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在哪都一样。没钱,在哪都难受
那年,我带队去肯尼亚。
队伍里有俩娃。
一个是男孩,读小学五年级,跟妈妈一起。
一个是女孩,读小学一年级,跟妈妈一起。
这都是有钱人。
因为,我们收费比较高,人均3万元,大人小孩一个价,路上你随便吃点喝点,又要一两万,反正人均成本5万起。
这俩孩子,都很有故事。
那时,我读者粘稠度高,基本一读就是一家人,从大人到小孩,都是如此,男孩就是我读者。
因为男孩大了,不能跟妈妈一个房间了,只能跟其他男队员一个房间,结果跟他一个房间的男队员不是个省油的灯,就是走到哪嫖到哪,我一劝他,他就反过来劝我:董哥,你说我咋证明我出过国?
关键是,你房间还有孩子。
他说,董哥,你放心,我给安排的妥妥的。
我让孩子跟着我住,结果孩子紧张,另外呢,跟他一个房间的男队员呢?除了这点癖好外,对孩子无微不至,跟个干爹似的。
由他去吧。
他是成年人,应该有数。
今天,要说的是这个小女孩,小女孩叫宝宝,母女都是上海,土著,妈妈在日企工作,妈妈有些西洋化,人很瘦,胸很低,按照咱的理解,一般胸大的才穿低胸,她不,她胸小也穿着,我记得我写过一句形容她的话,一弯腰就能看到肚脐。
她妈对她的态度就是不管不问。
不是说没有爱。
有老外的感觉,我们在迪拜机场转机,在过道坐了四个小时,你看老外怎么带娃?根本不管,大人走大人的,小孩走小孩的。
宝她妈就是这个类型。
所以呢,宝就有了她年龄绝对不该有的自立,什么都是自己干,包括换登机牌、拉行李箱,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也从来没闹过,倒是哭过,还不是哭出声的那种哭,她妈一瞪眼,不哭了。
天下,竟然有这么好的孩子?
完全是个大人。
娘俩去过很多国家,日本、澳洲、美国……
为什么突然想起她了呢?
因为,昨天七夕,她给我发了个红包,别想歪了,是祝叔叔和阿姨节日快乐之类的,6块钱。
我收下了。
我就顺便问了一句:中考成绩如何?
我一直都觉得她应该是个学霸,小学毕业就开始住校了,全寄宿,也能上网,我看她还开了不少社交账号,每天还分享一些生活日常,包括学习笔记之类的。
这不是个例,受我影响的孩子,普遍会晒。
包括我儿子。
我经常谈一个观点,你有才华不重要,你能输出,才重要。
例如,你问你搞写作的朋友,董董的文章写的如何?
他肯定不屑一顾。
就是这么个道理,咱水平的确不行,但是咱坚持写,坚持晒,日复一日,自然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他们?只是在岸上,纸上谈兵。
宝宝说,叔叔,我没考上高中。
我说,没事。
她说,只能读中专了,以后我只能去分享一些中专生活了。
我说,你怎么都是最棒的。
她说,我很努力了。
我说,我知道。
听了以后,我也挺失落的,毕竟那是大上海,全国范围内学历、智商浓度最高的区域,中考是50%的分流,若是她在我们县城,考上高中没有任何问题。
我问,爸爸妈妈怎么样?
她说,都挺好的,我们搬家了,有空来玩。
我问,搬到哪了?
她说,徐汇。
我说,有空去玩。
挺惋惜的,太好的姑娘了,对我非常信任,经常找我聊天,跟我讲喜欢上了班上的男孩子之类的,还送男孩子礼物,怕自己有购物记录让我帮着买,我也不敢买,因为我媳妇跟我共用一个账号,我就让同事帮着买,日常她还炒鞋之类的,亏了钱,问我借钱,我也借,没多少,几千块钱,她春节就会还给我,因为春节她会拿到不少压岁钱。
咱也分析不出具体原因,到底为什么没考上。
我说,有空也来叔叔这里玩耍。
她说,我妈说,若是我考上高中就带我去你书店打卡,结果。
我问,有没有复读的可能?
