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十七世纪由于地理大发现,海外航行和贸易迅速发展,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积累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发展分类工作,建立科学的命名方法。
文艺复兴后,植物分类摆脱了过去抄袭古书的习气,按照实际观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特别是注意到植物形态间的关系,使分类工作建立在比较形态研究的基础上。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瑞士植物学家鲍欣(1550~1624)把2460种植物从简到繁加以归类,进行简要描述并命名,编出一本植物户口薄。他在进行分类时,特别注意植物间的自然相似性,使他成为自然分类的先驱者。他用一个共同的属名和两个不同的种名,以区别两种相似的牧草,首先使用了双名法。十七世纪中期,欧洲的生物学家已知道了6000种以上的植物。这么多的植物如何进行分类呢?其分类根据又是什么呢?德国植物学家琼(1587~1657)用名词表示属性,用形容词代表种名,并制定了记载植物形态所必需的术语,把双名法推进了一步。
当植物分类取得不少进展时,动物分类却停滞不前。英国博物学家拉伊(1627~1705),首先应用同一原理来讨论植物与动物的分类。他确定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在植物分类上是一项贡献。他提出的植物和动物界的某些大类,是符合自然分类的。由于他在分类研究方面的许多成就,使他起着林耐(CarolosLinnaeus,1707~1778)分类学先驱者的作用。
一七0七年,瑞典大植物学家卡罗洛斯?林耐(亦泽林奈)生于瑞典的斯马兰德,父亲是一个穷牧师,按父亲的意愿,叫他当一个牧师,而小林耐却热爱植物。
林耐热爱植物是不足奇怪的,他父亲是一个靠经营花园为生的人,林耐从小就是在花丛中长大的。
中学读书时,林耐非常喜欢采集动植物标本。中学教师罗特曼发现他的爱好,鼓励他学医,让他住在自己的家中,对他进行辅导,教他用花作区分植物的标志。
中学毕业后,从一七二七年到一七三三年,先后在龙德大学、乌鲁萨拉大学学习。他受到医学教授路德比克的赏识,大学还没有毕业就代路德比克讲授植物学。二十五岁那年,他在学校的资助下,独自到瑞典北部的拉普兰地区进行考察,他旅行二千八百多公里,收集了一百多种新植物,回到学校以后写成了《拉普兰植物志》。
一七三五年,林耐离开瑞典到荷兰去进修医学。在荷兰莱顿城,他把自己写的《自然系统》一文的手稿送请格罗马博士指教。格罗乌看后极为赞赏,自愿出钱帮助出版这篇论文。在荷兰期间,林耐受布尔曼博士聘请经营植物园,有了很好的研究和写作条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写了许多著作,成为一个大有名气的学者。
他曾游学欧洲各国,访问过一些著名的植物学家,搜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一七三八年,他回到了瑞典,被选为斯德哥尔摩科学院院长。
一七四一年,他被聘为其母校乌普萨拉大学的医学和植物学教授。
一七五三年,林耐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林耐生活在中国李时珍之后一百多年,两个人都是医生和植物学家,可是遭遇却完全不同。李时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末期。科学人才受到了多方面的压抑,他花费几十年心血写的《本草纲目》,生前竟得不到出版。而林耐生活在资产阶级发展时期,科学人才备受鼓励和爱护,有人帮助他学习,资助他考察,请他当大学教授。他多次遇到“伯乐”,他是时代的幸运儿。
林耐的伟大功绩在于他确定了生物界的秩序。他在分类法上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其《自然系统》一书中,把自然界存在的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分为纲、目、属、种,实现了分类范畴的统一。他以种为分类的最小单位,根据花的数量、形状和位置,再分成属。根据各属子实体的主要特征划分为纲,并把容易概括的属列为纲以下的目。这就形成林耐闻名于世的性系,其中纲主要取决于雄蕊数,目根据雌蕊数。对动物界的分类,林耐没有提出任何共同适用的原则。但是,他把鲸归入四足类共采用哺乳类的名称。他还把人和四足动物同样列人哺乳动物纲,并把人和猿猴一起列人了灵长目。
林耐对生物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增强了这门科学的整体性。他首先用“种”的名称,作为分类系统的基础,种是彼此相象、似有共同起源的个体的总和,这些概念一直沿用至今。特别是他建立分类系统的技术,关于命名、描述、鉴定及同义词等较为完整,以后很少修改补充。
