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念起一座城市的名字时,记忆首先被唤醒的是其中的特色建筑。 建筑师隈研吾有句话: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 郑州市在2018年刊出《郑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以下简称《名录》)。顺着这份名录,去看看它们,看看那些年龄超过有趣君的建筑们。 我们先从二七区开始。 丨本文介绍的建筑地理位置 郑州大学,这座创办于1956年、新中国建立后郑州第一所综合大学,被调侃为沟赵职业技术学院、国立郑州西郊公园,这两个外号都是基于现在位于科学大道上的新校区。 位于大学路、中原路等二七区主干道包围中的老校区,还保留了大量建校初期的建筑。 法桐高耸葱郁,苏式建筑群厚重大气,朴素又迷人。 丨路两侧都是位列《名录》的建筑 丨东大门北侧第一栋,旁边就是学习堂 丨东大门南侧第一栋 丨这栋楼上面标着教2楼,奇怪 丨这四栋楼长得太像了 这五栋楼放在一起介绍,是因为它们组成了一个中轴对称的苏式建筑群。 从冲着大学路的东门进入郑大校园,迎面正中间的建筑就是1号教学楼,这栋楼比两侧的楼盖得晚,早年曾是果园,建成后做了好多年的图书馆。 丨很多细节都凝固了曾经的年代 以1号教学楼为中轴线,两侧完全对称的四栋教学楼则是MBA教育中心、3号、5号、6号教学楼。 它们长得几乎一模一样,高耸峭立,回廊宽缓,虽然外墙在近几年重新粉刷后看着簇新靓丽,但屋顶的通风口设计还隐隐透出了它们的年纪。 丨惹眼的红色 丨教学7号楼就是校医院 从MBA教育中心和3号教学楼(以前的老行政楼和外语系)之间的路往北,迎面就是化学楼,和上面几栋教学楼形成了南北走向的中轴对称。 提起化学学院,作为郑大最早建立的三个院系之一,是有趣君从小就知道的「郑大分儿最高的」专业。通体红色的老化学楼也是许多老郑大学子的记忆坐标。 丨楼后方有一块校友送的石头 7号教学楼就在老化学楼西面,成为校医院已经很多年了。 背面有一个楼梯,本来想走上去感受下俯瞰校园,但实在太过破旧,走了两阶决定放弃。 另外需要说明一下,以上楼宇编号以校园里矗的平面图所示为准,实际楼宇上挂着的楼号跟图上略有出入。 丨有趣君是根据这张图找到的所有建筑 比如实际楼上挂着教2楼的在平面图上显示为教5楼。还有一栋也挂着7号的教学楼在老化学楼的北侧,楼门口矗的石头上写着「1969年开工建设」,而这栋在平面图上是教11楼。 这栋新化学楼是有趣君此行唯一进去的教学楼,一进门,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好像是化学制剂,又好像是上了年头的老房子所有的气息。 时光的味道啊,很妙,很妙。 丨有趣君还挺喜欢这种老楼里的味道 丨去年因为疫情这个门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 丨早年郑大文科大本营 这里要勘误一个建筑时间,直冲着北门的14号教学楼,也就是早年的文科楼,在《名录》上写着建于1980s。 但1980年在郑大读书的大朋友说,那时她已经在这里上课了,据她介绍,这栋楼建校之初就有。 丨对称设计视觉上很壮观 14号楼一度是老中原路的标志之一,够高,够醒目,站在楼顶能远远看到碧沙岗公园、医学院和二七塔。在和北门之间的位置,曾有一个假山石和喷水池,是当年人们在郑大里拍照常用的背景之一。 在校园里拍摄时正好赶上毕业季,遇到了许许多多穿着学士服拍摄毕业照的学生们。 青春的气息啊,很好,很好。 丨校园里还有其他很有趣的建筑 郑州大学(南校区)北大门往东走,有一栋外观很特别的建筑——黄河饭店。 丨单看楼体好像平平无奇,加上上面这个四四方方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有趣君经常从饭店门口过,但对这栋楼高10层的饭店完全不熟,网上能查到的资料有限,据百度百科介绍该饭店于1975年营业,1995年重装。 