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这就是“贞观之治”。唐太宗死后,继位的唐高宗体弱多病,让皇后武则天处理政事,她逐渐掌握了大权。高宗病死,武则天于公元690年正式称帝,改唐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她大量破格提拔士人和低级官吏中有才能的人;她很重视农业生产,在即帝位之前,就建议高宗施行劝农桑、薄赋徭、节省力役等措施。
总的看来,武则天是个有才能、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为了打击政敌,她滥用酷吏,奖励告密,冤屈了不少好人。此外,不少书籍记载她私生活很淫荡,有些事还见诸正史,例如多少年来设置了一连串的“面首”。对这后一点要加以分析,有些事可能是夸大事实,这是因为她是个女皇帝,“牝鸡司晨,唯家之索”,在男权社会中,女人当皇帝是大逆不道的,所以在历史上有许多人长期地攻击她,而要中伤一个女人,从性的方面入手是最有效的了。再退一万步说,即使武则天确有其事,又怎么样呢?人人都有性的需要,男皇帝能利用所掌握的大权设置三宫六院,女皇帝为什么不能利用所掌握的大权设置几个“面首”呢?如果要批判,批判皇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淫乐腐化是可以的,而只批判女皇帝淫乐则是不公婆的。
有一些古书对武则天的记载与叙述,仅有参考意义。据明詹詹外史所评辑的《情史·情秽类》记载,“武氏得幸于太宗为才人,赐号武媚。高宗为太子时,入侍太宗疾,见武氏,悦之,遂即东厢烝焉。太宗崩,武氏为尼。忌日,上诣寺行香,武氏见上而泪。时王后疾萧淑妃之宠,阴令武氏长发,纳之后宫,欲以间淑妃。”武氏就是这样又进了宫。她“巧装多权术”,耍弄手腕,一步步爬上了皇后的宝座。
后来,高宗得病,她代行朝政,居然“处事皆称旨”,从此“政无大小,皆与闻之”,渐渐地竟是“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只落得“拱手而已”。唐高宗死后,她先后立过两个儿子做皇帝,旋又废掉他们;最后终于迈出超越前古的一步,革唐为周,当上了女皇帝,创造了中国政治史上的奇迹。
在武则天临朝前后,据史家记载在宫廷中淫行昭著的女子主要有四人,除武氏外,还有太平公主、韦后和上官婉儿;次要的还有韦后的四个女儿、上官母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赵氏等。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独生女,也是高宗最小的女儿。“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当然贵盛无比。可是就是这么一个贵公主,却屡屡给母亲介绍情人(“面首”),如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柳良宾、侯祥、沈南璆、僧惠范等,都是以“阳道壮伟”著于史页的“面首”。而且,这些“面首”的性能力大都由太平公主先尝试过,才介绍给武则天享用的,但是有些“面首”最后又被太平公主诛杀了。
在这众多的“面首”中,首推薛怀义。《旧唐书·外戚列传》云:
薛怀义者,京兆户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鬻台货为业,伟形神,有膂力,为市于洛阳,得幸于千金公主(高宗女)侍儿。公主知之,入宫言曰:“小宝有非常材(指阳具壮伟),可以近侍”。因得召见,恩遇日深。则天欲隐其迹,便于出入禁中,乃度为僧。又以怀义非士族,乃改姓薛。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绍以季父事之。自是与洛阳大德僧法明……等在内道场念诵。怀义出入乘厩马,中官侍从,诸武朝贵,匍匐礼谒,人间呼为薛师……
垂拱初(公元685年),说则天于故洛阳城西修故白马寺,怀义自护作,寺成,自为寺主。……四年,拆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作无遮大会)。怀义充使督作,凡役数万人。……以功拜左感卫大将军,封梁国公。
怀义后厌入宫中,多居白马寺……后有御医沈南璆得幸,薛师恩渐衰,恨怒颇甚。证圣中,乃焚明堂、天堂,并为灰烬,则天愧而隐之,又令怀义充使督作。……其后益骄倨,则天恶之。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女人数十,密防虑之。人有发其谋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
以后,就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了。《旧唐书·外篇列传》又云:
(张)行成族孙易之、昌宗。……易之初以门荫,累计为尚乘奉御。年二十余,白皙美姿容,善音律歌词。则天临朝,通天二年(公元696年),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既而昌宗启天后曰:“臣兄易之器用过臣,兼工合炼”。即令召见,甚悦。由是兄弟俱侍宫中,皆傅粉施朱,衣锦绣服,俱承辟阳之宠。
前文又云: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置控鹤府官员,以易之为控鹤监内供奉,余官如故。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改控鹤府为奉宸府,又以易之为奉宸令。……每因宴集,则令潮戏公卿以为笑乐。若内殿曲宴,则二张诸武侍坐,樗蒲笑谑,赐与无算。时谀佞者奏云,昌宗是王子晋后身。乃令被羽衣、吹箫、乘木鹤、奏乐于庭,如子晋乘坐。辞人皆赋诗以美之,崔融为其绝唱。其句有:“昔遇浮丘伯,今同丁令威。中郎才貌是,藏史姓名非”。
这就是骆宾王文中所谓“洎乎晚节,秽乱春宫”的史实。这些事实令人一般难以理解之处,一是母女共通一男;二是武则天在年龄很大时还有较旺盛的性欲。她宠幸薛怀义时在垂拱初,距14岁入宫作才人起,至此已是60左右的高龄了。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入为武则天的“面首”,是在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当时武则天已70多岁了。
