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河南省郑州市文物局获悉,大运河申遗“立即列入项目”——通济渠荥阳故城段的考古调查工作取得新成果,进一步确定了通济渠荥阳故城段的走向、范围、年代,为论证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真实性、完整性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通济渠荥阳故城段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现名索须河,长约15公里。该段运河始于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水系,后为隋唐大运河沿用,习称汴渠、汴河,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汴口”引黄河水,对通济渠的顺畅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通济渠荥阳故城段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今年以来,郑州市文物局组织技术人员对该段运河河堤及邻近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同时对横跨通济渠故道的惠济桥桥基进行了清理。
在对河道的勘探中发现,古河道呈东南—西北向,与文献资料记载该段的隋唐大运河走向基本一致,河道宽65米至85米不等,两边部分地段发现有河堤,堤上有路,路宽6米至7米。专家根据惠济桥桥基底部的地层堆积情况分析,惠济桥应建于元末明初,其所在古河道至少在唐代已经形成。
河南是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分布的大运河遗产主要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北段和永济渠南段,涉及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个省辖市。(桂娟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