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金桥高级中学 郑琳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 ⑵ 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 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 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 四、人物介绍 金岳霖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六、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 七、课文分析 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 明确:有趣。 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 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 帽子、姿态、眼镜、衣着。 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 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 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 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枯燥的学问 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4、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 5、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6、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 7、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八、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 【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奇特的外貌 奇特的行为举止 有趣 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情感内涵比较丰富的记人的散文,内容并不深,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大都能够发现并分析细节的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仅停留于细节表层,非常浮泛。本课在强化学生在感性体悟作品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养成咀嚼涵咏的习惯,尤其是 要沉潜到作品的深处体悟细节之美。另外,能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衔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概括、提炼和积累鉴赏方法,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金岳霖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二是:作者汪曾祺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刻画金岳霖的。这样的课题,答案不求深高、全面,只看重学习过程,获得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后应该经常这样做。 一、务必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比如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已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但是做的还不到位,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重视学生的认知与疑惑 在《金岳霖先生》一课的开始,我先将文题及作者板书至黑板,随即提出一个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得到什么信息?于是学生得出了诸如:这时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对金岳霖的尊敬之情等等信息,但也从中产生了为何作者会对金岳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之类的问题。采取这种方式导入是因为,就这篇课文而言,我认为重点应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出来的。通过学生的认知和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达到"解惑"的教学要求。但是,由于我自己对部分知识重点的把握不到位,使得对"作者汪曾祺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写金岳霖先生的?"即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不是很突出,造成了顾此失彼的遗憾。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仅在"辅助"两字,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体阅读。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本身,有些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必须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感悟、领会。若过分依赖多媒体,滥用多媒体,就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应对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等方面起辅助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多媒体课件中尽量做到不可替代。主要展示一些图文信息,但是,由于身为一名新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在课件的制作上忽视了实际场地的条件与限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多加留意。 总的说来,这节课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结束,展示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想象能力,也展现了我这样一个新青年教师不断进步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的教学思维。更重要的是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批判就是为了建设,反思就是为了超越,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新的教学启示,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