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典文学,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意境唯美充满韵律的古诗词。其实,除了诗词以外,还有一种文学样式也同样经典,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和诗词一样充满韵律,而且有的篇幅短小,情理交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另一朵奇葩。
它就是古代的骈文。骈文起源于汉代,形成于魏晋,在南北朝时达到全盛,成为文章的正宗。唐宋以后,骈文的正宗地位被古文取代,很少再有人写了。可是,由于这种文体形式优美,讲究平仄,用字典雅,仍然受到一部分文人的喜爱,产生了一些经典作品。
例如,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篇唐代骈文,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短文是语文课本中的必选篇目,激励了很多人的青春。它开篇就是千古名句,不会背的没有几个人。全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在唐代诗坛,刘禹锡素有“诗豪”之称。人们对刘禹锡的印象,多数停留在他的那些经典诗作中,例如他的《秋词》、《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证》、《竹枝词》等等。事实上,刘禹锡的豪迈爽朗和耿介刚正不仅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在这篇《陋室铭》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篇短文虽然只有81个字,却写出了他最刚的人生。当时刘禹锡因为王叔文的革新失败,被贬到了安徽和州,成了一个小小的通判。可是,按礼制,即使是通判,也应该有三间三厢的房子住。可是和州的知县,对他一再凌辱,将他从城南驱赶到城北。
对此,刘禹锡一笑而过,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再一次展示了他的“诗豪”本色。该文不足百字,表面平淡如水,实则绵里藏针。作者含而不露地向那些凌辱他的人,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以及不与世事沉浮、不轻易屈服的刚正品性。
与南朝时期那些空洞华丽,徒有其表的骈文相比,刘禹锡的这首《陋室铭》,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大量对偶句的使用,使整篇文章显得端庄典雅,而排比句的使用又使文章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充分体现了作者豪迈不羁的性格。
同时,它还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不应该过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应该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充实。不论居室如何简陋,物质如何匮乏,不论遭受怎样的坎坷屈辱,只要自己不卑不亢,坚持操守、生活充实,就会拥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让自己从容不迫地过一生。
可以说,千百年来,这篇《陋室铭》以其朴素淡雅,情感深挚,刚正从容的文风,令很多人赞叹不已。刘禹锡在文中所体现的那种荣辱不惊,平淡自守的个人魅力也为其赢得了很多赞赏。其实作人,就应该学刘禹锡,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不能轻易地低头。要想打败生活,只能靠自己。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