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平均分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均分》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均分》说课稿1
  一、 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 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 "趣"字应该贯穿始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课件出示3只小猫正在吵架的情境: 劳动节到了,猫妈妈交给三只小猫的任务是浇12盆花。 小花猫说:我浇离我近的两盆,其余的你们分。 小白猫说:小黑猫个儿大,多浇点儿,浇6盆,其余的我们浇。 小黑猫说:我们还是一人四盆吧! 叫学生当裁判评评谁有理,谁的方法最公平。 在这个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天真,可能不同的人会认为不同的猫有理,但一抛出"公平"两字,自然的会想到是小黑猫,那为什么公平呢?原先凭学生的旧知可能会有个模糊的表述,但学了新知就会更清晰明了,从而由此导入了新课。
  (二)自学课文,探索新知。
  解决重点:指导学生自学例1,找出新知,汇报交流。 这里我先让学生带问题看例1:他们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分的你有什么要说的?你有办法比他们分的更好吗?你睁大眼睛找找,你能从例1中找出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新知识是什么吗? 之后汇报交流。 怎样分是平均分是一个重点,这里我借取了我们学校在搞的"先学课教"这个实践性课题的一部分精华,把"先学"变为让学生"先看图"、"先理解图","后教"变为"后点拔",同时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豪的体验,这样在看看学学找找中更容易接受这个"平均分"这个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接触较多的知识,并把它抽化成一个概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体系的升华,让学生在脑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突破难点:课件出示劳动节第二任务:美化校园。小花猫:"把10棵树种到5个花坛里,每个花坛几棵树?" 小白猫:"15朵共插到3个花盆里怎么分?"小黑猫:"12张画贴到三个走廊里。" 叫学生到电脑前把自已的分法一一演示。这里主要解决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借助了直观的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所以直观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过程,让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题(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选到最为有效的分法。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哪问题? 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后的小结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平均分的概念,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来,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1、2、3或课堂作业本。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平均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1、内容
  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课时《平均分(1)》,教材第7页至9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2、地位
  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分数的基础,是较关键的数学概念。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
  3、编排的特点
  (1)在对比与活动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例1中通过创设"分一分"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不同的分物情况,使学生在对比中获得对"平均分"的直观认识。再通过小结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同时关注分的结果。
  教材在主题图的设计中,即突出体现了学生对平均分物过程的参与性,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的结果。
  例2则呈现了在生活中两种平均分物的情况之一:等分,教材即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与方法,又突出平均分的结果。
  (3)注重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
  让学生边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可以不断加深平均分在学生脑海中相应表象,从而为建立除法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在例题和多个练习的设计中,都在:"分一分""摆一摆"或"圈一圈"的活动后,增加了"填一填"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这样编排,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为用语言叙述除法算式的含义和运用除法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都作了充足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操作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渗透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难点:掌握平均分(等分)的方法。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提炼和升华理论知识。
  三、说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
  创设参观科技园学生分食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引导观察:
  由小精灵带领大家来观察,卡通人物更具有儿童情趣,学生更乐于参与活动。多让学生说一说,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三)操作活动:
  用手中的学具,来亲自动手分一分,同桌之间再相互交流分法。在活动中探究平均分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解决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交流探究和学生演示等活动,最后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得出结果,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分的结果。
  (五)积淀经验:
  课堂回顾,总结本课的活动经验和知识点,为今后学习除法做好准备。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提供主题图动画素材,通过观察,建立平均分的表象,提升语言表述能力。通过课件出示主题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把图中小朋友分东西的场景进行描述,尤其是对"分橘子"、"分糖果"的情景进行猜想:小朋友手里拿的橘子、糖果应该放在哪一堆里?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情境的原因是孩子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在观察分食品的场景中,那种要求分的公平、一样多的分配方案是出自孩子们内心需求的,因此,会很自然的产生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要求,通过这一环节,让他们初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
  2、情境导入,实际操作。利用各种学具代替实物,按照小精灵的要求将这些"实物"进行分配,然后集体交流,汇报分的过程及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是相对开放的,学生利用学具代替实物,按照3个人来分,会出现每人分得同样多,也会出现每人分得不同样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展示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经验互补,这个环节使进一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
  3、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利用实物动画操作演示,选取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小组进行对比,并交流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
  【设计意图:经过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对比,让学生再次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过程和分法,建立深刻的"平均分"表象——每份分得同样多"。】
