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155首读记之(088)
---杜甫七律《黄草》读记
原文:
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笔记: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天。(此年11月后为大历元年)。时杜甫55岁,客居夔州。
永泰元年(765)闰十月成都尹郭英乂(yì),被兵马使崔旰攻袭,全家被杀。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杨子琳、剑南牙将李昌夔均举兵讨旰,蜀中大乱。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忧蜀地兵乱未止,未得成都来人的信息,故作此诗。
本诗题为“黄草”,应是取开头的二字作题,应无别意。
首联:“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黄草峡:在涪州治所(今四川涪陵)西上游四十里处,因山多黄草,故名。黄草峡与铜锣峡、明月峡一道被誉为“巴东三峡”。黄草峡长2.5公里。两岸悬岩峭壁,江水湍急汹涌,地势十分险要。
赤甲山:黄草峡东北岸的山坡,草木稀疏,色如赭(zhě)红,本名黄泥坡。东汉末年,赤甲军在此驻军,以镇变乱,黄泥坡又更名为赤甲山。(不是指白帝城北的赤岬(jiǎ)山)。
大意:黄草峡水路阻隔,船不往来,赤甲山下陆路梗塞,也断行人。(杜甫时在下游的夔州,说来自上游(例如成都)的“船不归”,从西边来的路“行人稀”。意思是蜀地仍乱。)
颔联:“秦中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秦中:即关中。借指长安。秦中驿使:来自长安的驿使。
兵戈:战乱。《吴越春秋》:“欲兴兵戈,以诛暴楚。”《胡笳十八拍》(汉-蔡琰):“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过扬州》(唐-韦庄):“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大意:长安的消息也迟迟不来(也指朝廷对蜀乱没有明确态度);但蜀地的战乱怎么能是非不分!(“无消息”:一指驿使信息不畅;二指朝廷对蜀乱没有明确的态度。“有是非”:指朝廷是非不分。永泰二年二月,唐代宗命杜鸿渐赴蜀平乱。杜鸿渐却志气怯懦。他到成都后,畏惧崔旰兵势,不敢问罪,反而请求朝廷授崔旰为西川行军司马,又授柏贞节、杨子琳为刺史,让他们罢兵归镇。)
颈联:“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
别泪:离乱人的作别之泪。《送周尚书弘正诗》(南北朝-庾信):“离期定已促,别泪转无从。”《奉寄高常侍》(唐-杜甫):“天涯春色催迟暮,遥添锦水波。”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美女篇》(魏晋-曹植):“何飘飖,轻裾随风还。”《照水联句》(南北朝-何逊):“虽怜水上影,复恐湿罗衣。”《学古思边》(唐-李白):“相思杳如梦,湿罗衣。”
谁家:应是家家的意思。有点像杜甫《白帝》中的“恸哭秋原何处村”,其实说的是“处处村”。
大意:秋风万里,蜀地渐冷。征人思乡,家家泪湿衣衫。(由于战乱,多少人被强征入伍,离别亲人,生死不明。现在秋风又至,或又要为离别的亲人赶制冬衣。锦水:即锦江。泛指蜀地江河。)
尾联:“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剑阁:唐剑门县治所。蜀乱期间,剑阁常被乱兵占据。
松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代宗广德元年(763)十二月,松、维、保三州等地为吐蕃所陷。此后,松州为汉、蕃争夺区域,隶属或此或彼。
大意:先别愁剑阁内乱,相信这类内乱终究是可以解决的。听说松州已被吐蕃之敌包围。(作者似乎在说:虽然蜀地仍乱,朝廷态度也不明朗,甚至没有是非,但相信朝廷终究有办法解决。关键是外敌入侵,听说松州已被吐番之敌团团包围。)
这首诗前二联写蜀乱,且朝廷对付蜀乱不力。又是“船不归”“行人稀”,而且“无消息”“有是非”。颈联写景,写蜀乱害了百姓。秋风使天气变寒,蜀乱使百姓身寒也使百姓心伤。尾联宕开。相信朝廷终能解决内乱。但关键是还有外敌入侵。作者在夔州这一段时期对国事仍然充满忧虑。(松州在广德元年被吐蕃所陷后,期间的争夺战的相关史料没有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