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点一  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
  (1)19xx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2)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是中国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三方面的历史任务。其具体含义是: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
  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国家,这在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政治革命的根本表现,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通过国家核定地价,逐步收买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题1】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
  a.由孙中山首先提出
  b.它使辛亥革命有了指导思想
  c.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
  d.它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答案 c
  解析 三民主义之所以完整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民族问题、民权问题等一系列政治问题,而且还提出了民生主义,即经济纲领。换句话说,由于三民主义不仅体现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还体现了他们的经济要求,正是在此意义上体现出其完整性。
  知识点二  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
  (1)过程:19xx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意义: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临时约法》
  (1)颁布:19xx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2)活动: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等""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2)《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规定,人民有纳税、服役等义务。
  (3)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
  【题2】 19xx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答案 d
  解析 《临时约法》就是一部宪法性的法律,所以a、b两项与之毫不相干;至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既不是出自《临时约法》,更不是临时政府所为。本题的解答宜用排除法。
  知识点三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二者相互依托,但不能混为一谈。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担负的新责任;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则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自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新民权主义期盼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须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实施。
  【题3】 毛泽东曾提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答案 c
  解析 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题要依据材料,读懂材料的意思。通过材料可知:新三民主义蕴涵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78"《时局图》"插图和[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历史纵横]反映了19世纪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在这紧要关头,孙中山创立了兴中会,发表了《檀香山兴中会章程》,树起了革命大旗。
  【史料应用】 1.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兴中会成立的意义。
  答案要点 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峻,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檀香山兴中会章程》首次明确提出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从此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期。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78教材引言和p79"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插图。
  【信息解读】 教材引言中说明了孙中山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平手段不可能挽救中华民族,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同盟会纲领明确了孙中山的志向,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史料应用】 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答案 b
  解析 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的言行体现了不同阶级阶层的救国方案,是有史实依据的。而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未有实际的贡献。
  思考:(1)孙中山为什么主张"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2)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p79)
  方法点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具体分析,材料给出的问题很明确,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即可作答。
  答案要点 (1)为了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要进行民族革命;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要进行政治革命;为了避免贫富悬殊,解决农民困难,要进行社会革命。
  (2)民族革命即"民族主义",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三种革命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具体阐释。
  【变式1】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答案 c
  解析 结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其中,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一、本课测评
  思考: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p81)
  方法点拨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具体回答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产生的历史作用。
  答案要点 背景:(1)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而前一时期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思想主张都以社会改良为出发点,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社会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2)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中下层势力进一步扩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新的革命理论。(3)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实践的同时,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考察西方社会政治,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作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理论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变式2】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①②提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③④的任务已经完成,中国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二、学习延伸
  阅读上面材料,请思考: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p89)
  方法点拨 本题侧重于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答案要点 (1)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军阀的要求,主张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对象和革命目标等若干原则上基本一致,都体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相比,更具人民性、彻底性和民主性;中国共产党还有一个在完成民主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一目标。
  【变式3】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答案 c
  解析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革命对象(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和革命目标(民主共和国)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上一致。
  课程标准课标追问要点提示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简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1)内容:
  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作用:
  ①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③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2.简述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1)内容:
  ①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作用:
  ①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局限性: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基础巩固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是(  )
  a.19xx年上海 b.19xx年东京
  c.19xx年北京 d.19xx年南京
  答案 b
  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直接选择即可。
  2.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之维新派兴民权的思想进步,主要体现在(  )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b
  解析 革命派的民权主义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维新派提倡兴民权、设议院,其目标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其区别主要是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上。
  3.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 c
  解析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我们最应该继承与发展辛亥革命的是(  )
  a.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 b.反帝爱国的政策
  c."实业救国"思想 d.暴力革命的策略
  答案 a
  5.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其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d.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答案 c
  解析 根本原因是指内因,a、b、d三项相对于孙中山来说都是外部原因、客观原因。
  6.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
  a.共产国际的指导
  b.制定的历史背景不同
  c.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指导思想不同
  答案 c
  解析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阶级属性的根本不同决定了其原则的根本区别。
  7.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归纳能力。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基本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能力提升
  8.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但三民主义的实现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果说1979年后,"民生主义"正在逐步实现,那么,民族主义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共的诞生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改革开放的开始
  答案 c
  解析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这一任务的完成。
  9.19xx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答案 c
  解析 由时间限制可以排除a项。由"创举"可以排除b项。由"变局"可以排除d项。只有c项符合上述三个限定词。
  10."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
  a.同情农民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抑制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的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把革命主张付诸实施的原因是本题要考查的,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的主张,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纲领、政策,故无法实施,而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自己的革命纲领及操作办法,故能够实施。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xx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xx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造成辛亥革命后xx年中国政治社会腐败黑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三,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出最简要的评价。
  答案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改良),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涣散无力);
  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共的支持和影响。
  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
  (5)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
  答案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解析 第(1)问在解答时注意这两种人之和正是当时世界人口之和,由此结合材料进行梳理;第(2)问在解答时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第(3)问在解答时一定要根据材料归纳;第(4)问在解答时应注意找出列宁与孙中山思想的一致之处,然后再进行分析;第(5)问在解答时要注意归纳出材料二的观点。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知识点一 革命道路的探索
  1.准备
  (1)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阅读当时所能见到的共产主义书籍。
  (2)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3)1921年,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2.探索
  (1)萌芽阶段:
  ①时间:从中共成立到国民大革命时期。
  ②文章: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③主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2)初步形成:
  ①时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②主张: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③意义: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
  (1)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的成长;(3)革命实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革命实践及总结。