她说,我爸正在想办法。
我问,妈妈什么意见?
她说,她觉得只要别烦她,读什么都行。
给我发了张全家福,一家人除了她,基本都没变化,甚至我觉得她妈更年轻了,貌似也长高了,她变化最大,毕竟我对她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七八岁上,而如今已经十好几了,大姑娘了。
跟她聊天,我听多,回少,毕竟咱是长辈,随便说句话都会给她种心锚,还有就是爸爸妈妈会定期抽查她手机,她跟我聊多了家事也不好。
媳妇一直想带娃去大城市,我不愿意,其中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高中,我希望娃能读一次高中,若是去大城市,我们这就属于劣质基因,我们的智商决定了孩子的智商不会是中上游,大概率会被分流到职高。
一线城市越沉淀,教育越不公平。
怎么不公平?
就是学霸的孩子与学霸的孩子内卷了。
一群霸二代在抢那50%的升学率,而我们在县城呢?我们是与农村娃抢那50%的升学率。
山东人,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学霸系列,一直都提议全国使用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分,你知道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吗?
很多省会被剃光头。
别觉得我们山东就厉害,真放开了考,一线城市能拿走大部分名额。
你真觉得北京人读北大清华容易吗?
更难!
为什么一线城市会拿走更多?
很简单,各省的学霸,多留在一线城市了。
龙生龙,凤生凤。
人是基因的产物。
因为宝宝考了中专,那我也不能特意问问她妈,孩子考的怎么样?有什么打算?那就不合适了,所以咱就装不知道。
他们一家,算是我窥探上海人生活的一个窗口。
有很多细节,十年前,那时上海很流行途安,她妈就开了一辆,后面装着安全座椅,让我太震撼了,咱还在讨论后排要不要系安全带,人家已经是践行者了,本地我就没见过装安全座椅的,我一这么说,小牛就反对,因为他装着,也是安全驾驶的践行者。
包括孩子从QQ转到微信,要加懂懂叔叔的微信,妈妈也主动推给孩子了,你要知道懂懂叔叔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
我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对于外地人而言,有生之年,能移民上海,就已经是逆天了,能在上海有房有车有户口,能有稳定的收入,能扎住根,已经很了不起了,移民上海的门槛远超移民大部分国家的门槛,不说别的,若是全款买套上海的房子可以送户口,无数人排队。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
在农村聚餐,喜欢聊国家大事,前段时间村长还跟我讨论深圳与上海,我谈了自己的看法,深圳的发展只是因为靠近香港,所以国家的大战略一直都是双头战略,上海一个头,深圳一个头,但是现在香港与预期的略有差别,那么大概率会再次启动单头战略,就是继续发挥上海的核心作用,最终的双引擎是政治中心在雄安与北京,经济中心在上海。
为什么一定要建新城呢?
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老规划已经跟不上新节奏了,什么5G,自动驾驶,甚至最近在讨论雄安要不要使用直流电。
那,到底该选择在哪生活呢?
