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刚才姚老师欣赏了大家的画,发现小朋友画的太阳真是丰富多彩,有趣极了。我选了几幅,请这幅画的小主人站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画。 [课前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准备作画的,案例中没有体现出来,但看出教师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准备的,画太阳与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样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能更好的把情感迁移到课文的情境中,使之过渡自然,这也遵循了以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 师:(实物投影仪分别出示生A、生B、生C 的画) 生A:我画了个绿色的太阳,因为我们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非常刺眼,换成绿色的,眼睛看太阳时就会舒服一点,而且绿色是环保色,我希望地球在绿色阳光的照耀下成为绿色的地球。 生B:我给太阳长上了翅膀,因为太阳有了翅膀才能飞起来。 生C:我画的是太阳新娘。我在太阳的边上画上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这样太阳就更漂亮了,地球在美丽太阳的照射下也会变得更美丽。 [ [展示学生作画的成果,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通过自我的欣赏,和他人的赏识,激发学生兴趣。孩子的心中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他们的心灵里,画的不仅仅是太阳,而是希望和憧憬,学生内心一定会有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把他们独有的情感表达出来,相互的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所以,老师让学生画太阳--展太阳--说太阳,环环相扣,情感不断的提升。] 师:小朋友把自己美好的心愿寄托在了画中,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画太阳,他呀,一口气画了——(出示课题,并指课题) [以赞赏的语言,联系到书中小朋友,然后切入课题导出正文,激发了读书的欲望。因为他们与书中的小朋友都做了同一件事,学生一定会产生好奇感,迫切的想了解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太阳的,可谓是顺学而教。] 生(七嘴八舌):四个太阳。 师:谁能好听地读一读? 生:四个太阳。("阳"字读成轻声) 师:你把"阳"读成了轻声,真好听,谁能再读读? 生:四个太阳。 师:真不错!一起读一读。 [教师备课很精细,太阳一词一般的学生不好把音读准,看来教师对学生有了解,所以,教师强调太阳的阳,读轻生,这也是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进而达到训练全体学生的目的。] 师:今天我们就去读读《四个太阳》。你想不想知道画太阳的小朋友心中藏着一个什么愿望? 生(齐):想。 教师的问题最能引发教学情境,但往往有的教师设计不好问题,故而起不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老师就像拉满弓的弦,问题就像弦上的箭,一旦射出去要击中要害,并且要顺应学生的愿望,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教师的这个问题看似朴素,却是一条放风筝的线,学生会依线而飞,驰骋蓝天。] 师:好,请你打开书,翻到81页,仔细地听姚老师读课文。(师有声有色地范读课文。) (读完后生热烈鼓掌。) [对于范读课文,因生而宜。如果学生喜欢,并且老师读得好,起到感染的作用,老师先范读会有好效果的。如果学生自读能力强,让学生自由的尝试读课文也未尝不可。]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画了怎样的太阳? [这个问题简单了些,"画怎样的太阳?"老师不问也能读出来。如果教师这样问:听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听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感受?这样问是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强调的是初步感知,关注的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思考问题的过程。这样做也是训练了学生听读的能力和分析问题、整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在学生谈自我的感悟中,他们也一定能自然的回答出老师想问的问题,教师抓住时机 ,以反问或点拨的手段,引出下面的教学设想。] 生A:他画了个绿色的太阳,送给夏天。 师:请你把绿色的太阳贴到黑板上好吗? 生A:(上黑板贴绿色的太阳) (生依次贴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把太阳贴到黑板上能激起学生兴趣,我想学生一定喜欢的。] 师:(指黑板上贴着的太阳)四个不同的太阳,多新鲜哪!这每个太阳里都藏着一个美好的心愿,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美好的心愿指什么?拼一拼圈出的生字能读准吗? (生自由朗读课文。) [我想老师最好要提示一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愿意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书思考与识字联系起来,这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识字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不可让学生忽视。]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读得那么津津有味。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画不同的太阳?他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呢?请你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互相说) [同桌互说,强调合作互动,这样生成动态的课堂教学,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打破常规,重新建构课堂,这应是教师期待的。]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他为什么画不同的太阳? [我觉得一堂课下来不应都是老师在提问,应把过多的问题留给学生。那么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呢?教师暂且不论,目的不是让学生提出老师要的问题,而是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敢于思考,敢于挑战的意识。假如教师这样问:刚才大家讨论得很好,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来,有的可能还不找边际,老师要梳理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再补充问题也不迟。这样做的目的是优先考虑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生:画红红的太阳是为了让冬天更暖和。 师:(移动红太阳)是这样吗?小朋友,请你从书上找一找,哪一自然段就是写红太阳的,找到后就读一读,看看刚才这位小朋友说得对不对。 (生找段落,自由朗读) [读书读出来,还要读进去。学生读出了那样的感受,再通过读课文来品味,实现了情感与内容的统一,进而感悟了语言文字的精妙。] 师:刚才的小朋友说对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A:他说得对,因为课文中说"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生B:他说得对,因为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小朋友们就不会觉得冷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寒风声音),你感觉怎么样? 生A:我感到身上很冷。 生B:我觉得非常冷,快要冻死了。 生C:我觉得我的手好像要掉下来一样,做操都不能做了。 生D:我觉得腿也不能动了,脸上非常冷,都已经冻红了。 生E:我觉得整个人都动不起来了。 [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来体验课文所表达思想,情真意切,感受极近。] 师:是呀,你的这种感觉就叫做——(出示词语"冻僵") 生(齐):冻僵。 师:谁会读这个词? 生A:冻僵。 师:后鼻音读得真准,可以当小老师了,我们一起跟小老师读一遍。 生(齐):冻僵。 师:还有谁会读? 生B:冻僵。 师:你还把冻僵时的感觉也读出来了。谁再来读? (请数人读。) 师:真好!一起再读读这个词。 生(齐):冻僵。 师:站在寒风中你还有哪里也感到冻僵了? (师指"冻僵"一词) 生A:我感到手、脚都冻僵了。 生B:我感到耳朵冻僵了。 生C:我感到全身都冻僵了。 生D:我感到脸也冻僵了。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会课文情感的同时,不能忘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规律的感悟是建构语文教学的基础。由此我想到:现在出现的倾向是,为了追求课改的形式,花费大量的时间搞说学逗唱,或海阔天空的联系,教学成了拼盘。] 师:(出示词语"小脸")谁会读这个词? (请数人读,男女分别读。) 师:"脸"字你是怎么记的? 生:他有月字旁。 师:那"月字旁"的字你还认识哪些? 生A:"脚"有"月字旁"。 生B:"肚子"的"肚"有"月字旁"。 生C:"肩膀"都有"月字旁"。 生D:"背"有"月字旁"。 生E:还有胖、脑也都有"月字旁"。 师:(依次出示"脚、肚、肩、膀、背、胖、脑")小朋友认识的字可真多,还有肝、肠、腰(出示字)等字,也都有"月字旁"。你发现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 生:它们都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师:是呀,"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有关系。那这个"脸"字该怎么写呢?请你先在书上描红一个,边描边看"脸"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描红。) 师:(课件出示"脸"字)谁来说说? 生A:"月字旁"要写得瘦一点、窄一点。 生B:右边上面的"人"要写得大一点,盖住下面。 生C:右边中间有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师:看来小朋友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姚老师就按照你们说的在黑板上写一个,请你仔细看。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脸")"月字旁"像刚才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要写得窄一点,这个人的撇和捺写得大,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下面的第二点要写得稍微高一点,撇再高一点,让这三笔有一点变化。小朋友你看,姚老师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这个"脸"字写得就像小朋友笑眯眯的脸蛋。请你也在书上写一个,让自己的"脸"字笑起来。 (生书写,师及时提醒写字姿势。)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好,把基础打牢。此环节教学细致入微,从认读到记忆,再到书写,体现识字教学的规律,是精彩的一笔。] 师:(出示风声)小朋友,冬天,我们的手——(指词卡),我们的脚——,我们的脸也——。就在你的手、脚、脸都冻僵了,冷得发抖时,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出示课件),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 [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示句子填充词语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语句的表达形式,而且也使学生体验到冬天带来的感受,话题一转(课件)太阳,好象是雪中送炭,学生的内心顿时激昂起来,可谓是教学的艺术的升华。] 生A:我感觉很暖和。 生B:我觉得身上热起来了,很舒服。 生C:我觉得手、脚都能动了。 生D:我感到身上很温暖。 师:(出示"温暖"一词)谁能当小老师读这个词? 生:温暖。 生(齐):温暖。 师:谁再来读? (请数人读。) 师:开列小火车读。 (生开火车读) 师:(指词语)你觉得哪里很温暖呀? 生A:我觉得手很温暖。 生B:我觉得脸很温暖。 生C:我觉得身上都很温暖。 [及时的抓住学生的感受,体会"温暖"一词,并没有解释什么是温暖,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温暖",产生心理感应,物化全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悟"。] 师:(出示段落:"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冻僵的手和脸。")那你能读读这段话,让大家感到温暖吗? 生:"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冻僵的手和脸。" 师:哦,有一点温暖了,让姚老师也来试试,听我有没有把温暖带给你。(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想把温暖送给大家吗?先自己读读试试。 (生自由试读) 师:谁愿意先来读? 生A:"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冻僵的手和脸。" 师: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到了温暖,就像红红的太阳照在了身上。(师奖励红太阳并带头鼓掌。)谁再来读? (小朋友踊跃举手:请我!请我!师请数人读。) 师:有了红红的太阳真暖和,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如果阅读教学不训练朗读是不可思异的。朗读要掌握"火候",抓住最佳时机,一般是在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得时候,不读不能足以抒发情感了,这时要鼓舞学生有声有色的读。也就是"积蓄而喷发"。教师的范读要"画龙点睛",燃起火花,扇动势气,使学生产生临摹之感,一读为快。] 师:原来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红太阳是为了给大家在寒冷的冬天带来温暖。多么美好的愿望啊!那么画绿太阳(指图),金黄的太阳,彩色的太阳又是表达了什么愿望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太阳,找到段落读一读, (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来读,尊重了学生的自我需要,有利于展示个性,形成个性的体验。] 师:寒冷的冬天,红红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可是在炎热的夏天,你还喜欢这个火红的太阳吗? 