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第14课《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勇于创新,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于新课标基本理念第三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把握重点,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及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以离情别意为主,整篇课文字里行间体现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该文在指导学生感悟思想,领悟表达,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历经教材几次修订后,始终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可见它在教育学生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在课文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朗读、理解、想象、表达、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 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三)、学习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四)、学习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内容所蕴含的思想。 三、灵活运用,说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抓喜欢的部分学习,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功效。 2、 情境导读悟情法。引领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创造语言、背景等情境,激情导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四、自主实践,说学法。 读——思——勾——议——练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做到读、写、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具体问题,。 五、优化结构,说程序。 (一) 创设情境、巧设悬念。 播放课件,学生如亲临现场,再现硝烟,走进情境,初悟离别情。再紧抓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从而读懂课文叙的事。这样做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出示)温馨建议:四人小组运用你喜欢的方法选择喜欢的代表人物合作学习,如:朗读体会法、抓重点词句法、想象表演法、自提自问法等来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实现了自主,走进了文本。 为了让"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原则循序渐进,有效可行,不拘泥于形式,我特作以下指导: ( 一)、品读语言、撞击情感。 由于前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我将第一自然段作重点说。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读"占鳌头,学会删繁就简、内化语言"。学生学透后,我紧随大师的步伐,顺势引导,课文中哪句话道出了战士们忘不了大娘的深情。出示段尾反问句,让学生读出肯定、强烈的语气,并指导学生换句子、作比较,来领悟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撞击情感后追问: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情谊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汇报,酌情投影有关"送打糕、失去小孙孙"的重点句,析词解义,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为了读好一系列的动作词,祈使句、感叹句,我采取个人读、挑战读、齐读,特别是配乐引读"此时无数的战士们牵着大娘的手依依惜别,大娘已经泣不成声了,于是志愿军说:"大娘……"这样导语引读,再度升华情感,加深理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情谊。最后,煸情练说:试想,如果你是吃过大娘打糕的战士,你就是被她救过的伤员当志愿军战士得知自己的生命是大娘用小孙孙的生命换来的时候,此时此刻,战士人最想对大娘说什么呢?学生试用祈使句、感叹句来表达自己的语言,这种画龙点睛式的煸情,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自主汇报、再撞情感。 学无定法,遵循自主,第二、三自然段,除可用上面的方法外,还可用想象表演法,重点引导学生表演好小金花、大嫂这两个角色,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鼓励学生创造、新颖的表演;也可用自提自问、自读自悟等方法学习。总之,抓住重点词句,层层朗读指导,读中悟,悟中读,让"读、思、说"践行整个语文课堂! (三)、激情引读、推向高潮。 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全体起立,播放课件,创设引语: 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声音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有希望什么?——(学生接读课文) 3、战士们深深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却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车站,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几句惜别的话,然而相距已远,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此时无声胜有声,一石掀起千层浪,我想学生的情感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语言和情感的最高境也莫过如此啊! (四)、知识迁移、感动中国。 1、总结学法、领悟表达。 回顾本文的.写作特点,为下面写的环节作铺垫。 2、回顾历史、激情书写。 学生澎湃的情感犹如泰山之巅,需要宣泄,写是他们最好的情感寄托。回想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你知道多少了呢?(学生说)说完后再引入情境:请看《英雄赞歌》,看完片断后,你最崇拜的是哪位英雄?回忆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千千万万的事。 写一写吧!充分发挥想象,模仿本课的写法,配乐书写。如……"说—看—写"层层递进,特别是写的环节既是对本课知识的综合体验,又是学生抒发情感、拓展思维的有利宝剑,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知识延伸、感动我心。 1、 推荐网站,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2、观看抗美援朝影片:《上甘岭》、《英雄儿女》、《三八线上》等。 3、阅读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将校本教材《好习惯》与学科的整合,是每个实验人努力奋斗的目标。此环节我通过推荐有关抗美援朝的网站、影片等方法来渗透校本教材《好习惯》中的子课题"养成主动查询资料的习惯",这一环节有精益求精,画龙点睛之效。 六、图文并茂,说板书。 本节课板书师生共同合作,图文并茂、寓意深远。课题上加引号,意在让学生明白:中朝人民互称对方为亲人,再加上"三环心"图的修饰,达到了情系我心、情谊凝心、紧扣中心的效果。可谓是:精心设计板书,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