  4、讨论小结,确立"平均分"的含义。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由此揭示这种公平的分法——平均分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交流,引导一部分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5、联系生活,感悟概念。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平均分的亲身体验,学更容易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学习经验,有利于学习经验的迁移,对平均分的实际意义理解更深。】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教学例2)。读题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引发思考:可以怎样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读题,将数学活动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寻找问题中的"关键词",加深对文字含义的理解。这对于学困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2、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分一分,再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完成"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的任务,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探究平均分之一"等分"的方法。在不同分法的交流中,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解题策略有进一步的体验。】
  3、交流分法,提升对"平均分"的`认识。说一说你的平均分物的方法,讨论:结果是怎样的?提出结论: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结合分后的直观图和语言表述,再次强调平均分的含义。】
  (三)应用新知,理解"平均分"。
  这个环节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辨析练习。完成"做一做",根据学生差异,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操作,再让学生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渗透份数、每份数,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2、基本练习。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盒?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进行交流,并规范表述:把多少平均分,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这里重有通过"连线"的方法展现平均分的过程,并与后面所要学习的包含情况所采取的"圈一圈"的方式进行区分。练习后,同样设有语言表述的环节,体现对语言表述能力培养的连续性。】
  3、深化练习,渗透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看图完成填空,让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这里的枫叶都是分好的,安排了让学生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片枫叶的内容,学生可以一片一片地数,也可以用加法或乘法计算,对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作了很好的渗透。完成后,让学生根据枫叶图,把平均分的结果完整的说一说,并通过动作与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四)课堂回顾,升华"平均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活动、操作和情感体验等方面来总结今天的学习活动,升华对"平均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平均分》说课稿3
  一、说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加强了"平均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
  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例l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通过学生喜欢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随后回归教材,观察配图,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动手实践,探究"平均分"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教学时,我由帮助小狗分苹果这一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画一画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随后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对这种体会做出一种概括,加深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练习"平均分"
  在学生对平均分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后,设计练习题,逐步加深难度,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四)联系生活,应用"平均分"
  联系生活,引出实际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兴趣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再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  《平均分》说课稿4
  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1——3题。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说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 平均分
  演示教具 :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说教学时间: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 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 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 、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 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 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 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 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说教学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平均分》说课稿5
  【说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
  谈话:小朋友们,无锡是水蜜桃之乡,你们肯定吃过桃吧?花果山的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你看,美猴王从无锡带回6个桃,小猴子们蜂拥而上,想去吃那诱人的桃。美猴王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美猴王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分圆片,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分法上。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3个不是平均分、3个是平均分的方法。)。
  比较:小朋友们,大家的分法真多。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些分法你比较喜欢?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见解将展示的分法分成两类)
  评价:是呀,我们都比较喜欢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这样,每个小猴子拿到的桃一样多,肯定会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兴。
  指出: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说明:分6个桃有多种分法,在对多种分法的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学生遴选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在教师的介绍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二、操作中领悟
  谈话:看到大家帮小猴子分好了6个桃,美猴王微微一笑,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又变出了2个桃。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几个桃?(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大家明白了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想一想:小朋友们,把8个桃平均分,你准备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这句话先自己想一想平均分的方法吗?(板书:8个桃,每只小猴()个,可以分给()只小猴。)
  摆一摆:小朋友们,拿出8个圆片代表8个桃,把你们平均分的方法用圆片摆出来。
  说一说:学生说摆法,教师形成板书:
  8个桃,每只小猴(4)个,可以分给(2)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2)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1)个,可以分给(8)只小猴。
  提问:为什么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再问:这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每只小猴分4个、分1个呢?
