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欣赏和解析古诗词?(下篇)怎样解析某...

如何欣赏和解析古诗词?(下篇)

●南郭居士

  我在《如何欣赏和解析古诗词(上篇)》中就如何欣赏古诗词中的诗句作了解答,接下来本应该就如何解析一首完整的古诗词进行讲解,也就是全文的“第二部分”内容,但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表现内容,手法和方式又多种多样,一篇文章是无法容纳如此丰富内容的,因此对完整古诗词的解析笔者将采取一篇一解析的方式发布,请大家继续关注炎黄诗词公众号,笔者将陆续发表数篇古诗词独家解析。

  本文将就如何解析某个作者的古诗词展开讨论,并拿对四位作者的诗词解读作为具体例子,真枪实弹让各位读者体会解析的方法和过程。

第三部分:如何解析某个作者的古诗词

  对古诗词作家特别是著名的作家诗人的古诗词进行解析,就要本着学习、汲取古人智慧,增加自身修养,体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古诗词鉴赏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体现一个人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及对古诗词鉴赏和理解的能力。

  鉴赏作者古诗词有多种方法,但关键还是要找好切入点,也就是文章的突破口,下面笔者罗列几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比如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等知识理解其作品内容。也可以借助于某一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从理解诗人写作意图而延伸和展开。还可以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诗眼题眼,修辞手法,典故引用等深化理解。

  再就是通过对作者偏好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展开讨论。我们可以对一些作者作大体的分类,对其主体的风格进行探讨,并寻找不同于他人的地方,使内容显得丰满活跃。

  比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有着归隐田园的渴望。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的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及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陆游、杜甫、辛弃疾、文天祥的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担忧和不满。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的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并吸取教训。李白、王勃的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和祝愿。马致远、崔颢、苏轼的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的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和离别之苦。等等等等。

  下面我们以几个赏析实例来完成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

  【例一】首先拿笔者新近完成的《庾信,一个古人中的古人》为例说明我是怎样对庾信的诗词进行赏析的。

  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好的切入点会立即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该文的开头就使用了利用名人名句的效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家都知道这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千古名句。但恐怕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祖宗却是庾(yǔ)信,王勃只是袭用了庾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

  这里以“抑”王勃的手法而“抬”庾信,其实庾信是本不需抬的,他本身就是中国古代一个极有影响,只是在今天却是不被大多数人知道的一个著名诗人、文学家。

  接着对庾信概括介绍,说明他在诗歌史中的历史地位。“在今人看来,唐朝人是古人,但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庾信就真是古人中的古人了,也是诗歌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庾信开唐人以诗入赋的先河,唐代王勃、骆宾王的骈作皆受其影响。六朝骈文盛极,而庾信即是集大成者。”并对其身世和文学生涯作了简介。

  文中也借助杜甫的诗对庾信的诗歌作了评价:后来人对庾信的评价很多,但在唐朝,最认可庾信的人应是杜甫了,他在《春日忆李白》里说,“清新庾开府”。他曾写诗称赞:“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高度赞扬庾信结合南北文学而创造出的诗赋。杜甫还在《戏为六绝句》的第一首中这样赞美庾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风格更加成熟,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只能说明他们的无知,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讥讽的反话而已。

  再就是通过毛泽东对其诗的喜爱对他的代表作《枯树赋》和《哀江南赋》作了重点介绍,这里以《枯树赋》为例:

  庾信经典的作品有《枯树赋》、《竹杖赋》、《伤心赋》、《小园赋》、《哀江南赋》等。毛泽东最爱诵读《枯树赋》,而且已经烂熟于心,每背诵一遍犹自动情不已。

  《枯树赋》是庾信羁留北方时抒发对故乡思念,并感伤自己身世的赋文,全篇回肠荡气,苍凉劲健,忧深愤激。他把对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恨和人生多难的情怀尽寄寓其中。其内容是,晋朝时一个人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这棵曾经生长繁盛的大树,现已经逐渐衰老,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悲凉。据有关记述,1976年毛泽东病重,仍卧床诵读《枯树赋》,直到不能言语,机要秘书张玉凤读了两遍《枯树赋》后,他自己又背诵起来,一字一字缓缓地诵读直到最后一句:“……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文章也没有忘使用一些故事,使内容更加丰富而显得有血有肉:

