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情感体验。 2、仔细观察画面,能针对提问,大胆的发挥想象和联想,并预测故事内容的发展。 3、理解故事内容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能体会读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会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大书、已有同伴分离的亲身经历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自己与朋友分离的亲身体验导入活动。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自己的朋友啊? 与自己的好朋友分离时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幼儿谈谈) 巧芝说:我和好朋友分开的时候我觉得很悲伤。 思羽说:我好想我的好朋友的,分开时我觉得好难过的。 阿帅说:好朋友离开我了,我会很不开心。 子皓说:我的表姐走了以后,我好郁闷的。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直接用面部表情引起幼儿的观察和关心,间接有效的的唤起了幼儿对老他人的关切之心。通过教师的讲述,起到了示范、铺垫的作用,孩子们能够马上用自己已有的感性经验,说出比较丰富的关于情绪情感的词汇,我对他们所表达的作出了及时的回应,并大胆的肯定, 2、向幼儿介绍大书的名字,出示大书:我们今天一起读一本讲述分别的故事书《小蛇要走了》。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小蛇要走了呢?(因它旁边有个行李包。) 3、逐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提问启发幼儿思考、回答,并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提问:图画上有谁出现了?(小朋友异口同声的答到"河马")你们猜猜,河马与小蛇会是什么关系?小蛇要走了,小河马会说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提问:现在谁来了?(幼儿争先恐后的抢着说"长颈鹿。")他们在干什么?....... 最后出现了什么?----(集体回答:"小猴子") 谁在说话呢?会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反思:指导幼儿观察所设计的提问比较贴近图画中心,孩子们的参与兴趣都很浓厚,但幼儿在语言的表达上还过于的简单,教师在此时欠缺补充指导。 4、完整阅读读本 5、归纳、总结、分享 (1)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师从封面开始逐页指读文字回顾故事。(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模仿想动物朗读文本内容,如:难过的读、伤心的读、高兴的读等) (3)提问:故事讲完了,你们要和老师、小伙伴分离了,你们要说什么呀? 反思:第一个提问是帮助幼儿过度到这一页的新事物上来,引发幼儿观察、猜测故事的新内容,第一个提问准确、到位;但第二个提问有点太直接,没有让幼儿有个观察的过程,而是教师包办式的把它直接说了出来,孩子们没有过多仔细观察、思考的空间,其实可以这样问:"小猴子它和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这样,孩子就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把注意力转移到河马和长颈鹿的身上来,把观察到长颈鹿抬头的动态,猜测出长颈鹿和猴子在说话!同时,教师在提二问时做到了让幼儿大胆的预测和适时的追问策略,回答的这个问题的孩子是在教师的追问下之后预测出来的教学过程实录: (1)导入。教师用面部表情,引起幼儿关注,讲述自己与朋友分离时的心情,营造与课堂相关的主题气氛。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自己的朋友啊?与自己的好朋友分离时你们有什么感受? 巧巧说:我和好朋友分开的时候我觉得很悲伤 思怡说:我好想我的好朋友的,分开时我觉得好难过的 阿俊说:好朋友离开我了,我会很不开心 乐乐说:我的月月姐姐走了以后,我好郁闷的 (2)出示读本,逐页的阅读文本内容:(此环节中,问题比较细化,而且对图画的观察更有针对性,但个别的提问还存在有待加强的出入) 阅读封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小蛇要走了呢? ---"因它旁边有个行李包。" ①提问:图画上有谁出现了?(小朋友异口同声的答到"河马") ②提问:你们猜猜,河马与小蛇会是什么关系? 翔翔:玩得好的! 锦锦:可能是好伙伴!(所设的提问,让孩子们有足够的设想空间,而且幼儿回答出来的也情呼合理)。 ③提问:小蛇要走了,小河马会说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文文:小河马很悲伤 迪迪:它好难过的,嘴巴往下低着p2.①提问:现在谁来了?(幼儿争先恐后的抢着说"长颈鹿。")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格格马上答到"他们在说话") 提问:谁在说话,你是怎么知道的?(点点站起来说:河马在抬着头告诉长颈鹿,长颈鹿它闭着嘴在认真的听,因为前面小蛇告诉了河马) 提问:小蛇有什么变化?("戴了墨镜,准备行李"小玉米抢着说到)。