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 副标题是林徽因的一首诗,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因为当年我们下乡时节,正是四月,如果按阴历算的话,那便叫作阳春三月,真真正正的人间四月天,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光阴似箭,人生苦短,一晃便半个世纪过去了,本来知青们早就约好,于下乡五十周年之际回乡,谁知全国疫情又起,特别是上海,"飞起病毒三百亿,搅得周天寒彻",随即,各地防控措施层层加码,回乡之旅一拖再拖,不觉中,已到了立夏,但山中的季节来得要稍晚些,春色依然淡冶, 青林乡还残存着些许人间四月天的光景。 记得曾在下乡二十周年时知青们组织过一次回乡,当时还专门去我们厂的木器分厂订制了一幅画送给公社,我在边上还写下了两句诗印上,"二十年来沧桑事,别梦依稀旧时家",这一晃,便又是三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岁月如白马过隙,曾经年轻的我们,都老啦。 迈着蹒跚的步伐,迎着明媚的阳光,嗅着醉人的花香,走在曾经熟悉的山径,时隔五十年,我们又回到了这个地方,曾经的广元县中子区青林公社,现在而今眼目下,已改叫水磨沟乡了。 知青相聚让人感叹,如今天南地北的我们又重新相聚在这曾经的青林,其中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表述的,沧桑岁月,落花流水,虽高歌归来依旧是少年,然内中的凄苦自知,需知,曾生龙活虎的知青们,有的已是力不从心不能回,有的,已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伤哉!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我自进厂后,算来也回来过几次,但时隔半个世纪再次行进在这熟悉的山路上,心中依稀还是有着一种别样的感觉,面对一路相伴而行的知青农友,那不为人道的心境是难以表述的。 作为不发达地区的深山,这里的一切是远远落后于山外发展速度的,"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如果要说变化,只有那村村通路的改变,让我们已不识得曾经走过的山间小道了,那印象中破旧的房屋,现在变得比我们那时洋盘了许多,原来三队知青的旧基地上,居然耸立了一座价值两百万的豪宅,室内装潢之富丽,直让人啧舌,而政府的退耕还林,也让这里的绿色比原来多了一些,只是那黄坝河水依旧潺缓地流淌着。 于是又想起了曾经写过的一个回文联,"青林山上山林青,黄坝河中河坝黄",绝妙,给自己点个大大的赞。 当年那尘土飞扬的路虽然依旧窄,依然弯,一面是悬崖一边是山,充满着凶险,但毕竟路面平整,没有了紧随车后翻滚的黄沙尘,有的只是四周如画的风景,如果你有足够的胆量,两眼盯着远方的景致不放,还是能感受到这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美妙的。 虽说山上海拔较高,上得山来,感觉气温比山下相差不大,时值这几天广元气温较高,本以为山中应该是乍暖还寒的季节,还准备承受着 料峭的寒风鞭挞着丛山的心理,结果,所有的准备都是徒劳。 此时正值采摘樱桃的大好时光,看着那如玛瑙珠般挂在枝头上的樱桃,让人垂涎,大有"胭脂泪、相留醉"的意韵, 不禁请将下来,一饱口福,这对如我这样久居南方沿海城市的人来说,感觉甚是幸福,于是,忍不住地吃了个肚圆。 其实,这是一个让人极为尴尬的时令,桃李早谢,梨雪无踪,往日大片的油菜花已幻化为将熟的菜籽,偶然间,一两株黄花花还倔犟地在山风中摇曳着,而道路边看似繁盛的七里香,也呈败像,掂一枝嗅,已无那沁人的馨香,春去了无痕,花事已到荼蘼时, 这就是大道自然吧。 在古代众多吟咏回乡的诗句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别看诗句朴实无华,却将归乡时忐忑的心境作了最准确的表述,虽然于我等来说不甚契合,但看着周遭带着旧日温度的景致,还是有着些许的激动,沉浸在努力地回味中。 庙垭、赵家坪、叶家地、徐家坪,李家坪,白家梁、黄坝河,老庄子、蔡坝河,这些融入骨髓中的地名,散布着青林知青们往来的足迹,蹉跎着不识愁滋味的青春,寒来暑往几度春秋,斗笠蓑衣,锄头背篼,"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花季年华便在这接受再教育的虚无中梦般地流逝。 刘艾、徐自武、高高瘦瘦的炊事员老李、圆圆敦敦的供销社老郭,这些公社小镇上熟悉的人等,时隔半个世纪,也离我们渐行渐远,"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只有那黄坝河水,还一如既往地流淌着,载着来自远古的气息,不知疲倦地跌宕前行。 