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昆明有个大观园,园内有座大观楼,大观楼前有一幅中国最著名的长对联。 去昆明,如若不去大观园,总觉得欠点什么;而去了大观园,又怎可能不读一遍"天下第一长联"不登大观楼? 所以,我一到昆明,放下行装,先就去了大观园,读了那幅长联,还登上了大观楼。 所谓大观园,其实只是八百里滇池的一个小湖汊,然后在这里开辟了一座公园。湖汊边,有一座木质构造的楼,通高三层,覆黄色琉璃瓦,这就是天下闻名的大观楼。 说实话,大观楼建筑并不绝奇,也不高峻,一座普通的三层景观楼。但来大观楼的游客却很多,而且大家都不急着登楼瞭望湖汊美景,而是大多挤在楼前,认真逐字地读着悬挂在大观楼门柱上的那幅长联。 这副长联,果真号称天下第一!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一字一句地辩读着长联,没有一个人能够一口气读出那总共有一百八十字的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驤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高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果真是天下第一!由衷地佩服这幅长联的作者清代著名民间学者孙髯翁老先生。 之前,我曾去过多处景点,但对那些名人雅士撰写的对联却很少关注,倒不是人家写的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我文化底蕴太薄,难以认得出那些对联中龙飞凤舞的草字;也由于那些对联中大多没有标点,也就无法正确地断字分行,更难得理解对联的涵义。所以,一看到那些字数多一点的对联(还有碑刻),还有那些草书字体,赶紧扭头就走,免得遇上个没眼色的人拉着我询问那对联上到底写的是啥! 好在大观楼前的这副长联肯定是一位善心之人所抄写,字字端正好认!更难能可贵之处,是那孙髯翁老先生时时想着俺等识字不多的平民,在他撰写的一百八十字长联中,少有生僻字,这让人读起来,就爽快的多顺溜的多。读起来,即便有几处断句不准,可再稍一重读,就大致能走上正确的诵读之路。文人写个东西,不都是为了让人看的吗?如果你写的东西大众看不懂,那你的文采再高,你的名头再响,头衔再多,又有什么用? 虽说大观楼不甚高巍,即便登楼,也难以看到滇池的广阔,但孙髯翁老先生却巧妙地避开这一缺憾,一开头便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起势,不是我张目眺望滇池,而是滇池向我奔来,角度不同,意境就别有味道。随即,孙老先生又随手把云滇大地悉数牵来,把山脉水系一一汇际。不由令人想起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其起势也是批头一句,俏如风首,引人注目:"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两联对比,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严格地说,眼前这滇池湖汊的气势实在无法和"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洞庭相比,所以,孙髯翁老先生又巧妙无痕地避开弱项,把笔锋一转,下联以"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发起思古之情来,把云南的历史风云数说一番。令人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奇妙无比,无论风云磅礴还是泥沙细流,皆可洋洋大观地评说一番。 不过,听陪同我游览大观园的朋友介绍,其实,就在昆明,百字长联也并非大观楼一处所独有,在清代(1828年)时,大观楼附近有座观音寺重修后,寺里的主持净乐和尚也曾写了一副长联,其总字数还比大观楼的这幅长联还要多出4字,朋友把那幅存在他的手机里的长联发给了我: "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侪立雪于少林,道微钵受。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细读此联,感觉由于 孙髯翁和净乐和尚两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写作风格也就有所不同。我觉得, 孙髯翁的长联,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眼界似乎更宽阔一些;而净乐和尚的长联则偏重于佛门内敛的理念,修行向禅,悟世超尘。总的来说,两联各具风采,难分伯仲。其实,文化这东西,看重的是诉情怀,是明事理,哪能时时处处都要像个小孩一样分个孰高孰低,孰优孰劣! 读罢百字长联,再登大观楼 ,还真就令人感慨无限起来。 过去,我曾去过湖南的岳阳楼,曾去过南昌的滕王阁,曾去过永济的鹳雀楼,更不用说武汉的黄鹤楼(我可是看着这座黄鹤楼一砖一瓦建起来的)。说实在的,这几座中华名楼,虽然现在都修建的气势磅礴高耸入云。可在古时,这几座楼的规模,都与眼前的这座大观楼差不多。这等规模的建筑,随处都可见到。可唯独这几座却成了天下名楼。 何也?楼以文兴也! 岳阳楼,就那么一座普普通通的三层楼,毫不巍峨,可一经大文豪范仲淹的神来之笔,一篇《岳阳楼记》,就把岳阳楼捧上云天,名闻天下;那座滕王阁,一经英才少年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就闻名遐迩!那座黄鹤楼,原本也仅只是一座规模并不恢宏的酒楼茶楼,就因崔颢的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名诗,而千古流芳!而黄河边的那座鹳雀楼,也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使得天下妇孺皆知,游人无数。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一经文人墨客名篇名句的"点睛",就使得其如游龙般飞腾九万里。而使这座大观楼名扬四海的,当然就是这幅长联了。真真就是"楼不在高,有‘联’则名",绝对名副其实。 社会发展到今天,面对全球化迅猛推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区别于别的民族,区别于别的国家,主要的标志是什么?是文化。也可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最深厚的标识。 游罢大观楼,步出大观园,去了附近的小吃一条街,满目的特色小吃令人眼花缭乱:过桥米线、破酥包子 、菠萝饭、官渡荞麦粑粑、洋芋粑粑、野菌汤、老奶洋芋、路南乳饼。 那天,就在小吃一条街的 一家大排档里,和朋友一起,享受了满满一桌子地方特色小吃。 明天,计划去西山,去闯闯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