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人与人之间原来只有微小的差异,但这种微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人的心态。积极心态是作文教学的杠杆。在作文教学中,多放少收,先写后导,让学生多看多思多动手,教师勤"下水"巧批语,师生均以积极心态投入教学之中,学生想写了,能写了。 关键词:积极心态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如同陷入重围的孤军,左冲右突,却并没有撕开突破口溃围,从而走向更开阔的地带。这不仅是语文教师的心头恨,也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眼中钉,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身为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群尴尬,着实赧颜。虽则有人成功,但毕竟凤毛麟角,而且方法也多有不可操作性,一旦位移,则要么走样,要么变味,与"橘生淮南曰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颇相类似。可以说对作文的恐惧感,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大面积存在的不争事实。 近年来,我们运用"积极心态"进行作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积极心态"成了我校作文教学的杠杆。 "积极心态教育"的理论依据: 第一,从哲学基础上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基础,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从事自觉的活动,驾驭人自身的发展。人是一种社会化的高级动物,其主要特征是善于思维,永不满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能动地改造世界。教育活动应该是人发展自己的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以其自身发展的主动意识参与全过程。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少年儿童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励、唤醒与鼓舞,让学生接受外部影响的同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促进多方面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第二,从心理科学基础上看。教育实践和研究表明,学习的基本因素是由两大系统构成的,一个是认知系统,主要体现在智力因素上,另一个是情意系统,主要体现在非智力因素上。在学习过程中,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智力因素不产生积极性,只有非智力因素才能产生积极性,因此,"积极心态教育"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保持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以提高认知水平和学习效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原来只有微小的差异,但这种微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你的心态。一般来说,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差别不大的,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别较大。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智力因素的原因只占20%左右,非智力因素上的原因则占80%左右。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多的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发展速度的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当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情感不切,意志不强时,即使教师讲得再好,也激发不了他的智慧火花。 第三,从教育科学基础上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修身的观点,在我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这从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让儿童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等六大主张,都强调要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不是无生命的知识仓库,不是应考机器人,学生是有血有肉、有需要、有情感、有独立人格之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被以积极心态投入学习的学生内化后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多放少收 1、放手写。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初一年级开始作文,要求不宜过高、过严,控制过死,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去写,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提倡写"放胆文"。放内容,可以写心爱的玩具,可爱的小动物,有趣的事,喜欢的人物,所看的电视,对一些现象的看法,读书体会……放体裁,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诗歌、童话,喜欢什么用什么。放形式,练笔、日记、周记、摘录、小报,样样俱全。 2、放手评。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全班评、邻班评。 3、放手改。教师教给常用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后,自改、互改、小组改、全班改,改题目、改布局、改开头、改内容、改结尾、改遣词造句、改标点符号,学会删、增、调、换的修改方法,可互加评语,以便扬长避短。 "多放少收",是就初一年级起始阶段教学过程而言,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写出自己独特的作文来,而不要过多地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想。 二、先写后导 "先知道,再作文",这是传统作文指导的一般步骤。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过多强调"章法",使得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新意。"先写后导",注重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不受拘束的情况下先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一般程序是:(1)教师通过生活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展示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情感。(2)学生独立构思,选材组材,落笔成文。(3)组织学生交流初稿,教师随机点拨,进一步激活思维,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朝"立意新、选材新、构思新、表达新"的方向努力。(4)学生自改作文,力求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三、多看多思多动手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多看多思,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是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的阅读的各种书籍,为他们开出书单。二是提醒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教他们学会评价、鉴赏。三是尽可能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多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这样,使我们的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为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每月各班进行一次手抄报和电脑小报评比,学校进行学期优秀小制作,小发明展评活动。 出手抄报和电脑小报,要写文章、查找资料、设计版面、画插图,最后还要工工整整地抄写或打印,这是一项既有趣又艰苦,既能扩展知识又能培养各种能力的创造性劳动。小制作、小发明则是经过构思、准备材料、动手制作等过程,其间要了解一些材料的性能,要学会使用一些工具,甚至还要经历多次失败的考验。这不但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了基础。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他们要思考,会碰到困难,遇到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烦恼。正因为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才有了牢固的根基。 四、勤"下水"巧批语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叶老把教师平时练习作文称为"下水"。他认为教师经常动笔写文章(即"下水"),方能"深知作文的甘苦",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给学生较大帮助。 写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师如果不勤于"下水",其原来具有的写作能力一定会退化,最后指导学生作文只能隔靴搔痒,很难切中要害,以致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尽快提高。另外,教师勤于"下水",还可以起榜样作用。应该说,学生是很善于观察教师的。你对学生说写作文如何如何重要,可是你自己却是写作文的外行,这又怎能说服学生下苦功去学习写作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假如一个教师能勤于"下水",与学生写同题作文,学生就会信任你,并认真地向你学习。我们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下水作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每批改一次作文,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感情的交流。学生作文是心灵的流露、情感的抒发,教师批改则是思想的启迪、感情的疏导。若每篇作文的批语都是"句子通顺,结构完整"之类,不但教师觉得乏味,学生也会感到无关痛痒,以致熟视无睹。如果教师能在批语上花费一番精力,其结果会事半功倍。在一次作文中,一位学生写同学关系难处,人心叵测,自己很是苦恼。我就在批语中写道:"……不必如此,事在人为,以善良宽容之心待人,你会收获许多。"这位学生感到有人理解他,更加积极认真地写作,同时尝试着用微笑面对生活,最终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和友谊。如此看来,教师的批语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故不可等闲视之,更不可敷衍了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写评语也是一种艺术。在学生写作信心不足或是不十分足时,评语应当拔高些;对那些基础较好、感觉良好的同学应激发其写作热情,引导他们跃上新的层次,积极大胆地投稿。可以说,评语是点燃学生创作的为火种。 近几年来,积极心态成了我校作文教学的杠杆,凭借这一杠杆,我们的学生说道:我想写,我能写,我能写好…… 无锡市旺庄中学 周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