当然,这些行为,不可能不受到一些大臣的抵制与反对,如内史狄仁杰曾当众羞辱张昌宗,右补阙朱敬则曾向武则天作过以下的劝谏:
“臣闻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则前贤格言也。陛下内宠,已有薛怀义、张易之、昌宗,固应足矣。近闻尚舍奉御柳模自言子良宾洁白美须眉,左监门卫长史侯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专欲自进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听。臣愚职在谏诤,不敢不奏。”则天劳之曰:“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赐彩百段。
这段叙述说明许多问题:第一大臣敢于对当时的女皇帝劝谏这种事,并显露了当时的宫廷淫风。第二,朱敬则讲得合情合理,如“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则前贤格言也”,颇能对人的性要求加以谅解,武则天多少能听得进;这也表明当时的性观念还不像后来的宋、元、明、清那么封闭、僵死。第三,武则天听了不仅不动气,还加以赏赐,并以“非卿直言,朕不知此”的话轻描淡写地推脱了,这也说明了武则天的气度、手腕以及不欲把丑事闹大以致造成更坏影响的心理活动。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宦官崔玄暐、张柬之等率羽林军迎太子哲为帝,是为中宗。中宗即位后,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迁武后于上阳宫,才恢复了李唐的命脉。由于中宗长期被废于房州,韦后和他共过患难,中宗在房州时曾对她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所以中宗复位后对韦后很放纵,而韦后可能是受武后的影响,也实行性开放主义。
《唐书》五十一“后妃上”云:及得志,受上官昭容(婉儿)邪说,引武三思(武后甥)入宫中,升御床,与(韦)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闻于内外,乃大出宫女,虽左右内职,亦许时出禁中。上官氏及宫人贵幸者,皆立外宅,出入不节,朝官佞邪者侯之,姿为狎游,祈其赏秩,以至要官。
当时,和韦后相配合的还有一个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是个才女,祖仪、父庭芝被诛,婉儿随母没入宫廷作奴婢。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则天时,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片面而已。圣历以后,百官表奏,多所参决。中宗即位后,拜婕妤专掌制命,用事宫中,以党于武氏,所以和武三思私通,以后,又把武三思荐给韦后共享,当然这是为了政治上拉拢的目的。果然自此武氏之势复振,后来计杀五王,权倾人主。同时,上官婉儿又私通崔湜,引为知政事,曾充使开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暴卒,婉儿草遗制,曲叙气功而加褒赏。
中宗暴卒是韦后和婢女安乐公主的阴谋。当时韦后又私通马秦客、杨均,担心事泄而招大祸;而安乐公主野心勃勃,希望韦后临朝后自己能作皇太女,所以母女联合起来,于肉馅饼中放毒,把中宗毒杀于神龙殿。同时,秘不发丧,自总庶政,再由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草诏遗制,立16岁的温王重茂为殇帝。
太平公主本来是和韦后同流合污的。可是,当韦后立殇帝,作逆称制的阴谋暴露,临淄王李隆基入京将靖内难,太平公主又倒向李隆基,共杀韦后,婉儿也被斩于旗下。这时,相王睿宗即位。太平公主由于有此功勋,更加不可一世。公元712年,她企图发动政变进而登基,但被皇太子李隆基侦知,先发制人,平定了这一内乱。太平公主逃入山中,卒赐死于家,其党羽被诛的有几十人。八月,睿宗传位于李隆基,这就是有名的开元神武皇帝、玄宗唐明皇。
从这一段历史看来,一些女人呼风唤雨,操纵政局,秽乱宫廷,反反复复,这在中国古代是少有的。
如前所述,这一时期的宫廷秽乱,似乎达到了顶点。武则天不仅自己广置“面首”,而且给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的母亲阿臧找情人,配“私夫”。韦后、上官婉儿共同私通武三思;韦后又有马秦客、杨均等男宠,秽声传出宫外。公主们的性放纵更剧,高阳、襄阳、太平、安乐、郜国、永嘉公主等都有情人,而且常常是一群男宠,襄阳公主甚至跑到情人家中对其母行拜见婆母的礼仪。虢国夫人与族兄杨国忠关系暧昧,路人皆知;而杨国忠出使多时,其妻在家竟身怀六甲,杨还自我解嘲地说这是夫妻情深所致,对此时人无不讥笑。在宫廷之外,一些高官及娼家属的性关系也很混乱,如张亮、裴淡、裴光廷之妻都有私通行为,许敬宗的继室竟和许前弃之子有染。这类事情在唐代是如此众多,以致后世的道学家讥之为“唐乌龟”,同时又有“脏唐烂汉”之说。
对以上这种情况,要加以分析。这固然说明了唐代统治阶级的纵欲与生活的糜烂,同时和当时社会风气之开放也大有关系。所谓“脏唐烂汉”,所谓“唐乌龟”,这是以后人的眼光来看那个时代,而在那个时代理学还未盛行,封建礼教还未完全建立,两性关系决不像后世那么禁锢与封闭。有些事,时人不以为耻,或不以为大耻;而统治者凭借所掌握的权力,更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如果这样看唐朝,也许对许多事包括朱敬则为什么敢劝谏武则天的性生活,而武则天对此又能坦然处之,就不奇怪了。
武则天所处的时代是唐朝的上升时期,她又有治国才能,所以虽然由于宠幸“面首”及其它一些原因造成了宫廷中的某些动乱,包括韦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但对整个社会影响不大。而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就开始由盛极转而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