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53年 正月
(癸巳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 正月)
诏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一百九十万锭、至元钞十万锭。
元于京畿近地立法佃种 元脱脱言京畿近地,立分司农司,以中书右丞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桢兼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至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州,东至迁民镇,凡系官地及元管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佃种,给钞五百万锭,以作为工价、牛具、农器、谷种、召募农夫之用费。
招募南人为农师 时中书省臣建议:“近立分司农司,宜于江浙、淮东等处召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围堰之人各一千名为农师,以教民播种。宜降空名添设职事敕牒一十二道,遣使赍往其地,有能募农民一百名者授正九品,二百名者正八品,三百名者从七品,即书填流官职名给之。就令管领所募农夫,不出四月十五日,俱至田所,期年为满,即放还家。其所募农夫,每名给钞十锭。”帝允照此施行。
公元1353年 三月
(癸巳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 三月)
方国珍于正月间复降,至是,元命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儿及江南行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招抚方国珍。
会州、定西、静宁、庄浪等州地震。
公元1353年 五月
(癸巳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 五月)
徐寿辉失饶、信等州 元江西行省左丞相亦怜真班、江浙行省左丞老老率军取道自信州,元帅韩邦彦、哈迷取道自徽州、浮梁,共同收复饶州(今江西波阳),徐寿辉部败退。
泰州张士诚起义 张士诚,泰州(今江苏泰县)白驹场亭民,以操舟贩盐为业,与富家有怨兼受弓兵丘义屡辱。士诚乃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联合壮士李伯昇等十八人,杀仇家及丘义,焚火。士诚惧罪,遂招集少年人起义。行至丁溪,击败大姓刘子仁部众,乘势攻泰州,众万余人,攻克兴化,结寨于德胜湖。元廷以万户告身招降,士诚不受。元命淮东宣慰司掾纳速刺丁以兵捍德胜湖,尝与士诚战,焚其二十余船,士诚败退。不久,张士诚率起义军袭击高邮(今属江苏),以火筒、火镞射击,大败元兵,元将纳速刺丁等均战死。士诚军遂攻克高邮,即以为都城,国号大周,自称诚王,建元天祐。
公元1353年 七月
(癸巳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 七月)
宦官至一品二品者,依常例给俸禄。
徐寿辉失武昌、蕲州 时元湖广行省参政阿鲁辉收复武昌及汉阳府。元将卜颜帖木儿进兵攻蕲州,俘徐寿辉将邹普泰,于是克蕲州。
朱元璋兵略滁阳 朱元璋率兵攻滁阳(今安徽滁县),路遇李善长,悦其智,留置幕中为书记。并谓善长曰:“今群雄并争,非有智者不可与谋议。吾观群雄中持案牍及谋事者,多毁左右将士,将士弗得效其能,以至于败。汝宜鉴其失。”是月,进攻滁州,花云为前锋,勇甚,遂攻克滁阳,并驻屯兵马。
公元1353年 十月
(癸巳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 十月)
方国珍复抗元 时元帝下诏授予方国珍为徽州路治中,国璋为广德路治中,国瑛为信州路治中,负督遣任务。方国珍等疑惧,不受命,仍拥船千艘据有海道,阻绝元朝粮运。元廷乃派江浙右丞阿儿温沙等率兵征讨。
公元1353年 十二月
(癸巳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 十二月)
元遣将攻徐寿辉 元廷命江浙行省平章卜颜帖木儿、南台中丞蛮子海牙及四川行省参政哈临秃、左丞桑哥失里、西宁王牙罕沙合军征讨徐寿辉于蕲水(今湖北浠水)。城破,徐寿辉逃入黄梅山中。
是冬,李二残部彭大之子彭早住自称鲁淮王,赵君用称永义王。
是岁,江西王善起义军攻克福州,杀死元罗源县宁善乡巡检刘浚。浚之仲子刘健率勇士诈为工商、流丐入起义军中,夜半,惊扰,刘健斩杀父仇人张破四并俘王善。王善乃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