  【题1】 下列与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无关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c.毛泽东同志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情的分析
  d.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与实践
  答案 c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成熟,所以在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知识点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确立
  (1)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2)文章: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
  (3)主张: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4)意义: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2.成熟
  (1)标志: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主要分三个时期:一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二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三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指出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充分说明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题2】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解析 本题宜采用直选法。1945年春,中共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春属抗日战争期间。故应选c。
  知识点三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
  (1)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背景: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②主张:
  a.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b.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c.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①内容: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意义: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新中国成立后
  (1)文章:《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
  (2)理论: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3)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其他方面
  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影响和地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对历史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本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3)是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题3】 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思想 ②主要来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③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并非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故①不正确。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82插图和p83[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1925年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但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革命失败;三大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史料应用】 1.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陆定一语),其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答案 b
  解析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84下面两幅插图和p85[资料回放]。
  【信息解读】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史料应用】 2.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答案要点 邓小平的言语充分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反霸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思考:(1)你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人的思想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为这个思想体系的形成做出了怎样的贡献?(p83)
  方法点拨 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毛泽东做出了主要贡献,从毛泽东的主要理论主张去分析。
  答案要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革命斗争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丝毫不排斥毛泽东个人在这一思想形成中的巨大作用,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和实践者。
  【变式1】 毛泽东在很多场合都说过:"如果同志们要为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为代表,我可以接受。"毛泽东的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反对把思想归功他一个人,认为自己只是党的一分子。
  一、本课测评
  思考: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85)
  方法点拨 首先注意限定时间,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其次要理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
  答案要点 农村包围城市,依靠农民进行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理论等方面。
  【变式2】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毛泽东作出的彪炳史册的贡献有(  )
  ①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限制词"民主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民主革命完成之后,所以排除含④的选项。
  二、学习延伸
  读一两本相关书籍,探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p85)
  方法点拨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探讨,应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军事斗争的实践,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从中体会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开创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答案要点 可以参照以下有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著作和文章:
  (1)1928年至1930年初,毛泽东在他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中,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2)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
  (3)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极大丰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自卫的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及关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等著作和电文中得到充分体现。
  【变式3】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论党》中指出:"当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而当革命脱离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时,革命就失败。"下面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长征的胜利
  c.国民革命失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答案 c
  解析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还处于萌芽时期。
  课程标准课标追问要点提示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4)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理论;(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理论。
  2.简述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影响如下:
  (1)对历史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思想还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2)毛泽东思想是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基础巩固
  1.某学生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以下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答案 a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诞生于井冈山时期,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指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时间上不符,故选择a项。
  2.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指出,由于农民阶级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坚定同盟军,从而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3.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这主要是因为这次大会(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c.主张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d.规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答案 a
  解析 b、c两项说明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d项是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主张。之所以说中共七大重要,关键是我们党确立了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
  4.下列哪些文章的发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
  ①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a.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用排除法。①主要解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问题,即工作重心转移;②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也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时间去判断,①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前的理论探索。
  5.一位同学在解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问题时写了下列观点,请你指出其中错误的一项(  )
  a.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答案 d
  解析 d项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评述,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指导。
  6.观察下列图片:
   ①         ②
  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   ④毛泽东在中共八大
  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讲      上致开幕词
  话提纲的手稿
  根据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排列上面的图片,其先后顺序为(  )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②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1927年以后);①发表于1940年,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④是在1956年;③是在1957年。
  7.毛泽东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政治基础,主要体现在(  )
  ①创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论 ②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确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对和谐社会要领的认识程度。所谓"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群众利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公平诚信的社会。①体现以人为本;②体现人民当家作主;③体现宽容、民主,各民族共同协商,平等合作;④体现保护少数群体利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
  能力提升
  8.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
  a.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b.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d.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
  答案 c
  解析 本题重点在于对本质特征的理解。所谓本质特征可以理解为"针对什么历史现象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用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  )
  a."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类矛盾的理论
  答案 a
  解析 b、c是有关民主革命道路的理论;d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矛盾处理问题的论断,只有a是关于如何建设国家的科学论断。
  10.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答案 a
  解析 ③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的主要功绩,所以排除含③的选项。
  11.小明准备举办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的图片展,在搜集资料时他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三幅图片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
  (2)小明认为这些图片并不能完整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如果要弥补这一点,应该继续搜集哪些历史事件的图片?请你给他一些建议。
  (3)概括说明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答案 (1)图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革命实践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图二: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前途等重大问题,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图三: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正式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建议:搜集国民大革命时期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建国以来如中共"八大"召开、三大改造等相关历史图片。
  (3)特点: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2.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材料二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材料三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1)结合以上材料所提出的观点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完善的曲折历程。
  (2)通过以上材料,你对毛泽东思想有何重要认识?
