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 法:启发式 读悟结合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欣赏 教具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四、小结 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字词。 ②熟读课文。 ③思考: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④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 ⑤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理解全文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二、 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①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 三、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 (一)听写课后词语。 (二)默写《水调歌头》 (三)辨析,组词: 官( )念( )隐( )吟( ) 宫( )令( )稳( )今( ) (四)选字填空: 曲 屈 委( ) 冤( ) ( )折 ( )膝求饶 和 合 ( )好 ( )并 ( )适 ( )手 (五)多音字组词: 埋 mán( ) 禁jīn( ) mái( ) jìn( )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七)月亮,似乎在中国古诗中成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你能默写几句“借月思乡”古诗名句吗? 板书设计: 密州做官 远离家乡 中秋思亲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 埋怨月圆人不圆 望月怀人 思绪万千 (转 念) 2、但愿人长久 (悲而不伤,充满希望) 董艳艳《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在所有的借月抒怀的古诗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最经典的,诗句里流露出的博大胸襟和美好情怀像皎洁的明月一样,光照千古。 虽然整堂课还算比较流畅,但是遗憾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先做一下反思,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获益良多。 一、对“心绪不宁”体会还不深。 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我虽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的,谈谈自己和亲人的分别感受,以这些比较来凸显苏轼的惆怅和伤感,但是对苏轼的内心还探寻的不够。原来教案上有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结果自己在上课时疏忽了,课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想象苏轼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方的弟弟说什么?这样就把苏轼那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变得可感可知了。 二、对诗句的吟咏运用还比较粗略。 对于这篇课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味情感,积累名句。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细腻一些,效果会更好。我设想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你想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美好的祝福送给他(她)吗?然后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反复深情诵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自己远方的亲人。然后我再说:“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所有离别的人们吧!”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我相信,一定会有孩子在中秋节对亲人送上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苏轼所说:这世上哪会有十全十美呢!课堂,是时间的艺术,也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过,只要思考,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