师主导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基本途径,而教学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身是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最终目的,传统工具理性导向的教学设计重"教"轻"学",已然背离了教学设计的初衷。由此,改变传统"以教定学"的教师主导下的学习方式,再次审视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初衷,需以学习性评价为取向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性评价取向的目标设计
  教学设计以教学目标为方向,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的目标方向是学生学业发展。目标方向来源于该评价中师生共享的学习目标理念,而教学设计中与目标实现最为密切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由此,学习性评价取向的目标设计以师生交互学习的共享目标为基本特征,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的核心目标为基本方向,以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支点的基础目标的实现为外在借力,为之提供支点。
  (一)师生交互学习的共享目标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分享于学生是学习性评价开展的基本前提,即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什么学习这些学习内容以及如何评价学习结果。"须使学生明了学习目标以及评价标准",即学习性评价是"学习者和他们的教师为了确定学生现在在哪里(where),应该到哪里(where),以及如何更好的到达那里(how)而收集和解释证据的过程。"[2]因此,学习性评价取向的目标设计的特征之一在于其设计的目标是师生共享的,以此回应传统教学设计中目标封闭性的问题。共享目标的意蕴:于学生或教师而言对教学设计的目标都是非常明确的,即融学习性评价师生共享教学和学习目标的理念于教学设计之中[3]。此外,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以教定学",趋向"以学定教",其共享的学习目标既来源于师生的交互学习,也是师生交互学习的一个基础。教育中强调民主,也需保持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学生需跟随着教师教学设计目标的大方向走;同时,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基于教师对学习者的深入了解,最终所设计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由此,可以说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为师生共同设计的,需要师生间的交互学习才能实现。"交互学习"和"共享"为师生交互学习的共享目标的关键词,从其入手构思这样的教学目标。"交互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目标需要师生间进行交互学习以达到目标真正能够共享的状态。同时,师生共享的目标来源于师生交互学习,目标的存在并非先于学习者,而是与之共生,即有了教学对象(学习者)才有教学设计的目标。首先,师生为预设目标而做的准备工作,即师生彼此交流,尤其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师生为达到这样预设的目标协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反馈信息协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不仅将目标告诉学生,还应帮助其明白教学设计的目标。以"交互学习"为前提的"共享"目标不再是教师的"主观规定",师生对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明晰的。
  (二)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的核心目标
  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核心目标是实施学习性评价的首要目的,也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及初衷。与其他教育教学评价不同,学习性评价不是对学习的评价,摒弃了传统教育评价中对学生的甄别、筛选等功能,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的初衷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一个支点,使其更有效地学习。现将学习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业发展这一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一方面是从理论上将教学设计再次与促进学生学业发展这一目的进行对接,另一方面为实践中的教学设计构建一个理论框架[3]。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的核心目标,必然是实现于完整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评三者的结合,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学生的学业发展是教、学、评三者合力的结果,而力求提升学生学业发展需转变这三者的传统行为方式。影响这三者行为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其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方式的预设,在很大程度上对其有着规定性的作用。由此,教学设计中需注重这三方面行为方式的转变:其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包含于教学设计中。基于提升学生学业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为教师为导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形成以教为导,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其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规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时间、空间、内容、程序,影响着其基本学习方式的采用[4]。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分水岭是学习自主,而非他主,教学设计应着力引导学生由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等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其三,改变评价方式及其结果的使用。教学中采用学习性评价,打破传统教育评价过于量化和单一性现象,从而趋向深化和多维的评价。同时,转变评价结果的使用,学生成为主要使用者,学生利用评价结果中的信息来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水平,即评价是为了学习的评价。
  (三)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支点的附加目标
  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为支点的附加目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作为学生学业发展的支点,同时也是教学本身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正所谓"教学相长"。一方面,从其作为"支点"来分析,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习性评价也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核心目标[3],所以,教育教学中需要寻找可以省力、有效撬动学生发展的支点。而与学生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外界因素——教师,自然成为了这一核心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其专业水平的提升无疑成为了外界撬动学生学业发展的支点。另一方面,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作为学习性评价取向教学设计的附加性目标分析,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对教与学的设计,在预想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素养,加固"支点"。此外,学习性评价以学生学业发展为首要目标,也力求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性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并借此提供信息作为反馈来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5]。