丨Logo也很有年代感 还看到一则资料说,1977年高考评卷的老师吃住在位于俭学街的黄河饭店。怎么?原来郑州有俩黄河饭店吗? 关于这座超过四十年历史的老饭店,有了解其历史的读者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科普。 看到这栋楼的名字时,脑海里已经浮现位于绿城广场上方,那个以前每到整点都会咚咚报时的大钟表。 丨后面楼高235.3米,是郑州第七高楼(包括在在建) 原来大钟表上面还有个三层的塔状结构,跟中原路的电信大厦傻傻分不清楚。 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力大厦,图源网络 这钟在2014年7月份时曾传出过拆除的消息,不过直到现在还好好地坐在楼顶。 对于在这周边长大的80后来说,这栋楼更像是绿城广场的一部分,白鸽、钟声、飞扬的风筝,是童年记忆的锚。 丨一直是绿城广场的大背景 位于嵩山路和伊河路交叉口,河南省图书馆斜对面的郑州机械研究所办公大楼,是看门口的雕花设计就知道有年头的建筑。 丨有趣君打有记忆起这栋楼就在 河南省图书馆也在《名录》中,这篇为啥没提呢?因为属于中原区啦,哈哈哈。等介绍到中原区时我们再写写省图。 丨门口是陇海高架,整个拍摄这里最晒 隔壁就是旧称「测绘学院」的一所大学的校区,以至于有趣君一直误以为这一块全都是学校。 拍摄时看不出这栋建筑建于50年代,特征着实不明显,所以有趣君怀疑自己是不是拍错了楼,如果有读者了解,请在评论区指正。 康复前街老房子不少,这座大桥勘测设计院居民楼在其中也很是醒目。有趣君在经过门前的小商铺时,抬头看看屋檐和窗棂,不看地图也能确定这就是《名录》上那栋建筑。确定这就是《名录》上那栋建筑。 没找到从哪儿进去,在标着大桥招待所的大门口探头探脑时,被保安大叔拦着问干啥的,道明来意后,大叔一下子就来劲了,滔滔不绝地开始跟有趣君科普他知道的这栋楼。 丨当年是周边最高的楼 大叔说这栋楼已经有七十年了,曾经是这附近最高的楼,站在楼上可以看到郑州火车站,听到碧沙岗公园老虎的叫声。 当年由苏联援建,砖头是手工的,红色的窗户楞用的是红松,据说是从东北拉过来的。一开始提供给设计专家居住,里面还安装了马桶,「你想,那时候这里就有马桶嘞!」 聊完,有趣君根据大叔的指引,从位于铁英街的门来到这栋楼的正面,三层楼被高大的树荫笼着。 有灰色的鸽子收拢翅膀,落在三层窗户的遮阳罩上,工作日的白天,这里很安静。 丨偷得浮生半日闲 从大桥勘测设计院居民楼出来,走铁英街拐幸福路来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丨正冲着大门口的这栋建筑也很有趣 进入大门不远处有一栋刷成灰色和薄荷绿相间的老房子,虽然上面写着女生宿舍4号楼,但几乎可以确定这就是《名录》上的「教4楼」。 这栋楼在2017年进行过加固改造,现在还能在政府采购网上查到当年的开标公告。 丨现在用作女生宿舍 从学校的操场能够看到这栋建筑的全貌,沿着跑道在操场绕圈,走近时看见窗台上晾晒的小白鞋,窗口的晾衣架上挂着七彩的衣撑。 远一点望过去,这栋红瓦灰墙的老房子和后方的高大住宅楼错落有致。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都在其间。 丨操场的颜色跟房子形成呼应,很好看 丨小区很好找 有趣君到交通路后,顺利找到了130号院,但进入院里后,完全没找到2号楼和6号楼。 在这个不大的小区绕了三圈,找到了1号、3号、4号、5号、9号楼等,就是没看到2号和6号,逮到两个路过的阿姨询问,也没有获得答案。 丨看楼牌号都不是有趣君要找的 从小区出来后,旁边一个女孩子上来攀谈,询问这里租房的价格,看来是将有趣君当成了这里的租客。她在周边租房,想换个更宽敞的,就来这附近找找看。 不论2号和6号楼到底是哪栋,这个小区依然很有市场的样子。 丨后知后觉发现男孩的衣服颜色,跟上图的楼宇颜色一样 找到地方颇费了一番周折。 