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妙在哪里?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出自李商隐的《马嵬二首》中的律诗,属于律诗中比较重要、必须对仗的颈联。我们先看看整首诗: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七律,格律严合。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与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对仗。文法也基本遵从“起承转合”的章法,所以这首律诗是标准的。
从内容来说,这首律诗承接《马嵬二首》中的七绝: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灰”部的合律七绝。诗意相对简单,就是交代了安禄山造反“冀马燕犀动地来”,然后唐明皇赐死杨贵妃,不久自己在相思的痛苦中死去“自埋红粉自成灰。”然后指出将祸国之名的黑锅让一个女子背不应该,要不然她笑笑就可以倾城,你又何必仓皇逃窜,以至于马嵬之痛?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出逃长安,军队在马嵬坡哗变,杀死杨国忠,逼迫李隆基赐死杨贵妃。白居易有长诗《长恨歌》描写这一旧事,并对他们之间的爱情做出了美化。李商隐的诗就是在《长恨歌》的基础上感慨而成。
前面那些事就用绝句一笔带过了,到了律诗这里,开篇就已经是《长恨歌》中后来的虚构爱情桥段了。唐玄宗经常梦到杨贵妃,就派方士去寻仙,还真给他找到了,在海外仙山有个太真,还送来旧时信物,要续唐玄宗的旧时盟誓: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李商隐认为这是扯淡。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起句因为前面有七绝交待,所以直接就发感慨,开怼。你便是知道了海外仙山,更有九州,又怎么样呢?下辈子的事情还不一定,但是这辈子她已经死了,你还活着,你们两人已经完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承句进一步回忆描写当时帝、妃仓皇出逃的细节,并且和以前的生活做出对比。开始往惨了写。当时你们只听到军队里夜间巡逻的梆子,却不知道他们准备哗变起事,让你们再也无法回到宫廷里优哉游哉的生活,听宦官们装鸡叫来唤醒你们了。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转句进入最惨痛情节的描写,同样使用了对比、对仗。主流说法这里还是用了“逆挽句法”,其实就是先写后面,再写以前。这放在今天的文艺创作中是很简单的,但是有可能在当时属于创新吧。这里用了《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句的用典,“所以六军同驻马”就是指杨玉环身死之日。“七夕笑牵牛”同样是指《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两人恩爱稠浓之时的指星盟誓。
杨玉环香消玉殒的那晚星空,正是两人浓情蜜意,在长生殿许下生生世世为夫妻的同一片星空啊。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合回首联,对两人的婚姻生活发出感叹。一纪为十二年,四纪就是四十八年,这里指李隆基当了四十几年皇帝。“卢家有莫愁”使用了萧衍《河中之水歌》中的典故,莫愁是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枉你也当了四十几年皇帝,连自己心爱的人都保不住,一腔儿女情长,又何苦生在帝王家呢?
整首诗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有很多人说这是一首讽喻诗,个人认为未必。李商隐是个多情之人,这一点我们以前有大量的诗作赏析。个人看法,他就是替美艳绝伦的杨贵妃不值罢了。要是在今天,他就是个“耙耳朵”,只不过他的文采情思极高,所以用诗来表达,情诗缠绵悱恻,性格婉转匿藏。这也可能是他当不好官的真正原因。
回到问题:颈联好在哪?在对仗的情况下完成了对比,用“牵牛”对上了“驻马”,同时“牵牛”又暗指“牵牛星”,蕴含了七夕的爱情气氛。这种用暗藏典故的词来对仗前面没有其他意思的“驻马”这个动作,在词性上完全合适,在意义上却不同的对仗方法,我们称之为“借义对”。
其实这个在如今也是很平常的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谐音梗”,很多就是这样的,明明两件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扯到一起去,产生趣味性。
颈联的特别就在于“逆挽句法”和“借义对”。
顺便说一句,这两句诗绝对不能称作千古名句。
什么是千古名句?
表达人类共情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千古名句。穿越时间空间,表达人类共情,能被所有人喜欢并形成通感的句子。
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些思乡、遗恨的人类共同的感情流露,才能真正称为千古名句。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明显不够资格,离开背景和故事甚至都不能单独理解,很难激发读者的共鸣。
所以这两句诗,充其量就是很精巧、独特的对仗颈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