  学习性评价的核心内涵是该评价为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通过评价来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教师也通过反馈的信息来促进其个人的发展。同时,源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唯有走在专业不断发展的道路上才能彰显其职业魅力和应对外界带来的各种教学挑战[3]。基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作为学习性评价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目标实现的支点,同时也作为该评价取向下教学设计的附加性目标。由此,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构想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三个部分: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学习性评价。首先,教师的自我学习是终身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反思性实践,在提升教师反思能力的同时审视其教学策略、教学进展和教学效果等;其次,教师间同伴互助,进行合作学习,在提升教师合作能力的同时,与同伴进行教学问题进行交流、互提意见;最后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环境,建立相应评价机制,借鉴学习性评价理念,以激励机制为主。学习性评价理念倡导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在对自身实施学习性评价的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对学习性评价的使用水平,成为提升学生学业发展的坚实的"支点"。
  二、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其过程设计,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过程重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学习力的持续提升。而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必然实现于教学活动之中,其外显为教学活动中学生趋于积极的表现力,而其本质是教学活动中动态生成而带来的发展。由此,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力求构建学习力持续提升的过程模式、表现力持续张扬的活动模式和生成力不断演绎的互动模式。
  (一)学习力持续提升的过程模式
  学习力是学习者能够进行有效学习的综合能力,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六个要素被学者们广为引用,即学习行为的总动力、学习需求的识别力、学习潜能的评价力、学习行为的理解力、学习活动的激活力以及学习能力[6]。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教学设计最终走向实践,学习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学习力。学习力的持续提升并非仅是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与终身学习结伴而生的学习化社会的时代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学习力持续提升的过程模式,是学习性评价取向教学设计的理论构想。在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发展的直接指导者,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潜能和发展的可能,由此教师无疑是学习力持续提升的过程模式的总设计和实施者[7]。由此,从教师的角度来构建该模式,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努力来着手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明确学习目标、重塑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分享多元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上的合作者和学会自我的学习性评价。
  (二)表现力持续张扬的活动模式
  学生的表现力是指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所表现出的带有个人特征的特长和才华。拥有较强表现力的学生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倾向于自主探究,有利于自身创新人格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力从多维的角度去了解一个立体的学生,有利于其诊断自我教学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如同加涅所说,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中学生的表现力却处于缺失的状态,现行的中小学教育,单一的教学方式,重视智育的教育倾向,忽视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学生表现力的发展,导致课堂教学很多时候成为教师的独白,学生集体沉默,极度缺乏表现力[8]。基于此,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建构了学生表现力持续张扬的活动模式。将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变化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是目前课改所期许的。建构表现力持续张扬的活动模式,一方面,教学需设计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表现,在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学生表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关注个体的表现等等,教师尤其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意愿和表现能力的协调发展,适度引导学生合理地表现自我和提升自身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学生表现力的持续张扬。教学设计中要突显对学生自信心和反思意识的培养,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够表现自我的一扇窗户,很多学生渴望表现自我,由于缺乏自信一直关闭着走向外界的窗户;反思意识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必备思维,没有人能够代替自己去进步,学生唯有通过反思,审视自己的表现,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展现出更好的自己。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中融入了学习性评价的理念,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肯定每个学生都能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和稳固自信心;学习性评价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必然需要学生的自我反思才能客观有效地评价自己。
  (三)生成力不断演绎的互动模式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新课程的终极价值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9]。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由此构建教学中生成力不断演绎的互动模式(如图1)。生成力不断演绎的课堂是需要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因互动而有生成。那么,教学设计上需要教师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实践先于理论,早在80年代意大利瑞吉欧在幼儿教育中就进行了生成性教育,即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的及时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的教学形态[10]。学习性评价旨在师生互动的状态下不断提升课堂的生成力,由此构建如图所示的生成力不断演绎的互动模式。在课堂互动的情境下,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输入,经过师生的课堂互动,对师生原有知识经验产生同化与顺应的作用(互动后输入),形成动态生成(预设性与非预设性),反馈给师生并与预设目标进行整合,最终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如此不断循环动态生成新的内容。由此教学设计中需要明确两点:一是在弹性预设的教学目标下开展生成性教学;二是需要创设课堂互动情境。真正的教学设计始于教学之前,但并不终结于教学活动之时,是一个开放多元对话的过程[11]。
  三、学习性评价取向的质量监控设计
  教学设计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需跟随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着学生学习而展开,最终必然以学生学习水平来作为衡量教学的质量标准,而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获取学生学习情况在于师生间及时的反馈,针对反馈信息而改进学习情况的关键在于对学习策略的掌握。所以,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以学习水平提升为质量标准,同时建构了多元反馈回路的师生交互。
  (一)学习水平提升的质量标准