p3提问:①又出现了什么?----(集体回答:"小猴子")谁在说话呢?会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童童:就是长颈鹿在说话,它告诉小猴子说"小蛇要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因为长颈鹿在前面河马把小蛇要走的消息告诉了他。p4提问:小猴子会说什么? 珊妹妹:小蛇,你不要走。 伊宝宝:你为什么要走,走到哪里去? 滨滨:你不要走,我会难过的。 p5提问:小猴子说了那句话之后,看看小蛇的表情是怎样的? 米柳:她很惊讶(这时旁边一个小朋友马上就不解的问到:什么是"惊讶"啊?教师急忙就做了回应,而站起来回答问题的米柳就被老师在不了了知的把注意力转移后窃窃的坐了下去!) p6提问:又有什么变化了?(提这个问题教师的实际目的是想让孩子观察小动物们的变化,而小朋友回答的确分散了教师所预设的观察点) 小羽毛:来了辆车子,来接小蛇走了 (3)总结、分享 ①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梓晴:一个好朋友分离时伤心的故事 格格:它先是伤心的,但后来又变得高兴起来了,它是一个又伤心又高兴的故事。(教师给予肯定,并作了简单的小结"这是一个既让人伤心又让人开心的有趣故事") ②师从封面开始逐页指读文字回顾故事。(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模仿想动物朗读文本内容,如:难过的读、伤心的读、高兴的读等) ③提问:故事讲完了,你们要和老师、小伙伴分离了,你们要说什么呀! 集体回答:"回头见啦!"(知道把文本中学到的书面与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很不错!) 教学点评: 在导入这个环节中,教师直接用面部表情引起幼儿的观察和关心,相比照片示范讲述更加的直接,而且间接有效的的唤起了幼儿对老他人的关切之心。通过教师的讲述,起到了示范、铺垫的作用,孩子们能够马上用自己已有的感性经验,说出比较丰富的关于情绪情感的词汇,教师对孩子所表达的作出了及时的回应,并大胆的肯定,这让孩子更加信心十足的参与下文活动。 指导幼儿观察所设计的提问比较贴近图画中心,孩子们的参与兴趣都很浓厚,但幼儿在语言的表达上还过于的简单,教师在此时欠缺补充指导。 教师出示文本后,孩子们马上被封面的图画所吸引,第一眼睛就看到了小蛇,并马上说出了直观感觉---小蛇要走了,这时,教师顺应幼儿的思维,马上就追问到:你怎么知道小蛇要走了呢?孩子们根据图画上所看到的行李包便作出了准确的判断。 从第一页开始,内容慢慢在增多,孩子们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自己的新发现,而教师在此时只注意到了表现积极的孩子,忽略了规规矩矩坐好的孩子,课堂气氛虽很活跃,但学习常规需要加强。 第一个提问是帮助幼儿过度到这一页的新事物上来,引发幼儿观察、猜测故事的新内容,第一个提问准确、到位;但第二个提问有点太直接,没有让幼儿有个观察的过程,而是教师包办式的把它直接说了出来,孩子们没有过多仔细观察、思考的空间,其实可以这样问:"小猴子它和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这样,孩子就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把注意力转移到河马和长颈鹿的身上来,把观察到长颈鹿抬头的动态,猜测出长颈鹿和猴子在说话!同时,教师在提问二时做到了让幼儿大胆的预测和适时的追问策略,回答的这个问题的孩子是在教师的追问下之后预测出来的 。 教师用预测的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实际上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再现。 在问题的提出后,米柳小朋友马上接应的非常好,但当突然间出现一个孩子不解的时候,教师在此时过于匆忙的帮孩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米柳小朋友能把这个词语准确的说出来,说明她应该对着个词有所了解,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她来解释,如果当她是实在解释不清,教师再帮忙补充,这种效果可能教师直接说出来要好,这样能更好的发挥幼儿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这个提问欠缺准确性,提问的内容过于泛,所以孩子的观察角度和思路也被这么一问之后就散开了。可调整为:"小蛇是怎样的",这样提问的点准确些,孩子们就会根据教师所设问的把观察点转移到小蛇的身上来。 教师抓住动物的表情变化为观察线索,让孩子们很直接的切入到教师所设问的目的上来,而且还做到了适时的追问,让孩子们重温到前面小动物们因误解小蛇要离开时伤心、难过的心情,接此作为转折点,也形成了前后的情绪对比。 教师在提这三个问题时,注意了层层递进,依次通过文本的阅读、提问、回馈,再慢慢过度转移到生活经验中来,这样一个从脱离文本走向生活实践的过程,实现了让孩子们学以自用,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活动结束部分简单、明了,在孩子们自己尝试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简单概括的结束;而且在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情朗读故事内容时做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