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
1952 黑白片 16本
导演:拉兹·卡普尔 编剧:克·阿克斯 主要演员:拉兹·卡普尔(饰扎卡) 纳尔吉司(饰丽达)
【剧情简介】
在印度一座大城市的法庭上,旁听席上挤得满满的,人声嘈杂,议论纷纷。有的为年青杀人嫌疑犯拉兹深为惋惜,感到像他这样仪表堂堂的人竟走上这等凶险犯罪之路,实是世风日下,社会之果;有的则发出谴责和诅咒,认为这人看来容貌端正,并不露出邪恶,却在胸中包容了一颗黑暗、罪恶之心,该当严惩, 以维护法律和秩序。
当拉兹被法警带上法庭,法官、律师纷纷进场之后,人们在肃穆的气氛和法官的告诫声中,才渐渐安静下来, 目光几乎一致地投向了拉兹,要审视一下他此刻是什么反应?流露怎样的心情?是否有低头认罪的表现?
拉兹显得若无其事,漫不经心,淡漠的神情使人难以猜测他的内心。他昂起了头,扫视着法庭的天花板,似乎思想要飞向遥远的苍穹;他又微微低下了头,平静地望了一圈旁听者的面容,像是审判的该是他人而非自身。只是当他的目光和原告、大法官拉贡纳特相遇时,面色刹时间显得透红,如有一股热血在心胸中涌起,而他又忍了一忍,拼命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看到辩护席上漂亮的女律师丽达时,不觉露出了几分笑意,默默地、深情地点了点头, 以眼神来表露那种抑制不住的爱恋之意。
法庭终于开审了。大法官拉贡纳特铁青着脸,严厉地追问拉兹是否有杀害他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有否预谋和出于自觉?在拉贡纳特的一连串追问下,拉兹始终凝听无语,显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而他又痛快、坦率地承认: 自己一心要杀死他,实是完完全全出于个人的意愿。眼看,一场杀人犯的案件便要水落石出,可以定案了。
女律师丽达始终全神贯注地关心着案件的发展,当法庭审讯进入到针锋相对的关键时刻,她突然站立起来向大法官拉贡纳特发问:你称被告是“天生的罪犯”,这是什么意思?
拉贡纳特皱了皱眉头,注视了一下这个敢于向他挑战的年青女性,然后以极度不满、权威的口吻说:这是指被告从父母那里继承了犯罪的天性。这一番“血统论”显得天经地义,不容置疑。
丽达并不让他稍有停顿和思索,再次提出了直接和他有关的问题:那么,您有儿子吗?为什么您要把妻子赶走?
儿子——妻子,这两个字眼如同针尖扎进了拉贡纳特的心坎,不觉一怔,历历往事,将他带回到了20多年前。
一个漆黑寂静的夜晚,拉贡纳特新婚的妻子遭到绑架。在阴沉沉的洞穴里,强盗扎卡对她说:“有一回我遭到逮捕,你丈夫审判此案。明知我并无罪过,就因我是强盗的儿子,便对我判了刑。还说什么强盗的儿子也是强盗。如今我就要报这个仇!”扎卡将怀有身孕的法官妻子关了一夜,才放她回家。
从此,法官妻子的丑闻传遍了全城,都说她怀的是强盗的孩子。拉贡纳特感到名誉受损,在妻子临产之时,不准她将孩子生在家里。那晚,暴雨倾盆,寒风阵阵,而他仍不顾妻子的辩白和哭求,无情地将她赶出了家门。她终于在大雨中的臭水沟旁生下了孩子——拉兹。
母亲苦心培育拉兹上学,使他重回上等社会生活。他和女同学丽达感情融洽,丽达也请他上她家去作客。一日,正逢丽达生日,拉兹兴冲冲赶去了,并见到她父亲的好友拉贡纳特。拉贡纳特对拉兹印象不错,只是当他了解到拉兹不知生父是谁时,又心生疑问,另眼相看了。
拉兹在课余以擦鞋为业,贴补家用,却被学校发现开除了。在穷困挨饿的情况下,他终于跟着扎卡走上偷盗之路,并被判12年徒刑。
刑满释放后,拉兹更干起了犯罪活动,只是隐瞒母亲,谎称在经商挣钱。丽达也不了解他的真实身份,在一次巧遇后,完全把他当作上等人,并和他产生了真诚的爱情。
在丽达的一次盛大的生日舞会上,拉兹前来向她祝贺,并送给她偷来的贵重项链。这事正好被拉贡纳特发觉了,他断定这名年青人是个惯偷。
拉兹的母亲不愿窝藏正在作案的扎卡,被扎卡用刀扎伤,在赶去法院作证时,看到了自己的丈夫拉贡纳特的身影。在离世前,她向拉兹说明了真情。拉兹为了给母亲报仇,发誓要亲手杀死拉贡纳特,终于被捕入狱。
拉兹在法庭上发出了内心痛苦的呼声:我是流浪汉,是贼,是罪犯。但是,你们判处我一个人,能消除犯罪的根源吗?