走政通路从航海医院往西,在这一排的房子徘徊了很久,看到一个门口有人站岗的地方,背后有个细长的红砖烟囱型建筑,是这里吗?继续往西,又看到一栋看着有点年头的房子,还是这栋? 丨其实下图这栋建筑也很有年头了,后面会提到 走到写着七一三航海小区的门口,决定进去碰碰运气。 先问了问门口的保安大叔,大叔说这里确实有上世纪的老房子,但现在都粉刷了也看不出来,「还有个,你往前走,右手边有个小广场。」 丨要找的建筑就在小区里 依照大叔的指引,走到跟前时,有趣君可以确定,这里应该就是了。 完全就是从《芳华》《你好,李焕英》一类的电影中走出的一般,平平整整的建筑正面,上书「职工之家」四个大字,从侧面能看到高大瘦长的玻璃窗。 丨一看就知道是它 在侧面拍摄时,一位穿着T恤短裤的大爷看到手上的相机问在拍什么,有趣君说拍这个老房子,大爷一下子特别开心,自告奋勇要带有趣君看看这个小区的其他老房子。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一路被科普了很多七一三的历史。他说话带着很明显的南方口音,果然一问得知,他是上海人,1966年毕业后分配过来,从此工作和生活就在这里扎根了。 丨面朝航海路的一栋老楼,不远处的地铁站原本也是,所以从地图上看小区这里缺了一角 这些住宅确实如门口保安大叔描述的,外墙全都粉刷一新。但即使如此,有趣君也能凭着走廊不同雕花的样式,看出这些房子来自不同年代。 现在航海医院所在的位置就是老礼堂和食堂,最早的六栋现在还剩两栋,一栋是刚刚有趣君路过看见的,另一栋还在这个小区里。 丨蓝色屋顶那栋是这里最早的房子之一 有趣君拍摄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盖成的礼堂,「差不多有四十多年了」。为了盖这栋礼堂还有一件趣事,这礼堂当年是以仓库的名义申请建设的,建成后也有一部分区域用作仓库,有趣君看到的大窗户就是阶梯型礼堂的组成部分,当年里面是可以放电影的。 大爷很清楚地介绍了小区里60、70、80和90年代建造的住宅,还饶有兴致地跟有趣君聊了当年这些住宅的趣事,他也在这个院子里辗转搬了几次家。 这些住宅确实如门口保安大叔描述的,外墙全都粉刷一新。但即使如此,有趣君也能凭着走廊不同雕花的样式,看出这些房子来自不同年代。 丨看雕花图案区别明显,这两栋谁时间更久你能猜到吗? 天色渐渐暗下来,不过还能清晰看到不远处的高楼,不知是不是航院的学生宿舍阳台上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最后我们又回到礼堂附近,本来大爷就是去操场活动的路上被有趣君的相机打了岔,现在又回去继续锻炼。 有趣君继续拍照时,他绕着操场已经走上了一圈,身姿挺拔、脚步稳健,就像这些建筑一般,经过不同的时代,也历久弥新。 丨新和旧,有时候也并不只是看时间 有趣君来到大学路和航海路交叉口,寻找郑州测绘学校6号楼。 丨晚高峰繁忙的路口 但来到门口时傻眼了,怎么上面写着「儿童医院」呢?仔细看大门招牌,还有以前郑州测绘学校牌子的痕迹。 丨从学校变成了医院 丨这栋建筑太吸睛了 不知道,但不妨碍这栋建筑外型实在太过特别,让人驻足观赏。 丨从窗户的晾衣绳来看以前是宿舍 天色渐渐暗下来,不过还能清晰看到不远处的高楼,不知是不是航院的学生宿舍阳台上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郑州夏日的晚风也带着燥热,是错觉吧,风里有淡淡的洗衣粉清香,好像上世纪的空气乘着时间的风来到有趣君身边。 丨正适合浪漫的想象 距离原因,有趣君没去实地看,用卫星地图充个数,有了解这几栋建筑的欢迎在评论区科普。 根据导航,有趣君先是混进了位于郑大一附院边上的郑大医学院,兜了小半个校园,都摸到澡堂门口了,也没找到司法鉴定中心在哪儿。 丨在学校转了小半圈 因为蓝色铁皮墙的阻挡,有趣君无奈又折回大学路,试图从医院绕过去。(但后来才发现这铁皮墙留的有通道) 寻到地图上标注的位置,虽然看到了满是爬墙虎的老楼,但到底哪栋是列入优秀建筑的司法鉴定中心,有趣君摸了半天脑壳都辨别不出来。 