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国论优质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能力目标:梳理文本思路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体会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秦始皇》电视剧中秦国统一六国的片段视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意味着持续五百多年的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终结。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说说曾经称雄一时的韩、魏、楚、赵、燕、齐六个诸侯国,为什么会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灭亡? …… 现在,我们来学习《六国论》,看看一千多年前的文学家苏洵的观点是什么。(板书:六国论) (二)梳理积累 互助讨论学习。全班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先组内交流、讨论、解决课前预习时遇到的文言词句方面的问题。小组还有没弄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翻译下列句子。提醒学生圈点句中的重要词语,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2.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省略句)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4.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省略句) (三)诵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自由诵读课文,并快速阅读文后赏析。思考并回答问题。 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 明确:本文的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弊在贿秦"。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提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明确:一是"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这是从贿秦的诸侯国来说的;二是"不贿者以贿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分论点二),这是从不贿秦的诸侯国来说的。 其作用是,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3.既然如此,赂秦的是哪几国呢?试据课文回答。 据"燕赵之君……"和"齐人未尝赂秦",可知"赂秦"仅指韩、魏、楚三国而言。) 为什么作者不指名呢?(这是史实,尽人皆知,无须指名。) 4.哪一段是论证赂秦的危害?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证的? 明确:第二段针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个分论点进行论证。(齐声朗读第二段); 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 (1)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2)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赂秦的危害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齐国未尝赂秦,燕、赵两国也"义不赂秦",可为什么也灭亡了?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灭亡的自身原因是:燕"以荆卿为计",惹火烧身;赵"牧以谗诛",自取。而苏洵认为的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其灭亡是"诚不得已"。 6.假如苏洵是战国时韩、魏、楚、齐、燕、赵六国的谋臣,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策略来对抗秦国,而保全自己?试结合文章作答。 明确: (1)"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2)以赂秦之地封谋臣,礼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三)合作探究,讨论文本。 再读文本,分组讨论: 1.你同意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吗?试结合课文和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不能"合纵"联合抗秦。 (2)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3)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对外战争。 (4)统一乃人心所向,老百姓厌倦了几百年的混战。 …… 从历史事实来看,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并非像苏洵所论述的那样简单。 2.你认为作者有什么样的写作意图? 你是从何得知的?试结合文本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明确:从课文第五段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历史覆辙,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即是本文的主旨。作者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作对比,六国力量虽然比秦弱小,"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北宋现在一统天下,力量强大,来劝谏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抵抗才是唯一出来。这是一种借古讽今的手法。 (五)拓展延伸 对于六国的灭亡,古今学者进行过许多分析和探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并回答问题。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宋]苏辙《六国论》) 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明]刘桢《六国论》) 读了上述两段选文,你有何感想?试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六国灭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