相比于全国一千七百多万的知青,我们算是幸运的,是有底气的,有着工厂作后盾,跳出"农门"回厂参加工作,那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作为被称为世上最艰辛、最勤劳的一代人,我们经历了太多人生的重负。 走出了大山,却又像似背负着大山般的前行,在那特定的岁月中,有过燃烧的激情,有过忘我的努力,但是,下岗无助的苦涩,外出打工的艰辛,这些现在年轻人听来如天方夜谭般的过往,都在我们身上烙下深深印迹。 有人说上山是人生的财富,有人说是下乡是一生的骄傲,有人高歌着青春无悔的壮词,有人浅吟着只有自己才懂的歌谣,更有甚者言,而今的领袖便是知青,以证知青下乡是无比正确云云,对此,我只有一声呵呵,权当回答。 时至今日,一切都是过往烟云,历经风雨,却道天凉好个秋,从以前的挣钱为活着,到今天的活着便挣钱,一路行来甚是不易,鸿泥雪爪,雁过无痕,旧时的故事只有自己感觉精彩,能说与谁听? 对儿孙们说来,我们的过往,我们曾经的那个时代,只如同一部永远读不懂的天书,了无情趣;算来自问,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便是前五百年修得的缘分,一起下乡的数个春夏秋冬,成为我们共同的名称和记忆,天南海北,相聚不易,五十年的团聚,给了我们一起品味那个难忘时光的机会,看看什么叫沧海桑田,看看什么叫物是人非,看看什么叫岁月如刀,看看什么叫活着便好。 沿着生产队的小道一路行来,身形俱疲,龙钟毕现,早已失去了下乡时的活力,及至场镇时,已是气喘吁吁,狼狈不堪,乘车前行至水磨沟,这里曾经是105厂知青的下乡地,现在已是被称为"小九寨"的著名景区了。 入住景区中一家名为水磨人家的酒店,晚间的气温徒然下降,幸好领导多次叮咛要多带件外套,不然,就只能窝在房屋中了。 这里当年被大片的原始森林所包裹,据说有野兽,所以我在下乡时从未涉足,而今却是天翻地覆,漫步在逶迤的小径上,山夹着水,水依着山,空灵缥渺,如同在画中漫步,一挂飞溅而下的瀑布,在山涧中激荡出一泓不大的水洼,在四周耸立的树林相伴下,很是优美。 愈近主要景点马尾瀑, 路便变得极为狭窄且陡峭,愈加地险峻深邃,藤萝相依,林木叠嶂,不见天日, 沿小溪两岸蜿蜒的山谷间,架着许多的小桥,只是名字起得太过随意,草桥,方桥,斜桥,甚至一个野桥便毫无诗意地当作了名字,倒是有一架名为接姑桥的还稍稍有点韵味,怎么说也带着点古老传说的风情。 历尽艰辛,终于走近那数十米高的瀑布,只觉得轰声如雷,那飞流直下的气势,浑厚粗犷、大气磅礴;伴着不时传来的几声鸟鸣,顿时感觉到蒙蒙烟雨笼罩全身,耳畔是溪流跌宕的瑟瑟之声,如生命之律动,永不停息,有此人间仙境,焉能不其乐融融,宠辱皆忘。 下得山来,丰盛的晚餐,柔和的灯光,音乐中起舞,歌声中欢畅,多年的友谊,美好的夜景,于是便忘却了来时的辛苦,相邀举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乎,无以言表,夕颜若雪,流萤默望,林中似乎有众多的生灵在窃窃私语,借着窗口泄下的月光,遂口占一首,权作留念。 别后忆旧游,树约风来爽; 浅斟轻声语,孤立伴残阳; 往昔山中事,几经枯草黄; 而今重又来,溯溪水磨乡。 分别时,说好的下次再聚,其实彼此心中都明白,聚齐谈何容易,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来说,这实在太过奢侈,何况,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一曲《我不想说再见》,道出了心底的不舍和真挚的情感,那是纯真的友谊经年流转后的沉淀。 人这一辈子很快,快得刚走进清晨,就马上走进了黄昏,而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人这一辈子很苦,苦得整天地忙碌奔波,身不由己地错过了很多的美好,以至于对很多事,看着看着,就看淡了,淡到这曾经知青的过往,想着想着都开始有些模糊了。 这次回乡是知青组织最为成功的一次聚会,不仅游览了明月峡,各自回了自己的生产队,而且还请从外地回来的知青们,特地回厂看看,看到了原来的住所,看到了现在工厂的凄凉和败落,感谢领导们的操劳,深鞠一躬,以表谢意。 再过十年,当我们迎来下乡六十周年到来时,还能再现这难忘的场景吗?难说,算了,不想了,想得太多就无趣了,只要能记住,流光缱绻,岁月生香,不管如何,木槿昔年,是一指流沙和年华;而浮生未歇,才能同心相携,把握住当下,大家在一起时,多聚聚,便好, 便好。 相聚苦短,三天的美好时光一晃而过,又回到了那水泥森林中去发挥余热,不禁思绪万千,遂信马由缰地一路随意写来,几欲不能罢笔了,赶紧打住,还是录一首我喜欢的曲儿以作此文结尾,聊表我此时的心境吧。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