沿着医学院转盘,依次经过繁忙的宇宙第一大医院、叮叮咣咣施工的金水路,来到散发着炸鸡香味的棉纺路,往西走不远,就能看到棉纺东路10号院。 丨这两栋看起来一模一样,但只有一栋位列《名录》 水工厂家属院,和沿着棉纺路再往西的纺织厂家属院类似,都是典型的「苏式楼」, 即「50年代苏联对华援建时期建造的具有坡屋顶和厚砖墙、高度在三四层内、整体呈「周边式」布局的建筑。」 (摘自《郑州日报》) 丨大门 丨临街的1号楼 丨并不是很确定这是否是2号楼 33号楼 13号楼 1号楼很好找,2号楼从地图上看可能是1号楼对面这栋。 比较让人疑惑的是33号楼,「1989」这个建造时间就刻在楼上,反而旁边的13号楼,建筑样式更像是1953年的建筑。 丨33号楼上标着1989 有趣君合理怀疑,名录上列的实际是13号楼。 而且小区大门西侧的17号楼,看起来也和1号楼相仿,但是并没有列入名录。 丨13号楼的门洞特别小,高个子的男生得弯腰 拍照时,一位看起来年龄颇大的奶奶问拍回去干嘛,没等有趣君回答,奶奶自顾自地嘟囔「半年前也有俩男孩来这儿拍拍拍……」 仔细观察这些房子,在极具特色的苏式建筑群外表下, 是有趣君这样嘴上说着「记录一代人青春和记忆的历史建筑要好好留存」的旁观者不会居住在这里的逼仄和破旧。 丨住这样的房子并不舒适 在网上查询资料时,有趣君在领导留言板网站上,看到一年前有人咨询水工家属院是否纳入老小区改造的问题。当时的回复是,棉纺东路10号院将列入河医整片区改造范围,待方案确定后该院将进行拆迁。 不知道还有几年,这里将会彻底成为我们的记忆了。 顺着地图导航,走建新街拐建新北街,再进入建新西街一路往东,很快就看到了标着65号的单位。(是不是很拗口,有趣君也差点在这儿迷路) 丨建新西街 大门一边「技术过硬」,一边「保障有力」,怎么看都不是能进出拍照的样子。 丨要找的建筑被这棵松树挡得严严实实 最后在门口保安大叔划定的范围里,得以看到院子深处一栋高高的青砖建筑一角。 这一个小角落让有趣君联想到位于良库工舍的栖棠,厚重的墙体,笔直成型,简约优美。 丨看不到全貌,这一角也很美 哎呀,找这个地方老费劲了。 首先,地图上根本就搜不到和平路14号。 丨顺着和平路往南能看到解放路立交桥 其次,来到地图上标识着和平路「郑州铁路局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位置,但是却被其他建筑遮挡,根本看不到也找不见。 丨地图标识的位置就在这附近,但未找到 询问了附近的大叔,大叔让走到和平路南头后右拐,看到第一个路口再进去就能看到。看地图,就是从正兴街上方的北工房前街到西中和路。 丨出来找其他路时发现自己在地下道上层 但是走到西中和路的北头又回到解放路,也没看到有什么挂着铁路局老干部活动中心牌子的大门。 最后在和平新村街30号院门口问到,就在西中和路上京广路小学的对面。 再次折返回去,看到一个不大的铁闸门,上了锁进不去。从外面往里窥探,到底是哪一栋楼呢? 丨这个门位于西中和路上 有多少人来到郑州,对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就是郑州火车站。 这里是以前的俱乐部,高一点的是舞台,矮一点的是化妆间,她二十多岁时来这里就有这个地方,至少40年了,中间还重修过一次,但到底什么时间重修的,重修前是不是这样她就不清楚了。 丨据说这是重修后的样子 阿姨建议绕到另一面,会看到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坐着休息的地方,问问他们会知道的更多。 但在这里兜了好几个圈子的有趣君真是怕了,决定把这栋楼更多的信息交给了解的读者。 有多少人来到郑州,对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就是郑州火车站。 据网上查到的资料,现在大家最熟悉的这个主站楼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 丨拍摄于2021年7月 丨1953年改扩建后郑州站的样子,图源网络 1988年再次进行改扩建,这次工程历时12年,当时,郑州火车站这种边施工、边运营的模式还是全国铁路系统首创。 