林耐完成的分类系统中,最重要的改进是对双名法的发展,并扩大应用到动物界。他根据朱西厄出(1699~1777)的提议,属名用大写,种名用小写,并统一采用拉丁文,以改变使用各国语言引起的混乱。
这样对每个动物、植物,只用两个字,就能表示其特征及在分类系统内的地位。他于一七五三年首先应用《植物的种人一七五八年,又在《自然系统》一书的第十版中,应用于动物。
由于林耐对双名法的改进及普遍应用,使自然界形态、习性、大小各异的生物,可以排成一个有规则的系统,这就为以后生物进化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成了近代生物学的一项重大成就。
林耐在鉴定大量新种的同时,还对植物的自然系统进行了探索研究。他清楚地认识到以一种器官为基础的分类系统具有片面性,因此,他认为建立自然系统是研究植物学的最高目标。他提出过若干至今认为是完全自然分类的类群;如棕涧、百合科等。
他在《植物的哲学》(1751年)中又引证了一些自然类群,但未能把自然系统看作是历史发生的“系统树”,而看成是世界地图上各国的交界。他一直很关心自然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难度很大,他从未认为自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一七五三年,在他出版的《植物种志》中,他对5938种植物进行了分类和命名。他把动物分作六类,就是四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
由于林耐的分类法是按照人为选定的标准(比如生殖器官),而不是按照自然进化的亲缘关系来划分的,所以,被称为人为分类法。
林耐的重大成就就是对植物的科学命名,建立了植物的“双名命名法”,即“二名法”。将植物的命名分为两种功能,即每一种植物有两个完全的名称:一个是供日常使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定名称;加一个是表示特征的、由多字组成的描”述性多词学名。
这样使过去紊乱的植物名称归于统一。对植物分类学研究的进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林耐还根据花的雄蕊数目和位置,人为地把显花植物分为二十三纲,加上隐花植物一纲,共为二十四纲,即所谓林氏二十四纲。这种分类法曾一时被广泛采用,至十九世纪才为自然分类法所代替。
林耐用人为分类法和“双名制”的命名法,使杂乱无章的关于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使生物界开始变得有规律可循了。
林耐在科学界和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有许多追随者,不少地方成立了林耐学会。有些人把林耐和牛顿相提并论,他们认为由于牛顿的工作,天体有了次序;由于林耐的工作,生物界有了次序。
林耐本人十分狂妄,他不但对动植物分类,而且,对科学家也进行了分类,由他自己来担任总司令。
林耐和牛顿一样,也受形而上学的观点的支配,他的分类法忽视了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他认为造物一开始创造多少物种,现在就存在多少物种,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一旦产生就永远确定下来。当他附带说到杂交可能产生新种的时候,已经觉得是做了太大的让步。
法国植物学家布丰(1707~1788)认为,自然过程总是的,可以发现许多中间物种以及一半属于这一类、一半属于那一类的物种。林耐的错误就在于他不了解自然的过程。
林耐的物种不变的观点和他的人为分类法是紧密相连的。在他所处的时代,进化论还没有建立起来,只是在进化论产生以后,人为分类法才被按进化中的亲缘关系的自然分类法所取代。
林耐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拉普兰植物志》(173年)、《自然系统》(1735年初版、1758年第10版)、《植物学要旨》(1736年)、《植物学书籍考》)《植物的分纲》、《植物的分属》(1737年)、《植物哲学》(1751年)、《植物分类》(1753年)、《植物之属性》(1757年)等,这些著作对今天植物的命名,仍然具有国际性的重要意义。
其中《植物的分属》一书可算是近世有系统的植物学的第一部著作,书中所收集的植物有八万多种。
《植物分类》,是林耐生平研究植物的结晶。由于他的伟大贡献,瑞典赐予他北极星爵士的头衔。一七五七年,他发表的论文《植物之属性》得到了圣彼得堡帝国科学院奖赏。
一七七八年的春天,正当百花盛开,万物生长的时候,林耐与他热爱的大自然长辞了!终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