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一.预期效果 1. 应获取的知识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 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进一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 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 1. 朗读法 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质疑法 质疑法是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本文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查疑、揭拗的方法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老舍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印发给学生,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济南的冬天》的朗读录音带。 2课时安排 共安排两课时。 3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对策引读激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领略了春草如茵、春花竞放的春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实,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你们知道哪里的春夏秋冬是最美的吗?最好能用学过的古诗文加以说明。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2、简介老舍生平及代表作品。回忆平时积累的古诗文,背诵关于描写四季的诗句。 根据网上或课外阅读中查阅的资料,择要介绍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的关键,同时,导入又能起到"定向"的作用。"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陶明睿《诗说杂记》) 让学生多背一些古诗文,多积累一些优美诗文,对学习语文大有裨益。 在学生背诵诗文"卡壳"时,教师可加以点拨。 由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可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介绍的不全面的,教师可作补充。范读感知 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听读课文,揣摩教师朗读(或录音)的语气、语调、节奏、感情。 边听读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通过朗读,纠正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镶、贮蓄、澄清"等,并且以声传情,以读带教,使学生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研读探究 启发思考: 1、 我们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已经明确,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些特征又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征? 2、 课文是运用什么方法突出这些景物的特征的? 3、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请摘录下来,并说明理由。自主学习: 按照"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对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加以研讨分析。 "授之以渔",非常重要。传授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并让他们掌握规律,运用方法学习课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文中不难看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是温晴的;日光下的小山是慈善、和暖的;雪后的小山是秀气的;济南的是温暖、澄澈的。 先由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对于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疑问,教师要相机诱导,加以点拨。如对比与对偶,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区别,教师要予以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学会辨析。美读悟情 你比较喜欢文中的哪些自然段?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来? 安排3---5名同学上讲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人小组互读互评,并推选出朗读得比较好的同学。 几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评读。 本文阅读的感情基调亲切、自然,语调要缓慢、柔和。 教师可根据标准和学生一起参与点评。小结归纳 "三分文章七分读",好的诗文,必须重视朗读和悟读。本文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同学们在朗读时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情到。边读边要在脑海中印现出那一幅幅美景,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体会作者谴词用语的妙处。当然,"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复朗读,我们可能会对课文产生许多疑问,请你把这些问题及时记下来,留待下节课一起讨论解决。 "课虽尽,趣犹存"是课堂结语的最佳境界。本课时的结语意在承上启下,为下节课的质疑张本。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对策复习引入 "佳作不厌百回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意境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令人百读不厌。请五位同学轮读每一段,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五位同学分别有感情地朗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听读,评读。 由朗读引入,既是"温故",又能"知新"。学生在轮读、听读以后,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产生新的体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和启发,使他们的思维迸射出"火花"。质疑探究 指导学生质疑: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查异——检查作品中不同寻常、不合常规的内容和写法。 揭拗——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