有钱,在哪都一样。
没钱,在哪都难受。
越大的城市,越是有钱人的天堂,因为只要愿意花钱,他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服务,包括专业的管家团队。
我哥最近一直在跑贷款,中秋节要结工人工资,前面谈了一家本地银行,关系一直都维护的不错,我哥也按照比例给预付了诚意金,综合下来8厘左右的利息,已经属于超低的融资价格了,你知道钱紧的时候怎么贷款吗?直接按照10%的诚意金先给行长打过去,例如你要贷1000万,先给行长个人打100万,未必是行长的账号,但是肯定是他提供的,这个融资成本在1分5左右,也不算贵。
八九不离十了,结果又节外生枝了,说批不了,额度很紧张,工程类、地产类都暂停,应该说经营类都暂停,除非有抵押,我哥的意思是有抵押还用找你吗?把诚意金退回来了。
需要继续找。
本地只要一家不放,就说明家家都不放。
不要小看了这些行长,咱觉得没啥,就是个破行长而已,实际上,都是人脉王,你去各地产老板私人会所吃饭,你发现,他们都是常客。
我骑自行车有个骑友,他就是曾经的行长,后来因为烂尾楼的问题被调职了,但是那个范依然在,谈起本地这些大老板,仿佛都是自己的小弟,如数家珍,谁老婆腚上有胎记他都知道。
通过我哥结拜的那个大哥,联系到了日照那边的银行。
与外地银行打交道还有个好处。
就是谈的更直接。
因为,这一类,都会有居间人,居间人直接会签居间协议,就是问你能接受多高价的融资?居间人有装修公司,放款的时候按照比例直接打到装修公司了,这就是他的佣金,跟我哥谈的是1分的利息,就是高于基准利率的部分以居间费的形式打入装修公司账户,不是我哥打,是银行直接打。
我哥找我商量过。
我的观点是,若只是工资兑付,咱就不贷款了,咱一共15个点的利润,再刨除10个点的资金成本,瞎忙活,咱可以给工人做思想工作,南方工人全结,咱当地的鼓励他们继续存在这里,咱给涨着利息,只要不是工程款这类大额的,咱自己凑凑就能应付过去,我手里还有个三五十万,你拿去应急就是了。
他问,咱妹中心街的商铺房产证办出来了?
我说,那是我的房子。
他说,我知道。
我说,办出来了,但是谁也别惦记,我媳妇整天惦记着,我就是怕她惦记才放妹妹名下的。
他说,我是想拿去抵押,这样利息成本低。
我说,你还是想想别的路吧,就是我宁愿拿我书店给你抵押,你也别拿那套商铺抵押,因为关系错综复杂,我媳妇盯着吧?妹夫盯着吧?姐姐们盯着吧?都打过那套房子的主意,我都没同意。
他问,书店这房子抵押能贷多少?
我说,也了了事,感觉也就百十万。
按照我的预估,我认为我哥那边中秋节出不了大的危机,账上有钱,他只是觉得,今年他出了那么多事,可能会引发工人的不信任从而出现兑付的问题,不仅仅兑付上半年的工资,甚至过往的工资也兑付,我认为没有问题,只是你自己把这个事当个事,只要你保持露面,工人就觉得老板没有问题,老板有问题的直接表现就是见不到人了。
实在缺钱了,我给拿上行不?
不行,那是个独立的公司,又不是我们哥俩的,还有别的股东,另外公司眼看倒闭了,我再拿钱进去,不是有病吗?
需要回归商业的本质,独立融资,独立运营。
倘若说我哥吃不上饭了,那没问题。
我能把他养的肥肥胖胖的。
在所有的融资手段里,银行贷款是最便宜的,若是银行都不贷款给你了,说明这个公司也快完蛋了,现在的问题不是银行因为信任问题而不贷,而是因为政策原因,而且是区域性的政策。
他是惊弓之鸟,杞人忧天,我们另外一个大股东也是这个观点,不建议在节前紧急贷款,成本高,求人难,而且容易传出去引发恐慌……
我哥一意孤行。
中间人不让我们接触到银行那边的人,就是一切由中间人来代操作,我哥跟我这么讲后,我觉得有风险,他拿公章签了什么协议你都不知道,关键是,万一只放了居间款呢?他什么都拿到了,我们什么都没拿到。
我哥认为没问题,是他大哥的朋友。
约着见个面。
一起吃饭。
他们三人先一起吃的,可能觉得我们餐厅不上档次,临时决定去五星酒店吃的,一桌子菜没人吃,店长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
送我书店来,我跟同事吃。
店长亲自给送来了……
西红柿炒蛋、茄子豆角、萝卜炖五花肉、炸虾仁。
鸡,没来。
因为我吃够了,我让给上给别的桌了。
我问店长,那边不忙?
她说,还好。
我问,我那个师妹,干的如何?
她说,干了不到一年,你看那腚都成球了,特别能吃,仿佛好几年没吃过饭似的。
我说,开饭店还能疼人吃吗?
