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享誉世界的诗国。诗歌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诗人词家灿若群星,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创作了不少劳动歌谣。它是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集体口头创作。我国在没有文字以前就有歌谣的流传。到了先秦时期,我国诗歌有了代表作品《诗经》和《楚辞》。
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说为孔子整理、编辑而成,共计305篇。作品大多以四言为主,内容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风土民乐,也称“国风”,计160篇;“雅”是王公、贵族们宴饮时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计105篇;“颂”是祭祀宗庙、颂扬先祖的歌舞,分“鲁颂”、“商颂”和“周颂”。计40篇。《诗经》作品都可入乐歌唱,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诗经》中成就最高的是“风”也即“国风”。最主要的特点有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比较质朴,结构上重章复沓。
二、《楚辞》
《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楚辞是不同于《诗经》的一种新诗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句式较自由,多为四、五、六字句,长短不齐。多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汉乐府
乐府本来是汉时的一个音乐机构,主要负责在民间采集供祭祀的歌辞。这些原本在民间流传的诗歌,经过乐府加工以后得以保存下来,因此称为乐府诗。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其代表作品有《古诗十九首》、《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等。特别是三百多句的长篇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特点是语言通俗,贴近生活,由杂言渐趋向五言。如: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shuai)。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魏晋文人诗
而魏晋南北朝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并逐步形成不同阶段、不同风格的诗体。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最有成就的诗人是陶渊明,他的作品自然清新,情感真实质朴。语言上于平淡中见新奇,部分诗句对仗工整,为近体诗的发展做出了探索。如: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五、古诗
古诗,又叫“古风”,“狭义古诗”。它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六、近体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来源:Z§xx§k.Com]
(1)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就其声调而言,都可分为两大类:平声和仄声。平声就是声音平直,仄声就是声音倾侧不平的意思。今天,现代汉语阴平声、阳平声归为平声,上声和去声归为仄声。人们利用平仄两种声调,在诗词句中相互交错,从而使声音协调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具有强烈的音乐美和艺术感染力。
(2)对仗。对仗是构成律诗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仗又叫对偶。就是在诗文中,上下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而平仄声调则要相反,如同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对仗要求本句平仄相间,对句除韵脚外,要平仄相对。出句和对句的字数、句型和词类要相同,义类要相对。
①工对。凡同类词相对,就叫工对。如“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东西对南北”等等。如:[来源:学科网ZXXK]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宽对。在一联中,或词性对得不太工整,或词组对得不十分严格,这种对仗称为宽对。如: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前六个字对得都很工整,但第七字“洲”字是表地理的名词,“外”字是表方位的方位词,严格讲两字不能相对,但如果把“外”字理解为“青天之外”,把“洲”字理解为“白鹭之洲”,从这个意义层面上讲,亦可为对。这样的对仗就叫做宽对。
③流水对。出句和对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如流水不断地连贯而下。也就是一句话分做两句来说,但一般情况下前后不能颠倒。如: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属于流水对。
(3)押韵。诗歌是韵文,都是要求押韵的,特别是格律诗更是如此。不押韵的诗,严格说来不能称作诗。格律诗押韵韵脚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首句就押韵,然后再隔句押韵,也就是一、二、四、六、八句押韵。另一种是首句不押韵,第二句押韵,再隔句押韵。是二、四、六、八句押韵。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格律诗的格律形式可分为五言、七言两大类,每类又可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长律)三种。
(4)绝句
绝句起源于汉魏南北朝的歌谣。绝句刚出现时是相对于联句而言的,所以古人又把它称之为截句、断句和绝诗。从形式上分,绝句每首都是四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五绝,如: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绝,如: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从格律上分,绝句又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即古体诗的一种,可用仄韵,诗句也不像律诗那样严格讲究平仄,有时也不讲粘对。古绝,如: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律绝,如:
题西林壁
苏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律诗
律诗,即大家平常习惯上所说的格律诗。律诗每首八句,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简称五律和七律。律诗和律绝一样,非常讲究炼字立意,注意提炼主题,同时它更讲究篇章结构,注意起承转合。律诗有严格的仗要求。律诗肇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初,成熟于中唐。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排律
排律,即长律,是五律或七律的延长或扩大。排律句数不定,但每首要在十句以上,多则几十句甚至上百句,以五言居多。排律不论多长,除首、尾两联外,中间一律都要求用对仗句。排律的平仄声调、对仗格式与律诗相同。如白居易的《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