  答案 (1)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抗战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2)认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知识点一  伟大的转折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
  2.过程
  (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①内容: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意义: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内容: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②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是由于粉碎"四人帮"后,党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左"的错误,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而在全国掀起的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讨论的实质在于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目的在于纠正"文革"以来的极"左"路线,冲破理论禁区。这场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题1】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张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主张
  答案 b
  解析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是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和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正确答案为b项。
  知识点二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过程
  (1)中共十二大
  ①时间:1982年。
  ②内容: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三大
  ①时间:1987年。
  ②内容: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南方谈话
  ①时间:1992年。
  ②内容:
  a.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标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中共十四大
  ①时间:1992年。
  ②内容: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中共xx大
  ①时间:1997年。
  ②内容: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6)其他思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
  2.意义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酝酿: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党的工作。1978年5月,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2)产生: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实际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发展: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这个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了新回答,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xx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题2】 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中共七大会场    图二 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会场
  图三 中共十三大会场   图四 中共十五
  大会场
  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背景,这四次大会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各有何突出贡献?说明四幅图片反映的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的特征。
  答案 背景:图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图二:"文革"结束后,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图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发展;图四: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贡献:图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图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图三: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图四: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特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图一到图四反映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知识点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2)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地位
  xx年,在中共xx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4.评价
  (1)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2)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3)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4)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涵:"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执政为民。这个根本要求,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也从本质上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途径。执政为民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重要总结,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3)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其他二者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创造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主体,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题3】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③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一个科学体系。其相互关系是辩证的,总体来看,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而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86"邓小平题词"插图和[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两个凡是"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史料应用】 1."两个凡是"思想的实质是什么?怎样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要点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继续坚持"文革""左"的指导思想,继续禁锢人们的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错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因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86教材引言和p87"邓小平视察"插图及p88[资料回放]。
  【信息解读】 引言和插图内容反映了邓小平南方视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史料应用】 2.根据教材引言回答下列各题:
  (1)歌词中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如何?
  (2)"诗篇"的内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有何意义?
  (3)说出歌词所反映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材料二出自党的哪次会议的什么文件?会议与邓小平理论有何关系?
  答案 (1)"诗篇"是指邓小平于1992年南下视察后发表的南方谈话。形势: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内容: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地阐发。实质(核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意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3)时间:1992年10月。内容:(1)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意义:以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4)1997年召开的中共xx大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关系:会议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正式确立其为党的指导思想。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88下面两幅插图和[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1989年xx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xx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xx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xx年中共xx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史料应用】 3.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过程及精神实质。
  答案要点 (1)过程:①1989年xx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②xx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xx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③xx年中共xx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它是涵盖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本质在于执政为民。
  思考:你认为哪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p87)
  方法点拨 分析社会发展阶段应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要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
  答案要点 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充分了解国情基础上的一个正确判断。"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观点超越了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属于"左"倾思想的表现。
  【变式1】 xx年xx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应完整准确地阐释"三个代表"的概念。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群众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着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利益。
  一、本课测评
  思考: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p89)
  方法点拨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即可。
  答案要点 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十三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理论。1997年xx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变式2】 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b.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形成的
