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间智慧——性格决定命运,谦和才是事业成...

倘若是一位心平气和,心性仁厚又言语轻柔之人,就可以预见将来必然会子孙荣贵。如果有才华、属于鬼才,但又性情偏执狂妄,不听劝告,这种人容易遭逢大祸,即使幸免于祸,也是一生贫穷。这不是迷信,是性格决定了命运。

“和”是安详、适中、刚柔并济之意。一位心和气平者,其心总是处于和谐、安详、不急躁的状态,所以遇事能够以耐心、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不会心浮气躁,也不会固执,不会偏颇,此种人将来必然是子孙荣贵,家庭兴旺。

满招损,谦受益

为什么说谦和是人生事业成功的法宝

《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礼记.中庸》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即是不和不足以为礼,不和不可以为达道。而心平气和的父母,自然能以良好的家教教育儿孙,不会教育出思想偏激、反社会人格的儿孙。因为世间许多犯罪事件,常是犯罪者从小就受到歧视,或常遭责难,或屡屡遭受霸凌,或不擅长社交,或失意挫折,无法排解心理压力而产生。所以,只有“和”才能永保家庭兴旺,子孙长久。家和万事兴,绝非虚言。

所谓“才偏性执”者。是指拥有鬼才、奇才,但又性情偏激固执,狂傲不听劝的人。这种人的结局不是遭遇大祸,就是奇穷无比,古今中外,此种例子不胜枚举。

礼之用,和为贵

三国奇才刘巴恃才傲物,正值英年却郁郁而终

三国时代的刘巴,可谓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一代奇才,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剧意味,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三国中笑傲群英的诸葛亮,对刘巴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至刘备麾下,并且由衷地公开赞美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指刘巴)远矣。”刘巴少时就很有才干,声名远播。由于他颇有才名而且出身名门,因此养成了他恃才傲物的偏执性格。后来,虽在诸葛亮多次极力举荐下,刘备对他予以任用,但刘巴内心却藐视靠武力打天下的刘备

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刘巴,字子初。

有一次,张飞因为十分敬仰刘巴的名声,因此特地从老远骑马来拜访刘巴,并在刘巴处投宿。但刘巴却从骨子里瞧不起张飞,以致整个晚上不跟张飞说一句话。弄得张飞异常尴尬,并由尴尬而生怨恨。诸葛亮听说这件事,赶紧劝刘巴不要过于清高:“张飞是个武人,敬慕您。您虽然禀赋高明,但还是应该有一些谦恭的风范才好。”而刘巴却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结交四海英雄,我和一个兵痞子有什么话好说。”

恃才傲物、自命清高的刘巴,不经意得罪了张飞,之后又得罪了刘备,差一点被刘备所杀,最后郁郁寡欢而病逝,时年只有三十九岁。如果刘巴能有才能又不偏执,以他的才智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名声,三国的历史也有可能改写。

天令其亡,必令其狂

晋朝谢万无才高傲,刚过不惑就撒手人寰

鲁莽又愚昧,说话尖酸刻薄的人,肯定贫穷又短命。而天资聪慧,寡言少语、神态悠然的人,必然一生富贵安康。在这世间,有才能、有本事的人,往往是非常谦和。反之,没才能、没本事的人,却往往眼高于顶,嘴巴特别刻薄。

例如昔时晋朝的谢万,虽有名动天下的兄长谢安,但器量却差异甚远。后来,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即接任西中郎将,兼任豫州刺史。当时,王羲之曾写信给谢万,劝他应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然而谢万虽然肩负北伐大任,却依然表现得高傲豪纵、目中无人,毫不安抚士众。

其兄长谢安见此十分忧心,不但亲自慰问和勉励谢万的部下,更要求谢万与手下将帅们要多见面、聚餐谈话,不可再表现得那么高傲。然而,当谢万与众将聚餐时,却无一句好话可说,指着众将说:“诸将皆是劲卒”。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将军只是比较勇猛的兵、卒而已。因为兵、卒是最低下的军阶,既为将帅,被以兵卒称呼乃是一种羞辱,故众将听后对谢万的尖酸刻薄更为忿恨。

结果,北征首战,士卒与敌军一接触即自行溃败,谢万亦只身狼狈逃窜,其间部下本打算趁谢万兵败时杀了他,只因念及其兄长谢安的德行,才没有下手。然而谢万之溃败却令豫州各郡落入敌方之手,故谢万回朝时就被废为庶人,四十二岁即因病撒手人寰。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结语 

三国刘巴,恃才傲物,言语狂妄;晋朝谢万,无才高傲,言语刻薄,这二位古人皆是因做人不谦和,不养口德,而导致了人生事业的毁败。

一个寡言少语、神态悠然的人,虽然好像不懂说话,但其实寡言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养。《道德经》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

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所以,孔子在《论语·里仁》中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是此理也。

至圣先师孔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谦和  谦和词条  性格  性格词条  人间  人间词条  命运  命运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  
国学

 千年史书总结的10条大智慧,条条...

《资治通鉴》地位有多高,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过很多人只是听说过,并没有仔细读过。毕竟文言文看不懂,也难消化。《资治通鉴》虽被称为“帝王书”,但作为包含中国政治和文...(展开)

国学

 《三国志》精华50则(下)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处世篇】1、士之出处,宜度德投趾,可不之节,必审于所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