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揭开了中国现代史崭新的篇章。 短短的三年内,新中国经受了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取得了整顿经济秩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胜利,极大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宣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仅完全有能力捍卫国家独立,恢复国民经济,而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为下一步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作好了准备。 在国际上,随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相继建立,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抗衡,使世界笼罩在"冷战"阴云中。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w课程目标: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w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通过学生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指导学生讨论西藏解放的策略,培养其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分小组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认识历史问题特别是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w简介课本封面,引入新课。 w回忆旧知。 w从国旗或国歌导入。 w讨论:百年中国——19xx年的中国与xx年的中国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百年巨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开国大典 w教师简要补充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知识。 w绘制图表:填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的准备工作。 w课堂小绘画:你能准确地画出我们的国旗吗?(1949年公布的《国旗制法》规定:国旗为红色长方形,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红旗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四颗,其中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w小议论:第一届政协筹备会议期间,著名画家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得到周恩来和其他与会者的肯定。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革命已经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不应当再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果选用这首歌作国歌,也要修改歌词。后经代表们讨论,决定还是用原来的歌词。 请议一议,为什么还要用原歌词好? w材料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观看《开国大典》录像片段,交流感受,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 模拟直播:如果你是一位在现场的记者,你会怎样向人们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 你能想象一下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吗? 你知道吗: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尊礼炮?为什么要连放28响? 课堂讨论: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它有什么伟大的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动动脑:中央解决西藏问题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引导学生从西藏和平解放的材料中概括这段历史的主要过程:进军西藏、通知谈判 解放昌都 和平协商 达成协议。 教师介绍教材中两幅插图,说明:①中央政府对西藏的重视(可适当介绍阿沛•阿旺晋美等);②西藏地方政府和人民对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的欢迎态度。 自由空间:为什么毛泽东要在政协会议上非常鲜明地强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已经站立起来了?你怎么理解?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概 课程目标: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的胜利。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阅读与叙述的能力,总结、概括历史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战役示意图和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切实分析历史史实;通过阅读魏巍的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观看反映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翻阅英雄传记、访问抗美援朝老战士等活动,加深对这一课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教学过程 导入 w创设氛围: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w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w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a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 b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 c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遍环境 w口才展示:简介抗美援朝的战况。 w(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 w展示图示:《中朝部队三年战绩表》。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w故事大王: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w图中学史: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 w读旧文、谈今感:《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w论从史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w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 w思维拓展: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呢? 课外学史 w学唱抗美援朝时的有关电影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 w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w制作与展览:收集资料,制作一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谱"小报,在班级展出。 w网上冲浪: http://***.ebnet.com.cn/kmyc/kmyc.htm http://***.people.com.cn/item/kmyc/home.htm http://army.tom.com/*ar/famous*ar/china/buildlate/buildlate-001.html 第3课 土地改革 w课程目标: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w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中国农民在xx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调查访问成果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师简要补充此前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情况。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吗? 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款。 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 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 土地改革的意义 探究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自由空间:朗读反映土改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对土改的认识。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w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w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培养其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其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导入 w小助教复习旧知。 w提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第一个五年计划 w教师简略补充有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知识。 w讲一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为什么要完成这几项任务? w读图分析: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w历史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表是几项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请算一算1957年比1952年增长多少,按百分比填入表内 项目 1952 1957 增长百分比 钢(万吨) 原煤(万吨) 粮食(万吨) 棉花(万吨) w动手找资料:课文列出了我国国产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产生以及建成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等资料。请查找资料,说出我国第一套国产6000千瓦发电机组、第一辆国产拖拉机、第一块国产手表产生的时间和它们的生产企业名称。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w议一议:为什么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w课外上网:你能通过强大的网上搜索功能查找到我国多次制订宪法的历史过程吗?如果还未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可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然后,设法找到1993年和1999年两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看看在哪些方面作了重要的修改? w课前采访:让学生当小记者对当地的人民代表进行采访,了解什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他能行使怎样的职权? w小作业:编制一张《"一五"计划主要成就表》。 第5课 三大改造 w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w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 w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w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w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w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w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北京郊区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加深认识。 w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 公私合营 w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成果汇报) w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 w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程目标: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其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史实的分析,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学生会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指导学生课外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曾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的错误。你知道这些错误是怎样出现的吗?它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后果? *反映"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 *播放中共八大的录像或展示图片。 *补充资料: *"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沿海各省的有利条件,……以帮助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全国的工业化。……"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讲一讲:八大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简单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史料展示:(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xx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xx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xx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8日在64个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在十五年后苏联的工农业在最重要的产品的产量方面可能赶上和超过美国,我们应当在同一时期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刘少奇1957年12月2日的讲话 *动动脑: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正确吗?为什么? *谈一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怎么一回事?你从中能够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卡片: 大跃进时代的口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天等于20年"(陈万达)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薄一波)。 "超英起美平常事。"(群众) "踏翻地球顶破天。"(群众) *你相信吗: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记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你相信这是真的吗,有没有科学根据? *第二课堂:通过参观工厂或查阅资料,了解钢是怎样炼出来的,谈谈对"大跃进"时大炼钢铁、土法炼钢利弊的看法。 *学习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对此,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态度如何?这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教训? *课外家庭调查: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作一次小调查,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的经历和见闻,也请他们谈谈当时的认识和今天的看法,看看人们对这些事情的认识有了哪些重要变化? *教师补充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多媒体展示建设成就。(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等) *故事大王: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等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 *播放电影《焦裕禄》片段。 *学先进,谈感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国涌现出了许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请你说出其中一两个人的事迹,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课程标准: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二月抗争;粉碎林彪xx集团;国民经济出现转机;粉碎江青xx集团。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原因、过程、经验教训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访问长辈等社会调查活动,掌握整理、口述史料和体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史料和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十年内乱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通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通过讲述二月抗争,认识面对大动乱的局势,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进行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通过林彪、江青两个xx集团的覆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录像,提问:录像反映了什么事件,发生在什么时代?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讲述调查的史实。 动乱和灾难 *看谁答得快: (1)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3)"炮打司令部"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什么? *图片展示当时大动乱时期的有关情况,鼓励学生阅读小字内容。 *想一想:xx遭到批斗,失去了人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吗:"文化大革命"中的"二月抗争"是怎么回事? *调查活动:采访并调查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和邻里,了解自己家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情况,或了解本地在"文化大革命"时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然后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文化大革命"。 粉碎林彪和江青xx集团 *多媒体展示文革期间林彪集团xx活动的相关材料,思考:林彪xx集团是怎样形成的?他为什么发动xx政变?其结局怎样? *学生探讨:为什么文革中经济能有一定发展? *播放最高人民法院公审"四人帮"的录像。 *列举党和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的斗争。 *补充"四五运动"的内容,讨论其性质和意义。 *历史思考: 迈克•华莱士:邓主任刚才谈到"文化大革命",在那时侯您和您的家人遭遇如何? 邓小平: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结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中"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文化大革命"?今天的改革开放和这一历史教训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