  c.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d.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最新的旗帜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邓小平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的理解,需要把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进行对比记忆。d项内容是对"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的理解。
  二、学习延伸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方法点拨 分析"三个有利于"的内涵,看看是否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答案要点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而把整个经济统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变式3】 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 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只是讲市场与计划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涉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排除含③④的选项。
  课程标准课标追问要点提示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1.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及意义。(1)内容:①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④发展动力:改革开放;⑤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⑥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⑦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⑨依靠力量:最广泛的统一战线;⑩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2)意义:
  ①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②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意义。(1)内容: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
  ①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②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④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基础巩固
  1.xx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30年前启动中国改革开放航船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中的两个时间"xx年"和"30年前"即可推算出这次会议召开于1978年,然后从其内容有"改革开放"可进一步确定a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与"南方谈话"无关的是(  )
  a.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是伟大转折的宣言书
  c.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d.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答案 b
  解析 "伟大转折的宣言书"是指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与"南方谈话"无关。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内容不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学说。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一道比较选择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审题时应注意"最根本"的限制条件,从邓小平、毛泽东的探索来看,虽然他们具体探索的目的不同,但都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即实事求是,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5.xx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如何保持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问题
  答案 c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现阶段的指导思想,在xx年xx大上已经确立,党的作用是为政府提供指导思想,a、b两项是政府职能,不符合题干要求;作为党自身建设和自我完善,大方向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然后才是执政能力问题。
  6.确立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有(  )
  ①中共"七大" ②中共"十四大" ③中共"xx大"
  ④中共"xx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中共"七大"、中共"xx大"、中共"xx大"分别确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7.中共"xx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体现这一观点的理论创新成果是(  )
  ①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排除含有①的选项。
  能力提升
  8.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此题要求找出体现中共执政能力提高的选项。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不符合"新中国建立后"的时间限定。北戴河会议上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导致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和中共十三大创立的初级阶段理论,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体现了执政能力的提高。
  9.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xx大
  b.中共七大、中共xx大、中共xx大
  c.遵义会议、中共xx大、中共xx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xx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应用能力。领导我们"站起来"、"富起来"的和"引路人"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xx,他们的思想分别在七大、xx大和xx大上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0.xx年4月28日,北京市第六医院的200多名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庄严宣誓:"向sars宣战,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下图是当时宣誓的场景,这一场景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哪个方面的内容(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面对困难和危险,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手段。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几何教学反思范文这周我们学校进行全员参与课堂技能达标活动。今天第二节是我讲课。讲课的题目是第四章探索四边形的性质的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平行四边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积极意义,明确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会承担责任,将承担责任作为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人。本目设置两个简单的推理教学反思范文1。导入吸引兴趣。在导入过程中,采用猜图片中会是谁的游戏,吸引学生兴趣,并且是学生生活当中收集素材,使学生乐学。在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时候,让学生来说,并且总结出在猜测两件事物的伟大的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伟大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巨大崇高庞大浩大宏壮浩瀚壮观同义词宏伟壮伟宏大雄伟广大远大反义词平凡渺小藐小平庸伟大在汉语词典的解释1。巨大魁梧。唐玄奘大唐西域记bull伊烂拏钵有关墨守成规的反义词近义词墨守成规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下面品学网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墨守成规的反义词,近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墨守成规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谁为谁骄傲?骄傲什么?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读懂小男孩的心情变化。于是,在反复朗读中,我们体会到小男孩在扔石子时的开心打碎玻璃时的害怕担心。这些心情同学们都很理解。可是为什么会不自在有关于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反思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是一首儿歌,对于我来说,这类课文是我的弱项,内容简单,不知道该怎么讲解。课下我们组的姐妹也坐在了一起进行了讨论。讲述课文之前我特意问了一下学生,雷锋叔叔已经去世了国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国歌教学反思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国歌教学反思篇一我是在三年级上的这迎面接力教学反思五篇篇一迎面接力教学反思迎面接力是比较典型的奔跑游戏,在教学中经常被运用,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在教学经常运用到的有迎面奔跑接力游戏,迎面运球接力游戏,迎面奔跑传递实物接力等等我在多次雪娃娃教学反思今天讲了雪娃娃一课,这篇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风娃娃,我问谁见过风娃娃?有几个学生举起手来。大声的说老师,我见过风娃娃。我接着说哇!你真了不起,老师长这么大都没见过风娃娃,好羡慕你呀
我心归去的教学设计范文一导入通过前三堂课对采薇和奥德赛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对古典乡愁的那种浓浓的思念,那么,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乡愁又是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又是如何表达小虾教学设计范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部首心方。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关于快乐的节日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3个,会写8个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掌握根据上下文识字的方法。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体会节日的快乐,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3感悟校园多美好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校园多美好,掌握好波音倚音的唱法。2。对十六分倚音的掌握准确的节奏。3。激发学生珍惜美好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教学内容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借生日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饣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人生的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冯先生的人生的境界,这是一篇哲学论文,或者说哲学随笔。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生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师呵呵,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操场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足字旁口字旁言字旁和提手旁。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刚才下课后都在哪里南辕北辙课文教学反思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作能成为语文教学中高效的辅助手段。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表演这一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南辕北辙时,我就把表演引进课堂。在课文爱之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一复习导入1师爱,更是一根心链,拴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2你还记得那一个个感人的课文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教学目标1在认读生字词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