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济南天桥西侧的官扎营片区,是一个夹杂着工商业厂房、作坊的住宅区。百年来,它伴随着火车站的汽笛声一步步发展起来。如今,这里的拆迁工程已经过半。一些见证过济南近代变迁的老字号石匾、雕花门楼、西洋风格柱头、特色四合院在拆迁中显露出来。市民呼吁,有关部门或科研机构应该把片区拆迁中拆出来的特色建筑构件好好保存下来,以传承历史、延续文化。
“通裕公司”石匾孤悬门楼上
11月10日上午9时许,官扎营前街西首路北。一辆装满砖块的机动三轮车停在路边,它的旁边,一座已被拆除院墙的门楼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门楼上镶嵌的青石匾上刻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通裕公司”。门楼内满地碎砖,只剩下四间北屋留在原址。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门牌为官扎营前街133号的“通裕公司”门楼颇有些中西结合的味道,其两侧立柱分为三节,底下一节为青石,上面两节则为砖砌,立柱中间为拱券门洞。
“通裕公司以前是做粮食生意的,在这街上很有名的。看样子,这个院子是留不下来了,应该把这块石匾保护起来。它可见证着官扎营片区发展的一段历史呀。”附近居民陈先生说。他建议,除此之外,门楼上的砖、瓦、门枕石和墀头等,都应该收集保护起来。
爱奥尼克柱很精美
稍后,记者在官扎营中街103号看到,该院有座被拆掉屋顶和窗户的欧式小楼,虽然只剩下残破的四壁,但支撑洋楼一、二层前廊的八根粗大立柱依然显得气度非凡,尤其是雕刻精美的爱奥尼克柱,令人看后不禁眼前一亮。
记者注意到,在建筑南立面一层的东西墙角处,还镶砌着两根爱奥尼克柱。位于建筑南立面东侧的砖石结构室外楼梯还没有被拆。
附近尚未搬走的老街坊刘先生今年五十来岁,据他讲,这座洋楼在他小的时候做过官扎营小学的分校,是官扎营一带唯一的一座德式别墅楼,拆迁前很多人慕名前来拍照。
“老古董”何去何从?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宾告诉记者,这些建筑的建筑形式和本身所承载的历史都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如果建筑影响整体规划需要拆除,可把这些老建筑的建筑构件收集保护起来,等以后进行研究或重新使用。
山东建筑大学民俗研究专家姜波先生得知情况后说,他们有意收留爱奥尼克柱等构件。因为这些老构件不仅本身设计精巧、做工精细,体现着近代建筑的美感,而且也承载着许多人文历史价值。他表示,将尽快前去现场查看情况并找拆迁人员协商,争取把这些老构件早日运回学校用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