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不得违规进入房地产这件事已经要求有约5年时间了,特别是近一年来更是加大了规范和检查的力度。就连消费贷、互联网贷款、甚至父母哪儿借来的钱买房都是检查的对象,而低利率的经营贷更是当前检查的重点。但是,在房价上涨的诱惑之下,一些个人和机构仍在顶风而行。 从五一期间的楼市信息来看, 我们发现有三点值得买房人思考。一、对资金违规流向楼市是斗真碰硬,决不手软。 例如:以深圳"深房理"为代表的炒房机构,用尽各种办法获得贷款用于买房。以上海农商行为代表的银行就因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而被上海银保监局开出罚单。 为此,新华网客户端今日发表题为"警惕违规资金流向楼市!围堵之下,经营贷仍顶风作案"的文章,在文章中引用专家的观点强调: 1、要加大对不法中介的打击力度,监管部门也要持续维持高压状态,否则只会蜻蜓点水。 2、银行不能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要严格遵守监管规定。 3、究竟是监管骑虎难下,还是放松监察。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深圳两次对经营贷开展专项检查,但公布的违规流入楼市经营贷数额寥寥,究竟是监管骑虎难下,还是放松监察,不得而知。 二、房住不炒的理解,有学者给出新的解读。 学者马光远最近对楼市持续发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昨天的一个关于房住不炒的解读引来点赞上万。我们觉得有必要罗列出来,大家看一看。1、既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那用于建房子的地就不应该拍那么高的价格,地价应该限制; 2、既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就不要把房子与上学挂钩,没有房子也可以上学,租房子也可以上学。 是的,如果没有学区房,租赁住房也可以上学,那么,房子的功能就减少一层,房价的炒作机会也就减少一部分。如果没有地价的上涨引起买房人的恐慌(例如重庆在五一节前的大批量地价上涨),如果有充足的低价住宅用地供应,房价的炒作与投资功能也就缺失。住房就会回归居住功能,抹掉金融属性。 理就是这个理,住房用地本身供得高,房价岂能低了? 39.9元买不了什么, 却可以避免花300万买房后后悔, 别人上过得当,那些买房的坑你不必去踩。点击下图进入查看。 三、树不能涨到天上去,房价上涨也会有尽头。 如果你在十年前炒房可能做得风生水起,大笔大笔的财富进入口袋。但是,在现在的楼市调控之中,住房有价无市开始出现,其中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房子的流动性缺失。没有流动性,也就难有变现的机会,没有变现,虚价再高也无用。股票的最高点卖出的的占比是多少,相信大家都会清楚。在当前火热的季节,对于非一线城市的楼市而言,也许是炒房人出手的好时节。 再提供两组数据,用于对买房潜力的分析。 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如果按70%为住宅及户均100平米进行粗略计算,全年成交住房1237万套住房。 2、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 3、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环比下降约15%。 所以,从以上三组数据来比较,在不考虑现有住房空置率,不考虑前期家庭的住房拥有率的情况下,每年成交的住房数量已经超过人均一套(不管是结婚还是新生儿住房需求)。这种情况下,房子是多了还是少了,大家的心各自有一杆称。 那么,在此问大家一句,我们既然不缺房子了,缺的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还促使我们买房的步伐不停歇? 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必然的逻辑,冥冥中,也可能注定十年之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