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在于因酒而生发出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礼”与“情”,显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道异彩。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你整理的《酒文化中的杯》现代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酒文化中的杯》现代文阅读原文 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在于因酒而生发出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礼”与“情”,显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道异彩。在酒文化的“礼”与“情”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代的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 “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还有严格的尊卑区分。如在宗庙举行祭祀,由于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在饮时,重视仪礼,要等主人先饮,客人才能动杯;主人喝干了,客人才能干杯。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礼记·曲礼》要求“酒浆处右”。如果桌上有酒又有浆,则酒在左,把饮酒器(或觞或杯)放在左边。《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已不讲究这一套,但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很有意思。例如古人把斟酒叫做“寿”;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叫做“釂”。这些特指的字义,现已生疏,却每见于古籍。《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记席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入杯。《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釂,尽爵也。这是记郭解姐姐的儿子仗着舅舅势力,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则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才显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人对酌 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不缠琐事,不涉流俗,确是凸显了闲情。不过,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同是一个“杯”字,似更胜一筹,诗句中更见闲趣,耐人寻味,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残杯,指尚余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诗词中的残杯,也往往生动地体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悲剧诗人,他曾在长安困守20xx年,其间写下多篇求人援引的诗篇。《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自朱起新《酒文化中的杯》《酒文化中的杯》现代文阅读题目 4.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 B.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C.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为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往感人至深。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 ) 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使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所以《管子·弟子职》中有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斟酒祝福,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 D.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以及白居易的《问刘十九》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它们与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情趣各异。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寿”“釂”等字,“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与“干杯”。 C.杜甫用“残杯”写出了困守长安20xx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情感的起伏,比历代诗人都要深沉。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令人为之凄惨,为之怜惜,同样成为了我国酒文化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深沉情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酒文化中的杯》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4.B 5.D 6.C 【解析】 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古代的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可知,“造型各异”针对的是“古代的酒杯”,而“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针对的是“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属于礼器的饮酒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结合文本内容“古代的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 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可知,“造型各异”针对的是“古代的酒杯”,而“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针对的是“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属于礼器的饮酒器。 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D结合文本内容:这中间,不需渲染,才显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不缠琐事,不涉流俗,确是凸显了闲情可知,选项内容“它们与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情趣各异”错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结合文本内容可知,选项内容“它们与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情趣各异”错误。 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C项结合文本内容“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可知,选项内容“比历代诗人都要深沉”,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结合文本内容“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 比杜甫深沉得多”可知,选项内容“比历代诗人都要深沉”,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