【鉴赏】
《流浪者》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印度歌舞情节片。其艺术特色,一是歌舞,二是情节。
印度人民能歌善舞,在欣赏电影时,对歌舞也独有偏爱,无片不歌,无片不舞,往往成为一部影片的重要构成部分。《流浪者》的主人公是名流浪青年,被迫走上犯罪之路,电影为他设计了一首主题歌,贯串始终,反复吟唱,从歌词至节奏,都有强烈的韵律感和令人回味之处,使观众从“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命运叫我奔向远方,奔向远方……”的反复不已的歌声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绪,感受到一名不幸者的境遇,以及对那个不公正的社会的感受和认识。
除了主题歌之外,影片还有多处拉兹和丽达之间吐露心曲,表达爱慕,难舍难分,缠绵传情的歌舞场面。
这些歌舞场面,使人领略、欣赏了印度的独特表演艺术,是有娱乐和观赏价值的。而与大量的印度歌舞片相比,《流浪者》的歌舞场面又胜过一筹,这是由于它们较好地结合着人物的心情,传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并且包含了一定的内在意味。这和那种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的歌舞影片,是不尽相同的。
即便是大量的歌舞场面,《流浪者》也是将它们穿插、融化于情节之中的。情节的奇兀、多变、曲折,可说是影片的最大特色。
如影片的开端,明明是一场法庭审讯杀人嫌疑犯的场面,而律师丽达的一番追问,便使情境发生了突然的、出人意外的变化:罪犯拉兹恰恰正是大法官拉贡纳特的亲生儿子。他之成为一名罪人,正是这位以维护法律自居,而又制造了罪犯的大法官的错误。
情节片的重要艺术手段,便是要巧妙地组织和安排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流浪者》则是紧紧抓住了它的突兀性来取得效果的。影片不仅急速地从法庭拉回至20多年前,而且将罪犯和法官的命运紧紧扣在了一起,这是不会不使人感到意外和惊兀的。
随着情节的突变,这就进一步产生了强烈的悬念:为什么一个法官之子,竟会落入到盗贼的圈子中去呢?
从强盗扎卡的不幸遭遇,影片引出了一段恨恨仇仇、生生死死的情节故事。他被拉贡纳特冤屈地判了重罪,决心报复,这类情节自不新鲜,而从中引出了“血统论”所产生的恶果,还是有一定社会意义和令人震惊之处的。
“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这是拉贡纳特的思想支柱和人生信条,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因素。扎卡之所以要绑架他的妻子,并散布她不贞的谣言,正是为了要摧毁拉贡纳特所信奉、宣扬的这种“血统论”思想信条。以这一点论,也就超过了一般的、惯见的复仇故事。
拉兹虽是法官的儿子,只是当他的出生环境、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发生种种变化之后,他的命运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尽管母亲含辛茹苦,竭尽全力让他上学,使他能进入上等人行列,而等待他的是另一种境况。
影片《流浪者》运用的第二类情节因素是多变,可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例如他初识丽达,感情融洽,而丽达父亲的好友恰恰是拉贡纳特。这自是一种巧合。但,拉贡纳特开始对他的印象并不坏,只是当问起他的父亲而不得答案时,才产生了疑问。在情节的变化中正显示了不同等级的人际关系。
从拉贡纳特和拉兹重见开始, 一个情节的突变联接着另一个意外情节的出现。明眼的观众自能识别其中大人小小的破绽,而爱看故事的、喜好热闹的多数观众往往来不及多做挑剔,竟被情不自禁地吸引住了。如拉兹在丽达生日之际,偷来了一条贵重的项链,而这正是拉贡纳特买来要送给丽达的,这就使拉贡纳特进一步断定拉兹是盗贼,使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如拉兹的母亲终于认出了她的丈夫的身影,并在临终之前将真情、原委告诉了儿子,促使拉兹走上了报仇之路等等。
《流浪者》情节的魅力还在它的曲折。看头知尾,一览无余,是难以使人有多大兴味的。这里,无论是父子、夫妻、爱人、恩仇等等关系,都表现得相当曲折,不同寻常。明明是亲生父子,却成了反目的仇敌;明明是恩爱的夫妻,刹时间成了陌生的路人;明明是纯情的爱人,又偏偏受到无尽的干扰,等等。不仅在大的情节框架上是曲折变化的,而且在情节之中套情节,大的情节链又引出了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情节,如丽达和拉兹的爱情故事,从两小无猜至心心相印,从真诚相爱至风波迭起,从遭受冤屈至挺身为之辩护,的确将一对真诚情侣的复杂关系,微妙心态,细腻感情,一一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成为全片最动人的段落。情节的曲折有助于人物关系的展示,而不是相反,这正是这一影片的另一优长之处。
《流浪者》在歌舞情节片的样式上,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但伴之而来的过度的巧合,冗长的叙述等,也是不足取的。这正是大量印度影片普遍存在的弊病,需要有分析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