八十年代时条件艰苦,甚至得在站外顶着风雪候车,改扩建后就告别了站外候车的历史。 丨上世纪八十年代露天候车 双塔结构的主站楼于1997年动工建设,1999年12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从此成为郑州极具代表性的地标。 丨拍摄于2020年9月 根据一篇2000年发表在《铁道建设》中的文章记录,主站楼长192米,宽56米,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中央南北两个塔楼各9层,高63米。两塔楼中间各5.1米见方的「郑州」和英文「火车站」为铜字贴金。中间的橘黄色塔钟大小为5米见方,是卫星自动校时。 丨拍摄于2019年5月,这些年外观变化很小 有趣君对郑州火车站视觉上已经很熟悉了,为了写这篇稿子而查到这些资料时,又有一种奇妙的新鲜感。 实话说,之前真没注意过这栋楼,要不是写这篇稿子,都不知道这栋楼这么早就矗在火车站对面了? 丨中原大厦就在火车站主站楼正对面 网上查的资料, 中原大厦建成时号称是当时「长江以北中国最高的建筑」,这楼有18层,高64.8米,人称「十八楼」,是上世纪70年代郑州第一高楼。 一位名为Leroy W Demery.Jr(出目里利吕井)的美籍日本人在1980-1983年期间环游中国,沿途拍摄了许多城市铁路建设和生活风貌的照片,他1983年在郑州时,就住在中原大厦。 丨Leroy W Demery.Jr当年拍摄的郑州 看到这栋建筑时,有趣君不由心里犯嘀咕,当年郑州这些老建筑都爱在上面加个圆顶吗?看到这栋建筑时,有趣君不由心里犯嘀咕,当年郑州这些老建筑都爱在上面加个圆顶吗? 丨最上面是个八角形 这栋楼高114.5米的酒店,原名黄和平大厦,是上世纪80年代郑州最高的建筑,也是郑州第一个拥有中央空调的大厦,那时位于32层的餐厅是郑州唯一可以俯瞰全市的旋转餐厅,号称「江北第一楼」。 丨2009年从格林兰大酒店30层拍摄的火车站广场,图源《河南商报》 有趣君身边的伙伴,在90年前后对这栋酒店的印象,来源于曾在这里工作的邻居叔叔,可以跟着他来蹭热水澡。 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这栋楼在1998年到2004年停业关门了6年,直到2004年底再次开门纳客。2005年2月,《大河报》还出了专题报道讨论格林兰大酒店能否东山再起。 如今又过去了16年,郑州火车站周边的酒店生存状态,依然是个可以讨论的话题。 1989年5月6日,亚细亚商场火爆开业,开创了中国商业的诸多第一,引燃了闻名全国的郑州商战。亚细亚也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百货零售业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丨曾经在全国都极富知名度 查询亚细亚的资料时,有趣君在去年一则关于亚细亚昔日总经理王遂舟的报道上看到上述描写,颇为唏嘘。 关于亚细亚的故事能讲的太多了,或许等以后亚细亚卓悦城开门营业的时候,我们再来好好聊聊。 丨何时再开 三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中对于建造美学是这么定义的: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在各种要么千奇百怪,要么千篇一律的城市现代建筑中穿梭,总有一些饱含时光痕迹的建筑能留住你的目光。 当我们真的站在这些建筑面前,看到那些时间留下的痕迹,听到周围居住于此的人们口中讲述的,关于这些建筑的故事,看到变迁和更迭,原来——建筑,不只是建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