她说,就是懒,守着你的时候,比谁都勤快,一手端一个盘,你不在的时候,我拨一拨她动一动,我说咱这衣服都必须每天一洗,两身轮流换,她一身能穿好几天。
我问,今年她考不?
她说,看那样是够呛了,说是十个人录取一个。
我问,有勾搭她的不?
她说,我看,快走了,那天说漏了嘴,说去日照海边看日出了,三点去的,早上回来的,她又不会开车,肯定是客人带她去的,有人给送过花。
我说,你有空提醒一下,不要让加客人微信。
她说,管不住。
我说,要是弄出什么事,对餐厅影响不好,包括抖音也不能乱发。
她说,上次你说了,我就让她把抖音里发的删除了。
我问,她对工资之类的满意吗?
她说,自己说,有同学在干保险,一直想拉她。
我说,也挺可惜的,一个原本教书育人的,被咱放餐厅当服务员,干了不到一年,没远大理想了。
她说,她自己也基本放弃了。
我说,现在的确很难考。
她说,她要是想去干保险,你就让走吧,否则她不知道咱对她有多好,管吃,一般饭店哪有让服务员吃正餐的,咱这边都是跟客人吃的一样,双休,轮班,比公务员还舒坦,想拉呱就拉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说,最初就是想让她过渡一下,但是也别让她学坏了,因为客人里什么人都有。
她们俩,彼此都不满意。
师妹觉得店长没文化,店长觉得师妹太邋遢,店长是我嫂子那边的亲戚,按照我的预期,的确不大满意,我喜欢高学历的员工,哪怕给的工资高一点,沟通无障碍,关键是内心有爱,店长呢?很有经验,但是底层是初中毕业,还是很难有大格局,所以一些重要客人都是我自己去招呼,师妹呢?我觉得底层逻辑是可以的,但是未开化,一旦开化有两个结果,要么越来越好,要么越来越差,取决于她遇上谁,若是真的凌晨三点跟客人去看日出,那……
关键是我不能赶她走,原先有培训学校时,我可以赶她走,她去当代课老师。
现在不行。
上次小包包来,她们俩聊了一会,小包包的建议是必须走,因为你干服务员久了,你就是服务员思维了,你在董老师这里工作,他对你再好,也是温水煮青蛙,甚至他可能会把你发展成生娃工具,你要回归属于自己的世界,教书育人,不该接触这些社会人士。
她满口答应,但是又跳不出去,她去学校当代课老师,月薪1500元。
她一个月房租1000多。
小包包说,董老师对你不是真好,真好为什么不让你去书店工作?为什么让你当服务员?他只是找个戴眼镜的服务员,让客人觉得,哇,这个餐厅好有档次,服务员都是本科生。
她也懂,就是……
九点多,厨师骑个电动车来了。
他问,菜怎么样?
我说,很完美。
他问,咸淡?
我说,很好。
他问,萝卜如何?
我说,非常好,但是肉还是略硬。
他说,肉太软了,一烧汤容易散,形状不好看了。
我说,县城里的厨师,不包括你在内,普遍有个误区,就是很追求肉的嚼劲,例如鸡,明明可以松软一些,不,非要弄的撕不动,与客人的认知也有关系,客人觉得,鸡肉越撕不动鸡越老(客人觉得越老的鸡越贵),牛肉也是,就是不管什么肉,一定要做到糯,你要把有钱的想象成牙口不好。
他说,行。
我问,最近如何?
他说,都挺好的。
我问,没调戏调戏我小师妹?
他说,董老师的人,咱不碰。
我说,不是厨师跟服务员天生一对吗?
他说,咱不是那样的人。
我问,你觉得她当服务员如何?
他说,大材小用罢,当服务员的话,总觉得缺了点眼力见儿。
我说,不灵活。
他说,是的,有些时候拿捏不准分寸,客人问的问题或调侃的话,有些不该接的不该说的,也容易区分不了。
我说,学生模式。
他说,我不知道店长跟你说了没,她应该给一个客人的孩子做家教。
我问,你怎么知道的?