生(齐):不喜欢。 师:火辣辣的太阳照下来,你感觉怎样? 生A:我觉得很热,身上都是汗。 生B:我觉得快要中暑了。 师:要是这时候你上街去的话,会怎么办? 生A:我会带上墨镜。 生B:我会撑着太阳伞遮阳。 生C:我还会带上太阳帽。 师:这时候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A:我希望吹一阵风过来。 生B:我希望能吃上几支棒冰或喝上几杯水解解渴。 生C:我希望太阳躲进云里,然后下一阵雨。 师:你的愿望真是不错。给夏天换上一个绿绿的太阳(出示图片),你感觉怎样? 生A:我感觉很凉快。 生B:我觉得身上没有汗了,很舒服。 生C:我觉得就像洗了个冷水澡,好凉爽。 [这一环节老师连续提出了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导引索,按问题的线索发展,学生是逃不出老师的设计的,顺藤摸瓜,一路追问,迫使学生联系生活谈体验,谈感受,通过一个"热",一个"凉"的对比,学生对太阳有生成了新的认识。虽然达到了教学的预定的目标,但是,缺乏学生自我生成的意识。换一种提法——读后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杂乱的,理不清头绪,但至少是学生各自的体验。这样做首先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学的,其次再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的怎么样不重要,看他们是不是会主动的思考问题,如果学生能自己生成问题了,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解决问题很很容易的。] 师:是呀,把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移动绿太阳),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出示句子)。你能读读这句话,给大家带来清凉吗?自己试试。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 生A: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师:我觉得好舒服,就像绿绿的太阳照到了身上。(奖励绿色的太阳)你还把这个词语读得特别好(出示"街道"),请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A:街道。 生(齐):街道。 (请数人读。)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请数人读。) 师:你的朗读也让我们感到了清凉。谁还想读这句话?想读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师:绿绿的`太阳照到高山,山上的小树又重新舒展开叶子,照到田野,田野里的小花又抬起头了,照到街道,想象一下,街上行走的人们就可以怎么样了? 生A:他们就可以不撑伞了。 生B:也不用带太阳帽和太阳镜了。 师:绿绿的太阳给大家带来了清凉(出示"清凉"),谁能来读读这段话,把清凉带给大家?(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A:我画了个绿绿……一片清凉。 师:你让我们感到清凉了。谁再来读? (请数人读。) 师: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 生(接读):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师:请男生读前面的,女生读后面的。 男生: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 女生: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师:我们一起把清凉带给大家。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朋友,我们通过想象体会读课文,明白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红太阳是为了在寒冷的冬天给大家带来(指板书)—— 生(接答):温暖。 师:画绿太阳是为了在炎热的夏天给大家带来(指板书)—— 生(接答):清凉。 [教师采用的是引读法,从训练角度来说,是可行的,有实效的。]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呀!姚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心愿呢。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国家正在打仗,就是——(生接答:伊拉克)。伊拉克的小朋友们因为战争,没有书读了;有的还因为战争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有的在战争中受了伤,得了疾病,可是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他们时刻都盼望着战争早日结束。所以姚老师要画一个和平的太阳送给伊拉克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能早日回到自己的家园,早日回到学校上课。你有什么心愿吗? 生A:我希望让地球变得更美丽。 生B:我希望世界能和平一点。 生C:我希望我们的学校能永远充满绿色。 [面向现实的生活世界与可能的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命,尊重民族的情感,体现人文情怀,这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课文不仅仅是文本,它还是启迪学生思想精神的食粮。] 师:小朋友们有很多心愿,下课的时候你可以把自己的心愿说给同桌听听,也可以自己的心愿画下来,好不好?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就叫快乐大转盘(出示课件)。 (师示范操作,生齐读词语。) 师:我请一个人上来试试,转到哪一个字就读哪一个字。 (请数人转转盘、读词语。) (师操作,生读词语。) 综述: 姚老师执教的《四个太阳》,是在教师主导下,相对开放的课堂教学。教者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建立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的联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然后因势利导研读教材,使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升华。教者做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训练语言,引发情感,联系生活,再通过朗读体味文中的内涵,放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延伸了教材的价值,学生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思考: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开发学生的已经掌握了资源,在合作交流时,形成互补、互促、共享的的学习方式。就一篇课文来说,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要让学生把这种感受抒发出来——或知识、或能力、或情感、或问题、或方法、或经验,总之他们不会木呆,不会没有感觉。有了这个前提,教师与学生再共同研讨针对问题的学习策略,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师生的合作,尽量以学生为主,但不是放任自流,主导与主体是辨证的统一。 再补一句:课堂教学有一点要要关注的是——"谁的问题""谁解决的""怎么解决的",这也是我们教学一直努力的。 以上是冒昧所谈,不妥之处,望指正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