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虚词其作为连词的用法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①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文言虚词其作为副词的用法
  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
  ④其为死君乎?--《左传·肴之战》
  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⑦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战国策·魏策四》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与妻书》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伶官传序》
  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
  -1、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国语·卷十四·晋语八》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梁惠王下》
  文言虚词其作为代词的用法
  1.用作第三人称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
  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他的。)--《智子疑邻》
  ②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伸牍尽雪其冤。--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其:代词,指石昆玉。)
  ③恐前后受其敌。(其:代词,指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
  ④其夫呓语。(其:她的。)--《口技》
  ⑤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国语·卷十四·晋语八》
  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师说》
  ⑦公(袁可立)寝其邪谋,受我戎索。避其凶焰,乐我丘园。--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其:他们的。)
  ⑧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其:她们的。)
  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清·洪亮吉《治平篇》
  ④其一犬坐于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
  -1、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2、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3、既其出。(其:我们)--《游褒禅山记》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5、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三国志·鲁肃传》
  -6、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孙子兵法.谋攻》
  -7、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8、遂前其足。--《游黄山日记后》
  -9、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指南录后序》
  -10、亦各言其志也! --《论语·先进》
  -11、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苏轼《湖州谢上表》
  4。指示代词远指,那,那个,那些
  例:
  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②怀其璧。(其:那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④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众数和中位数教案一教学内容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7109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背景中,理解并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会求中位数与众数。2过程与方法(1)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的特大禹治水的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教学准备投影片。扮老公公的中班儿歌教案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朗诵整首儿歌。2感受儿歌幽默的情趣,学习词扮乐滑摔。活动准备事先告知配班老师如何扮老公公出场白眉毛白胡子及相关儿歌的图片。活动过程一情景问答,引出题2018年最新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三年级认识分数数学教案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三年级认识分数数学教案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如今,校内外的安全备受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欢迎阅读。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爬山虎的脚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供大家参考。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在家里安全教育教案一教育目标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3进行预防灾害,防H1N1流感的教育。教育内容家庭学校社会安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的学期又开关于小班科学教案大气球和小气球活动目标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2。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培养创造力。活动准备1。没充气的气球,充足气的气球。2。打气筒一个。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充足气的气球中班下学期社会电话礼仪教案活动目标1学习接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和注意事项。2感受接打电话的乐趣,愿意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体会与人正确愉快地交往。活动准备电话机,一次性纸杯毛线,幼儿用书。活动过程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把异物塞入口鼻耳等处会有危险,会对身体造成伤害。2当自己或是同伴异物入口鼻耳等处,知道及时告知大人。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2小猴头饰活动过程一感受五官1
第三单元ampnbspampnbsp五十六朵花ampnbsp二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二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天山之春教学目标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音乐哼唱。2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色。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凭你自己对新疆高考语法专题代词考纲新研读代词辨析是考查的重点。类例1。none,neither,both,each2。neither,some,all,both3。others,theother,another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随堂练习巩固篇一读一读,记一记安排照顾突然赠送挑选告别舒适愿意二我会找到它们的词语朋友热()免()苗()曾()垫()兔()喵()蹭()罗()厨()蝶()玲()萝()橱()碟()铃()三解释词语并大班语言家一活动目标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家所表达的含义。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植物生活区域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歌创编,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语言大班语言拍花萝活动目标1学习诗歌拍花箩,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及押韵方式。2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尝试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对诵,体验儿歌的诙谐有趣。活动准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白板课件。活动过程一欣赏儿歌曲大公鸡大公鸡(一)活动准备1歌曲录音。2钢琴。活动过程一复习部分。1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2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3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二学习歌曲大公鸡把爱播撒在幼儿心中苏霍姆林斯基所论的,教师应该成为儿童幸福的创造者,成为儿童心灵的医治者和治愈者,高尔基所说的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的确,教师的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眼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1以公正的态教育笔记多点机会,你能表现得更好xx年11月3日,我终于完成了我一课三研的处女秀,心里既忐忑又兴奋。从实习至今,我一直对一课三研有种只可远观不可近看的膜拜心情,认为这样重要的教学活动课只有那种有经验的老师才能把握教育笔记请给我多一点的关注老师,他怎么不说话呀?老师,他是哑巴吗?老师,你后面跟着个小尾巴哈哈哈哈随着孩子们的哄堂大笑,小家伙更加不敢抬头观望这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仿佛自己是空气一样,找不到任何能令自己描写春天的四字成语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成语与中国文化李大农汉语成语数量庞大,形式完整,内容精练。迄今为止,已有不少专著和论文对成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