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李白被誉诗仙,杜甫被誉诗圣,为何都落选“...

李白被誉诗仙,杜甫被誉诗圣, 为何都落选“唐宋八大家”?被韩愈盛赞的李白与杜甫,为何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每日读诗]韩愈:“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1/韩愈与张籍

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给他的同代诗人张籍(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张籍出生于公元766年)写了首著名的长诗——《调张籍》,从诗题来看,是调侃张籍的,其实,诗的内容却是盛赞已经去世半个世纪的两位前辈诗人——李白与杜甫。

作者韩愈是唐代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时年24岁的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年近五十的韩愈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韩愈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公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韩愈调侃的张籍,也非无名之辈,张籍的乐府诗写得非常好,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节妇吟》、《秋思》、《野老歌》等。其中,他的《节妇吟》,至今仍常为人所传诵: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此诗表面看似是写爱情,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其实,它还有个副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结合来看,就不仅仅是儿女情长之事,而是关乎文人气节了。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因此,面对李师道的拉拢,不为所动。

《节妇吟》便是张籍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作,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全诗以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态度,语言上极富民歌风味,对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为唐诗中的佳作。

再如他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写的是,诗人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住。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秋思》是张籍诗作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不过,论辈份,年长韩愈两岁的张籍还得称韩一声老师,原因很简单,韩愈出道比张籍早,在张籍的成长过程中拉了他一把。贞元十四年,张籍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时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张籍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

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张籍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韩愈的提携,因而,在时人眼中,张籍为韩愈的顶门大弟子。

2/韩愈为何“调”张籍

韩愈褒扬李白与杜甫,为何要以《调张籍》为名呢?因为,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王维)、孟(孟浩然)和元(元稹)、白(白居易)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在韩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并且,当时被认为是“谤伤”李白杜甫的,大有人在,最典型的人物,莫过于元稹与白居易。

比如,元稹《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

再如,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娄》《石壕》诸章,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则有李杜并讥之嫌。

因为,张籍刚参加工作时(为太常寺太祝时),与另一位著名诗人白居易相识,两人相交莫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是因为他与白居易的那层特殊关系,韩愈才特意写下《调张籍》一诗来敲打他的这位大弟子。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韩愈在《调张籍》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高度倾慕之情。诗的开篇,就将李杜文章(主要是指他们的诗歌)定了调,“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接着,又表达了自己追慕先贤之情:“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在此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在塑造李白、杜甫及其诗歌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塑造出作者其人及其诗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诗歌的一些精到的见解,这正是此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值得珍视的地方。

韩愈的《调张籍》一诗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产生令人心摇意骇、目眩神迷之效果。因而,《唐宋诗举要》才说:“高步瀛曰:此写运穷,语极沉痛("使看’句下)。结出"调’意(末句下)。吴曰:雄奇岸伟,亦有光焰万丈之观。”

3/李杜为何落选“唐宋八大家

行文至此,读者心中也许有种疑惑,被韩愈如此推崇的李白与杜甫,为何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首要要搞清楚“唐宋八大家”的要义。“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与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与曾巩。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入选者,都是著名的散文作家。这一切都肇始于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兴起,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这种文风一址延续至宋朝,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与曾巩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些人,都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李白与杜甫的文学成就在诗歌,“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在散文,所以,李、杜落选“唐宋八大家”并不是因为文学水平,而是因为文学体裁。所以,李白与杜甫即使无缘“唐宋八大家”,也丝毫不影响“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在“唐宋八大家”之前,唐代的文学天空,因为有了李白与杜甫这一对诗歌双星的照耀,早已灿烂辉煌。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诗圣  诗圣词条  诗仙  诗仙词条  落选  落选词条  杜甫  杜甫词条  李白  李白词条  
诗词

 宅男吟|尚佐文

我本宅男,容膝易安。己亥岁末,辑近年吟咏家居之作以应约稿,旋以疫起而中辍。庚子春,避疫城北,足不出户者逾月。而解忧祛惑,诗词之为用盖寡,益知作不作在可不可间。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