  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习质量的监控进行设计,以此确保和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作为检测学习结果的质量标准,即以学习性评价为取向的教学设计在最终的质量监控方面以确保和提升教学和学习的质量为重心目的[3]。其遵循实施学习性评价首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学业发展的理念,在其质量监控方面的设计旨向为了学习的评价而非对学习的评价。学习性评价是为了学习的评价而非对学习的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在于对教学过程中所构建的学生学习力、表现力以及课堂生成力的提升,并非测验所得的分数提升。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是融学习性评价理念于其中,最终的质量检测必然基于实施学习性评价的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水平的提升作为监测学习质量标准,基于对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核心目标回应,源于对教学过程的检测和学习性评价实施的必然选择。其一,目标是开展评价活动的依据,由此,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作为其呈现学习结果的质量标准,是决定于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的核心目标。此外,回应了传统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或学习质量监控方面背离教学设计初衷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和学习质量的评估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源于其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习的评价,即客观反映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即为了评价而评价。其二,以学习水平的提升来检测学习结果的质量是对教学过程的检测,因为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体现于教学过程中,即在于学习力、表现力和课堂生成力不断提升,回避了终结性评价欠缺持续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弊端。其三,教学活动中实施学习性评价是以学习水平提升作为监测学习质量的合理选择。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是该评价的首要目的,且该评价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基于以上原因分析,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师、学习者及其同伴的多维评估。在教学活动开始时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力、表现力和课堂生成力情况的持续记录,以此形成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档案袋,便于个体学生学习情况的前后对比。同时,学习者及其同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学习情况评价和对同伴学习情况的评价。那么,学生的档案袋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学习者及其同伴的多维评价充实学生的档案袋,最终能够客观深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提升。
  (二)多元反馈回路的师生交互
  多元反馈回路的师生交互作为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机制。学习和成长都发生在循环系统的反馈中,可以说学习是建立在反馈基础上的一个循环回路,而并非依靠接受的信息。由此,学习性评价为取向的教学设计在其质量监控方面的一个理念:教学的主体之一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学习,以改进学习策略而提高学习水平,最终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同样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审视自身的教学情况适当调整教学,以提升其专业水平。具体的反馈回路(如图2所示):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改进建立在两部分反馈信息上,一是来自教师的反馈,通常是教师的建议、评价等,二是直接来自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反思;同样,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是建立于两部分反馈信息上:学生的信息反馈和自己对教学情况的反思。那么,教学设计在这一块就需要有两方面的设计:一方面创设一种利于反馈的课堂环境;另一方面是师生对于反馈信息的使用。一方面,教师创设利于反馈的课堂环境,其中师生间的心理环境最为关键。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单向线性运作的模式,是需要来自多维的互动,有互动才会有真实的反馈,而真实的反馈必然需要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心理环境之上,即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没有隔阂,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对学习和教学最真实的意见和行为,教师才能有机会捕捉到来自学生们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师生对于反馈信息的使用,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使用反馈信息。教师从学生对其教学的反馈中及时审视教学过程,学生的反馈包括了所有教师可利用的信息,如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对评价方式的理解。然而,教师需要有选择性地提取这些反馈信息,因为这种信息必须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方面具有建构、教育以及互动等意义,才能称之为"反馈信息"[12],即有效的反馈信息。那么,同时也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反馈能力,以使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教师在课堂中应给予学生及时口头的反馈,即学习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常用的策略:对于学生课堂中回答的问题予以及时的口头反馈、给予学生作业予以评语式的反馈等。学生由此得到的学习反馈是质化的,不仅仅知道自己学习存在哪些问题,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基于此,学生改进原先的学习策略,以达到提升自己学习水平的效果。
  (三)学习策略转换的任务适应
  教学质量以学生学习水平提升为标准,而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升需要师生的交互学习、生生的合作学习,更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的外界的帮助,必然需要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索科尔(Sokol)研究发现,学习策略与学习水平呈正相关[13]。可以说,使用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体现其学习水平的根本标志,是影响学生实现学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使用学习策略并非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在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中合理地使用学习策略,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此外,学习性评价最基本的理念是,只要学习者努力、得到帮助、使用正确的方法,所有人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转换的任务适应作为学生提升其学习水平的关键。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学习策略,而且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换。教学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正如我国教育改革必须致力于消解主要靠教的体系,回归主要靠学的体系,才能有突显教育改革的实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审视学习策略转换的任务适应,首先有一个前提是教学策略具有可教性。尽管学术界目前对学习策略的含义、性质的识别、观察、检测等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就学习策略本身而言它是一种知识范畴,因而是可教、可学、可迁移的。从掌握能合理转换学习策略、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角度,教师需要有效设计学习策略的教学问题。首先,激发学生利用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的动机,使之认识合理地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升其学习;其次,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学习策略的使用条件、操作程序,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具体学习任务,在具体情境中教授、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最后,长期坚持系统的学习策略教学,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里使用不同学习策略,并且监控自己学习策略使用的进展。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检查、评价和改进其学习策略,并且能够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从而提升学生自身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教学设计从来都不是只为了教师的教,而是兼顾"教"与"学",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立意于这一初衷,从目标到过程再到最后的监控设计,始终坚持以教师教学提升为支点,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学习性评价:涵义、方法及原理[J].比较教育研究,2006(2):1-6.