  虽说文人相轻,但庾信却仗着其出众的文学才华而显得非常狂傲,据唐·张鷟《朝野佥载》载:“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 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惟有韩陵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其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

  文中说庾信自南朝初至北方时,北方文士大多轻视他,庾信便将自己的作品《枯树赋》拿给他们看,从此再也无人敢轻言庾信了。后面是说,南朝有人问庾信:"你觉得北朝文人的才学怎么样?"庾信答到:"只有温子升《韩陵山寺碑》的碑文还值得一谈,还有薛道衡、卢思道也勉强可以说说,至于其他文人,不过都是驴鸣狗叫,喧扰刺耳而已。"

  最后对庾信在政治军事方面略作了点评,重点是对其文学作了总结:

  只有在文学方面,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才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他的文学创作以其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前期在梁朝,作品多为宫体,轻艳流荡,词藻华美。动乱年代,书剑飘零,羁留北朝后,其诗赋大量抒发怀念故国乡土的情愫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悲凉苍劲。其诗赋在中国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不同于前人骚赋,也不同于后人的律赋,而是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使赋更具有形式美,将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鲍照之后的齐、梁、陈三朝和北朝,无人能和他比。当时有“徐庾体”之说,与徐陵并列,其实徐陵成就在其之下。

  本解析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成功运用了三个历史名人与庾信有关的事情,对其诗赋文的成就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从而更有说服力。

  【例二】《我最喜爱的作家诗人毛泽东》一文,通过我喜爱填词作赋,是因为毛泽东诗词对我影响最早也最深拉开序幕。通过第一视觉,说明我对《毛泽东诗词》非常喜欢,几乎背个滚瓜烂熟等事实,说明毛泽东诗词的的确确是好东西。

  还有儿时就试图对毛的诗词“活学活用”的具体事例来丰富内容。比如每当我看到鲜红的晚霞,总会情不自禁发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感慨。只要是写对联,第一句奔入脑海的总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当吃饭的时候有人放屁,我就会说“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许(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当我在某方面超过别人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我最能“理解”的一句毛词是“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因为“小小寰球”我就会联想到老师课桌上的地球仪,“有几个苍蝇碰壁”我就会联想到学校的茅坑。当感到很冷的时候,我就对同伴说“冻死苍蝇喂猪去(冻死苍蝇未足奇)。”当然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等就不一一再举了。

  最后是对毛诗进行总结:毛泽东诗词既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王者霸气,“唤起工农千百万”的踌躇满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雄才伟略,“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博大胸襟,也有“挥手从兹去”、“堆来枕上愁何状”、“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及“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的柔情似水、忧患如山、黯然泣下的另一面。其实毛诗以其青少年时期为最丰富,对他诗词的偏爱,千言万语,便汇做一首诗,不过笔者用了三首诗,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赞扬评价。

  【例三】下面是笔者对一个诗友诗词作品的赏析,因不是太长,这里全文展示,作为文友间互相点评的一个例子。文友间点评多以挖掘对方的写作特点和优点为主,而不是去挑毛病,如果那样的话就变成老师批改作业了,因此为何该文的字行里间都是以欣赏和褒扬为主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簪清韵赋古今”,评踏雪飞歌诗词

  细读踏雪飞歌的诗词,似品一夜香茗,犹梦犹幻,又像欣赏一个典雅清丽的女子,正“浊酒三杯书半卷,瑶琴轻拂润冰壶。”抑或“青花瓷里忧今古,烟雨览平生。”抑或“索裙屏语休闲客,一束秋风若惠兰。”她的诗中既有对悠闲生活的描绘,也有轻叹身世的伤感情调,以及怀古慨今的些些哲思,真是应了“一簪清韵赋古今”的题目。