  【说明: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每4个一份,也可以每2个一份,还可以每1个一份,学生在操作交流中体会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的过程和结果,在"不同"中体会"相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
  三、应用中深化
  1、教学"试一试"。
  学生拿出小棒一起动手分,每次分好后指名口答每份几根小棒,分成了几份。
  小结:把12根小棒按照每几根一份的方法进行平均分,这与刚才平均分桃的方法是一样的。这样分,都使每一份分得同样多。
  【说明:试一试的小结非常及时和必要,通过对分桃和分小棒的过程进行类比同化,使学生清晰建立平均分概念的表象。】
  2、辨一辨("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看到大家明白了平均分,美猴王拿出了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提问:要使笑脸平均分成两份,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说明:辨一辨,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笑脸从没有平均分到平均分的过程,既让学生明白平均分就要使每份同样多,又渗透了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圈一圈("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圆圈图每2个一份,就是每2个一圈;饼干图每5个一份,就是每5个一圈。
  学生明确图意后独立在书上圈一圈,然后组织交流。
  4、折一折。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要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可以怎么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不同的折法。
  小结:不管怎么折,都要将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大小应该一样。
  【说明: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更加完整。】
  5、想一想("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出:可以用小棒摆,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再圈一圈……
  提问:如果不摆学具、不画图,你能想出这14个气球,每人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人吗?
  【说明:气球图的处理,在于一个活字。先独立思考,为学生选择多种解题策略创设时空,然后在多种平均分的方法交流中,借助动作思维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最后的提问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渐脱离直观动作,向抽象思维过渡,为认识除法的教学埋下伏笔。】
  6、说一说。
  (1)找一找在教室里有没有平均分的现象。
  (2)说说平时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
  【说明:前面平均分的话题都是由老师提供,现在让学生用平均分的概念去寻找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全课总结(略)

秦兵马俑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尤其是四字词语或成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通过读写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这一堂课下来总体感觉学生讲得不错,各环节也安排得井然有序,首先是汇报教材基本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接下来利用典型例题让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进一步巩固相关概念最后集体完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今天刚刚组织学生学习了找最小公倍数这一节的内容。在课的前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预习基本能够懂得找最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即先分别找出这两个或三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的。但是我们知道,这北师大版六上语文花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一)字积攒zn俨然yn凛然ln咄咄du龇z戳chu镶嵌xing依y偃yn哧溜chli水渍z霎时sh掖y(二)多音字si塞到y轧制英语二年级上册Putonyourcoa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能用OK。及或Allright。回答。(2)能运用Putonyourcoat。和Takeoffyoursweater。建议他人根据情况增减衣服,语音语调正确。篮球课教学设计及评课纪录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植物籽粒拼图小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关于LadinRed的教学设计LadinRed教学设计一教学课型阅读课二教材分析阅读LadinRed选自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语教育出版公司出版的英语知道40个文化故事。故事叙述了主人公因中西文化在颜色方面信息化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1学习目标描述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第一次抱母亲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仅供赵州桥的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3个新词语。2学习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了解与之用法相似的关联词不但还不仅而且等。3能正确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4能
废物知多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经历对废物的种类质量处理方法的调查活动,做好调查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完成调查报告等工作。2了解我们周围的废物的处理方六年级语文下册夸你追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水是三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学生对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他们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以前的科学课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语文说名道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姓氏的知识,激发学生了解姓名的兴趣。2。背诵姓氏歌,知道一些易读错的姓和常见的复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百家姓,你读过这本书吗?这本书就是古语文七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2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时要有一定的速度。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逐渐培养先人后己的良好品格。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四年级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生物界一些有趣生物互惠共栖的事情。本课教学目的及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界这一有趣的现象及生物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优秀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过实践活动研究使物体立的道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科学用科学。2简单的纸条纸片,通过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在小玩意儿里体现出大科学。3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