  [2]AssessmentReformGroup.Assessmentforlearning:10principles[R].Cambridge:UniversityofCambridge,2002.
  [3]田洵洵.基于学习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探索,2016(4):16-19.
  [4]王以新.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5]王沁艳,定邦平.学习性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9):47-51.
  [6]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学习力构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6):24-29.
  [7]伊恩史密斯.学习型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J].人民教育,2016(22):73-76.
  [8]姚丽华.学生表现力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0(2):85-85.
  [9]邓丽.浅谈教学中的生成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4):170-171.
  [10]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28-33.
  [11]裴新宁.透视教学设计观[J].中国电化教育,2003,(7):18-20.
  [12]罗厚辉,林碧霞.教师教育的教学手段:学生反馈[J].全球教育展望,2005(9):5-10.
  [13]王恩国,阴国恩,吕勇.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183-187.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备课教案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明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教学重点1。观察叶片的结构2。识别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21ampnbsp探索生命的器具(二)21探索生命的器具(二)教学目标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尝试制作临时玻片制作。教学难点防止玻片出现气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常识2知道均衡膳食的含义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讨论减肥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食物的营养成分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序号1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的名称及对人体的作用。2说明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及缺乏症。重点六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难点举例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第2单元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第2单元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2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描第四节ampnbsp计划生育教学过程导课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师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带给家庭的是喜悦,可带给社会生物圈的全是喜悦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像。生观看。感受人口急剧膨胀,给社会生物圈造人体概述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3举例说出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教学重点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课时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课程导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早已不是什么神话。人类可以离开地球,到时别的星球上去。但是我们能否寻找到一个或是创造一个地球以外适
有关树真好教学反思树真好散文诗教学反思在听随堂课的活动中,正值大树和小花主题,我选择了散文诗树真好这个内容进行执教。一教材分析散文诗树真好描写了人们与小动物们在大树旁活动的场景,童趣盎然,意境优美。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反思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学着才主动。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中学习,知识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训练,情感得到了体验。我来谈谈上完本节课之后的感想,做一小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制作彩球教学反思范文作者来源黄家沟小学张娜3月中旬,我参加了高区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活动,本次活动,让我受益不少1放大范作,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我出示了一个放大很多倍的彩球,在我的预测下学生们果然一下子黔之驴教学反思范文开课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着的过程。现在看来,这次指导团的开课让我获益匪浅。首先,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习共同体的卓越实效。这次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这节黔之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获得了指导团专家有关体育教育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体育教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篇一体育教育教学反思我已经从教十二年了。我逐渐将快大家都来帮帮他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教学目标中指出学生有表达的自信,能积极参与讨论,以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大家都来帮帮他为话题的口语交际中,我主要让学生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学反思及设计土风舞篇一土风舞教学反思四年级土风舞教学反思秋天的联想土风舞是一首很热闹欢快的捷克民歌,F大调,24拍,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农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整节课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三篇篇一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近段时间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忽然觉得孩子们真的很可爱。他们给我唱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六年了,朝夕相处下来,能没成长的脚印的教学反思小学生活令人难忘,五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五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四年级数学下册节日礼物的教学反思课标指出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我是一只小茶壶中班教学反思对于这首歌曲我是一只小茶壶,我曾在读书时接触过,而至于如何围绕这首歌曲开展活动我以前并没有深思过。而这次在评优课前后我深思了许久。选择这首曲子是因为我自认为这较适合刚进入中班年龄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