  品味其诗,犹嗟赏“梧桐树下钗头凤”,好一比,“菊香几缕弄书台”。用词细巧,恰一丝缠绵清愁,“三更灯瘦,西风陌卷,梁祝捻春织”《九张机·九曲一梭几缎痴》。

  其文笔多含蓄委婉,亦偶具禅幽,笔韵与古往之才女颇能一比,佳句频出,一如“三更天。五更天。星隐红裙一烛轩。”“鱼跃含香升九界,那家郎俊赋诗声”《鲤鱼戏荷》。“一束青丝盘凤冠。急锁柴门,整个台前见。蘸月赋笺携瑟幔,怎能不叫人间换”《蝶恋花·三八》。

  其诗词虽多女性温婉,但仍有“遥思解放华年,血染垛庄一度。”的昂然墨迹,隐隐瑾侠之风,却多了些许刚柔并济。“沂水东风,鹅黄崔柳,王城天上春景。纪王崮里春秋,马蹄踏烟疏岭。望寮台下,烽火争、而今宁静。史过了、鹊唱枝头,看这段人间町。《东风第一枝·游天上王城》”而这段描绘壮阔历史场景的词,成功应用实虚交接、时空变幻的手法,柔韧有度,读来别有特色。

  她对生活情感的态度亦似是期望中的“乐度余生淡淡年”《忆》(七首)。对儿女,既生殷殷期盼,又有谆谆教诲,“切看古、圣贤常毅,多藏书撰。学而智睿,为民赞、无愧慈心教管”《情久长.唤娇儿》;对尊长,更怀深深感念之情,以及无尽依恋之心,“梁上泥巢帷帘惜,东栏杏探阳春。深闺一嫁未几旬。萍年离苑,鬓母唤真真”《临江仙.探母》。

  综观踏雪飞歌的诗词,皆韵律精工,用典适当,入笔新奇,过渡自然,想象丰富,情感丰沛,转时放的开,合处收的稳,笔法老练,字字珠玉。当然她的作品也是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的,比如也存在个别诗词词句欠推敲的地方,但毕竟瑕不掩瑜。她把对人生独特的感悟和生命真挚的爱恋,通过婉约细腻的笔触,虚实相间的风格,娓娓含蓄的描绘,寄托进字里行间,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自如,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幅优美深邃的动人画卷,令人忘情其中而不忍释卷。倘予评之,则应属当今女子诗词之佳品也。

  【例四】《“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谁说的?你作何感想?》这是笔者对黄景仁身世及其作品的一个简评文章,侧重介绍其身世。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很容易被我们挂在嘴边,用来嘲讽或自讽。但大多数人在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常冠以“古人说”,却并不知道这句出自何处,是谁说的。

  文章开头就通过“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家喻户晓的句子是谁说的这一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对读书人,中国一直存在着两种评价标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 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两种观点的辨析,把我们带入黄景仁的精神世界。

  然后对其七律《杂感》进行解读,揭开了黄景仁的身世。“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首仄起首句押韵格式的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平仄严谨。这里一个名叫黄景仁的人开始走进我们的视线。

  黄景仁是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负盛名,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却终因命途多蹇,毕生落落寡合,以高洁傲世之身沦于熙熙红尘,愤世嫉俗而英年早逝,徒留“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之悲鸣。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黄景仁的身世的确令人感叹,他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两年后便病逝了,时年仅三十四岁。

  全文通过《杂感》这首诗为主线,揭示出作者身世飘零凄苦,虽然很有才华却无人赏识,仕途不顺,进而展开说明:即便是在穷困潦倒的境界里,黄景仁依然不失文人的孤傲与清高,以“春鸟秋虫自作声”聊以自慰。最后,笔者又填词一首,表达了对这位古代失意文人的纪念。

  *作者简介:南郭居士,本名郭军,男,汉族,籍贯甘肃徽县。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狗尾草诗人原创艺术团队主创人员。有数百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解析  解析词条  古诗词  古诗词词条  下篇  下篇词条  欣赏  欣赏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诗词吴文英诗词鉴赏

 《宴清都》

年代:宋 作者: 吴文英《宴清都》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正梦花、瑶钗燕股。障滟蜡、满照欢丛,嫠...(展开)

诗词

 開軒集

道成書杜東平廉潔華庭典雅夜風輕,小坐石几疎影橫。天際茫茫浮世渺,唯論清白在今生。疫情無端疫禍鼠年春,舉國多情天不仁。誰動清襟明月下,好為斯民舉直頻。王魯直浣溪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