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陵是按当时流行的风水之说“五音姓利”说。国姓赵所属为“角”音,必须“东南地穹、西北地垂”,按照这种说法,要求赵姓墓区南高北低。于是宋陵一反中国古代建筑常例——置主体建筑于较高位置——使陵区地面由入口至陵台逐段下降,陵台处于最低位置。诸陵的朝向都向南而微有偏度,以嵩山少室山为屏障,其前的两个次峰为门阕。
大致是:上宫,由正方形平面的神墙围绕,四面各辟神门,门外各有门狮一对(牝牡各一);中央为陵台,方截锥体夯土,其地下深处为“皇堂”(地宫)。上宫南神门外,为入口引导部分。最南为鹊台,即双阙;北越一段路为乳台,亦双阙;乳台北侧立华表(望柱),石象生,自南向北依次为:象及驯象童、瑞禽、角端、仗马及控马官、虎、羊、外国使臣、武官、文官;再北为武士,入南神门,为宫女两对。这一布置的本意,似乎为立朝班列仗仪的概括;加上某些祥瑞、祛邪的象征物揉杂而形成。各陵制度相同,石刻内容也一律不变,只有尺度差别。以各陵中中等规模的永昭陵为例,其鹊台至北神门轴线长551米,神墙边长242米,陵台底边长56米,高13米。这个尺度,只相当唐永泰公主墓的尺度规模。
最后为下宫,日常驻有管理陵园的官吏或宦官宫女,每日献食于影殿遗像前,此区为生人日常生活处,设厨、贮藏、盥淋等场所。下官按风水之说规定在上宫西北。
这种陵墓制度当然不会使朱元璋满意,也不能令他死后接着豪华。于是,他派人到金陵考察,从现有资料看,智谋和尚姚广孝就是考察人之一。
金皇陵竟然是历代皇陵风水的典范
当时的金陵规模十分可观。
元代散曲家冯子振曾作《鹦鹉曲》,咏叹《燕南八景》:
卢沟清绝霜晨住,步落月间倚阑父。
蓟门东直下金台,仰看楼台飞雨。
道陵前夕照苍茫,叠翠望居庸去。
玉泉边一派西山,太液畔秋风紧处。
在这阕散曲中,位于大房山支脉九龙山的"道陵苍茫"和"卢沟晓月"、"蓟门烟树"、"金台夕照"、"居庸叠翠"、"玉泉垂虹"、"西山霁雪"、"太液晴波"同为"燕南八景"之一。另外七景数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而"道陵苍茫"则很少有人知道。
笔者(右边第一人)带人考察金皇陵
"八景"之一的道陵是金朝章宗皇帝完颜璟的墓葬,是大房山下女真族皇家陵园中的一座,当时建筑得富丽豪华,元明两代一直是文人墨客游览吟咏的地方。岂止是陵园,北京很多地方都留有金章宗时代修筑的园林,只不过后人屡有增建、翻建而已,如北海公园、香山风景区、玉泉行宫、高梁河两岸的绿树红花和许多著名的古刹等都兆始于金章宗时代,卢沟桥工程也是那个时代完工的。
实际上,岂止是金章宗陵,整个金陵陵园都是考古和旅游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