他说,客人来吃饭时候,他们聊天聊到了这些话题,还有就是她有段时间请假很固定,一到周末就请假。
我问,去客人家里?
他说,应该是。
我说,别弄出什么事来就行。
他说,早晚的事,芋头脑袋。
我说,装不知道。
他说,我肯定有数。
我问,新开的几个餐厅去试了吗?
他说,试了。
我问,如何?
他说,用你的话,就是没有一个菜能拿出手的,你看我炸的虾仁,不腻,而且虾仁口感也不同,我都是用活虾做的,虾线都挑了,他们都是用超市的成品虾仁,能一样吗?
我说,家常菜有颜值,绝对是大趋势,不能黑乎乎的,摆盘也要有讲究,菜系不要太多,家常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天天吃吃不够,你看,我天天吃,也吃不够。
他说,一直都听董老师的。
我问,家里最近如何?
他说,都很好。
我问,七夕没给媳妇准备礼物?
他说,给媳妇买了个包。
我问,花了多少钱?
他说,一万多。
我说,有些奢侈。
他说,我看你们都买。
我说,我觉得不如给钱。
他说,给钱她也不舍得花,生娃是第一次吃肯德基,要生了,问我能给买个肯德基不?她说想尝尝什么味。
我问,现在小徒弟能独当一面了吧?
他说,细节上还差一些。
我说,你把握好切菜与摆盘就好,菜好不好看,关键是看菜切的如何。
他说,现在豆腐炒的很好了,我是让他一个菜一个菜的学。
我说,这是对的,一通百通,还是要把流程标准化,这样他学起来也快,关键是你有事他可以替班。
他说,现在替班没问题。
我哥他们三个喝了酒,来我店里了,厨师就走了。
三个人喝了不少。
敢在我这里大声说话了,平时我们书店是非常安静的,就是描龙画凤的那些人到书店也很安静……
我哥当起了主人翁,找茶壶,泡茶。
小声跟我说,给找点书。
我说,下班了。
他说,你给找就是了。
我说,我不知道书在哪,都在仓库里。
他说,架子上的。
我说,等清醒了再送。
他说,我给你钱……
我说,不是钱的问题,我怕他不珍惜。
这哥们戴个眼镜,很是斯文,老家离我们家很近,我哥的大哥介绍了这个眼镜,山东的套路,跟谁谁是老铁,跟谁谁很熟,总而言之一句话,日照没有他办不了的事,我明白了,日照王!
貌似聊的很好,说是找到知音了,居间费给便宜了1厘。
我哥的大哥把我又吹了一通,说我获过茅盾文学奖的。
我急忙纠正:我做过茅盾文学奖的套餐,但是我没获得过……
看中了我的轻蜂,问能骑不?
肯定能,但是您喝了酒,我不建议去马路上骑,您在屋里骑一圈吧,可以不?我帮您扶着。
说是好东西,喜欢。
我哥说,喜欢不简单嘛,要么骑走,要么给弄个新的。
日照王眼一瞪:那胡闹了,喜欢的东西多了,咋能什么都要?我拿本书看就罢了,车子咋能随便要?
我哥说,不值钱,就是个玩具。
我说,也还比较值钱,两万多块钱,看起来不值钱而已。
这个日照王的确有两把刷子,谈起我们本地的名人,那也是如数家珍,关键是,人家能拿起电话就打,的确能听到对方的虔诚。
能做银行居间生意的,没有普通人,只是咱不知道他是真货还是水货,上次我们本地有人贷款1个亿,找的那个居间人更牛B,说是谁的表姐,一跺脚吓的一群领导尿裤子,据说在政务大厅还拍了桌子,我没亲眼见到,但是柜台当事人跟我描述过。
三个人喝多了,吹起牛逼没边没沿的。
一直坐到了十二点。
走的时候,我哥非让司机把我的轻蜂摩托车装车里,司机也很听话,只是试了N个姿势也装不进去,作罢,说给买个新的,直接邮递到家。
一群醉汉。
我应该给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