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宋朝皇帝用火烧水淹强制百姓移民

  谈到移民,自古至今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无论怎样还从来没听说过有皇帝下令利用火烧水淹等极端的、恶劣手段来强制老百姓移民的。可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那列位朋友该说了,这是不是一个比司马衷还傻,比萧宝卷还不务正业的皇帝呢?恰恰相反,此人从小就特别聪明,而且所有的玩伴既佩服他,又怕他。说来他还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呢,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参加过著名的陈桥驿兵变,宋太祖当了皇帝之后,直接被封为晋王,为宋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正是大宋的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赵光义。

  

  这个赵光义呀,原来的名字叫赵匡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想当初人们就对太祖的死有种种疑惑,都认为此事与赵光义有关。一来呢,他的口碑不咋地,是个城府很深的人;二是很多人都知道他趁太祖还没立王储的时候,就在暗地里招兵买马了。那他就更没有理由背负千古骂名,做出如此下流的事儿了。呵呵,不是有那么句话么,水是有源滴,树是有根儿滴,他放火灌水也是有原因滴。

  

  宋太宗赵光义执政以后,总觉着他这个地盘还不够大,便开始计划进攻北汉,拓展疆土。北汉呢,是五代十国时最靠近北方的一国,其都城建在了太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国力非常弱,因此为了不被吃掉,也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野心,就找了个干爹做自己的后台,那就是大辽国。有了靠山以后,北汉呢,还自不量力地时不时招惹别人一下,结果是处处挨打了。这样说吧,它之所以能勉强支撑着活下来,完全就是得益于其干爹大辽的帮忙。有道是黄鼠狼专咬病秧子鸡,宋太宗早瞧准了北汉这块不毛之地儿。终于在979年的时候,他亲自率军出征,首先击退了北汉的外援——辽军,随即集中火力猛攻太原。#p#分页标题#e#

  

  北汉的当权者刘继元眼看着没了援军,就像没了娘的孩儿,只好拱手将太原让给了宋军。太原是被拿下了,北汉主也乖乖地举起了双手,可当地的部队和老百姓却不肯与大宋为伍,他们极力抵抗宋军,坚决不答应被收编。这不由得让宋太宗倒吸了一口凉气,太原这个地方虽然贫瘠,但它却“王气”十足啊,从这儿走出去的“王”可不计其数啊,像战国时期的赵简子,汉文帝刘恒,北齐的高欢,隋炀帝杨广,太原留守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还有五代十国的前北汉主等等。此地可是个龙腾虎跃地方,这若是万一,从这些刁民之中,再冒出个什么草莽穷寇来,老赵家来之不易的皇权岂不就落入了他人之手?我赵老二不就白忙活了?

  

  赵光义想起来就后怕,他决定了,绝对不能坐以待毙,还是先下手为强,必须将太原城连毛儿带根儿拔它个秃光光,彻底切断它的“龙脉”。于是,他勒令太原城的所有居民通通搬走,一个不留。但是,做沦陷区军民的工作,哪那么容易呀,何况这些人都是王八吃秤砣死了心的主儿。话又说回来,本来宋太宗也没想费那事儿,干脆放把火得了。反正他的目的又不是烧城,烧的是人——人中之龙。这一烧可不要紧,城内那是一片火海呀!混乱中,老百姓乱冲乱撞,小的哭爹喊娘,老的跌跌撞撞,还未出门就上火烧身了,活活地被点了天灯。相互间踩踏而死的就更是不计其数了,那才叫惨呢。

  

  第二年,宋太宗还不肯作罢,决定学白娘子那一招,给它来个水漫金山,毕竟这块地儿是他的心病嘛。所以,他责令引汾水、晋水灌城。这招儿可真够损的,别说是人了,就连好多古建筑都给冲走了。顷刻间,太原这座古城便化为一片废墟,成了名副其实的“鬼城”。更可笑的是为了抽掉“龙”的筋脉,赵光义还把城中的十字街改为丁字街。他以为这样一来,就能将龙脉彻底钉住,自己便可以稳坐江山,万代千秋了。岂不知,有一得必有一失,在他破坏了“王气”的同时,也给辽、金创造了南下的有利条件,给大宋埋下了极大的隐患。#p#分页标题#e#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宋太宗:“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而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虽然这句话是针对后来太宗两度伐辽而言的,但也可由此看出,他确实不是善于用兵的料儿。因为当时的太原于大宋来说,是一座边防要塞之城,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由于他狭隘的政治思想,以及他短浅的目光,使得本来就力量薄弱的边防更加没有缚鸡之力了。为以后金国大举进攻宋朝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水淹  水淹词条  宋朝  宋朝词条  火烧  火烧词条  移民  移民词条  强制  强制词条  
野史

 李莲英墓藏着清朝惊天秘密

 有关李莲英的死因,正史、野史众说纷纭,皆无法给出统一的答案。李莲英只见头颅不见尸身的坟墓里,藏着什么样的惊天秘密?  李莲英,清王朝的大太监,历经咸丰、同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