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鬼谷子的纵横捭阖说和反应说
等待很难熬,也许,错过了,就是一生。在这一生里,有人想要荣华富贵,有人想要佳人月色,没有你,就算赢得了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真的不知道还有谁,能够改变人脑的偏执,正如踯躅前行的你我。
人,因为有了思想,才不会永远的沉沦月色温柔,至少还有人说,不要相信别人,寻找内心的安宁,寻找今生的谋划,是的,谋划、谋生,这是多么值得推敲的词汇,就算不能纵横捭阖,哪怕是最简单的谋生,你我都必须去学习、去实干,因为生命不能放肆挥霍,不能逃避,我们都必须谋生。
他,鬼谷子的纵横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纵横四海,震古烁今,也许在他的那个时代,说韩、说赵、说秦、说楚等,都是建立在各种家国纵横对比的基础之上,所有人都希望侍奉君王,实现梦想,包括孔子也不能例外,但是寻找天下明主,能够赏识自己又何其困难呢?就如一个女子,愿得一人心都不能实现,那么一个有才华的人如同鬼谷子,又能怎样呢?儒家太看重天下苍生名利得失,常常违背事物发展规律而达不到自己的意愿。道家太顺其自然,不相信人定胜天而终究无所成就。最终纵横学说纵横天下,虽然鬼谷子蒙头覆面,行走在暗夜,但依然不能掩盖他思想的光芒,生在这块土地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评判谁的对错,谁更惊天伟略呢?
今天的你,难道不想高位,不想权倾,不想富贵,不想花好月圆,但是,在这人世间,你是否拥有这些呢?如果没有,那么请和我一起来读《鬼谷子》。我不想一下子全部总结鬼谷子的思想精髓,今天只取这本书的五分之一来读,来谈,有时间的话,以后再完成吧。
纵横捭阖一
纵横家主张避亡趋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做法随情况变化而千变万化。陶弘景注:“其道虽一,所行不同,故曰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曰各有所归。”
生存还是死亡,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儒家讲究义,儒家不推崇见利忘义,他们提倡舍身取义。儒家讲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道家认为生命之自然本来,终其天年而不夭。道教虽然重在修道,但养生必不可少,道家长寿的秘诀也在于此,他们喜欢深山老林,喜欢与世隔绝。纵横家不同,无论世事怎样变化,用尽所有最后终能达到“避亡趋存”的目的。
纵横捭阖二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什么意思呢?
人的秉性千差万别,不要同一而论,即使性格特点相差无几,每个人的欲望想法也各有不同。鬼谷子认为,先得分清人的秉性,采取或捭或阖,或近或退,或贵或贱的方法或者手段,顺应这个人的特点来驾驭他,首先搞清楚这个人的实际情况,顺着他的喜好或者欲望推测对方真实的意图,再根据对方的言辞,依据已知的情况反问过去,得其情,究其旨,先捭后阖,从中得到自身谋求的利益。
我想我说的够明白,我也深深的被鬼谷子征服,因为事实也证明,只有失去才深谙其道,只有盲目自大才不知尘世的深浅,甚至被蒙蔽的更甚。所以阅读鬼谷子有益于自身的生存,甚至可以对得起这一生的相逢,也可以说是谋生。这是针对别人的方式方法,那么对于自己又该怎么做呢?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不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而将它隐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当己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等与对方完全相同的时候,就可以公开显示给对方看;当己方的实际情况或目的等与对方不同的时候,就不能公开。上述办法可用还是不可用,首先是要搞清楚对方的考虑和谋划,来探究己方与对方是同还是异。是离是合须等待时机,先从对方的意愿来尽量满足他,然后适时而动。如果要用“捭”的方式,一定要做到周到;如果要用“阖”的方式,一定要做到严密。周到、严密还要注意隐蔽,隐蔽的最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现在发现了吧,展示给对方的,一定是对方所拥有的,而不是没有的,如果对方没有,尽可能的满足对方,然后伺机而动,才能将自己置于安全之地。捭要有的放矢,阖要密不透风。
捭阖,就是天地间的道。能够使阴阳发生变动,四季的更替化育万物。纵或横、返与出、翻与覆、反与背,都是由捭阖而生的。
纵横捭阖三
无论听别人说话,还是自己说话,学会倾听,百益而无一害。学会守口,这个更难,因为我们都无法违心的表达,但是我们可以三缄其口,表示郑重。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
鬼谷子的意思是说,口是心意出入的门户,心是精神的居所。心所产生的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等,皆由口说出来。所以用捭阖来控制讲话,控制言语的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捭阖之道,可以用阴阳之道来理解。所以与品行高尚的人言说,就要说“阳”类的事;与品行卑劣的人言说,就要说“阴”类的事。故可以用低下的去求合志向渺小的人;用高尚的去求合志趣高远的人。照这样去言说,可出可入,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可以的。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他人,可以大夫,可以国君。益损、去就、背反,都是用阴阳开合之道来驾驭。
这里我和前辈们一样的发现,原来捭阖之策这么博大精深,用得好可以满足一切生之欲望,用的不好,也会身败名裂。那么多事实和教训,如鲠在喉,也有那么多成功,热切的召唤。这些谋略很好,但是人生也如此的累,疲惫在尘世间,如同浮萍不得不漂泊,树欲静,风能够止吗?现在我不得不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到底在追寻什么?谁是朋友,谁是对手,谁是真正要去面对的人?
捭是前进的动力,阖是静止潜藏,捭活动外出,阖阴隐藏入内。捭动,道德就生成了;阖静,形体就产生了。捭阖之间相互依赖,这是由捭阖之道决定的。这是天地大道,相当于阴阳合一。是游说他人的根本法则。捭阖是处理万事之本,是天地的门户。
反应说一
反应,就是反覆回应。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古代的圣人,都是与道共存的。
圣人处事都是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思考的。
返回去可以看到以往,覆过来可以看到未来;
返回去可以看到古代,覆过来可以看到现在;
反可以知道对方,覆可以了解自己。如果与今天不相符合的,就返回到过去来寻求答案。任何事情都可以反而得覆,我们每个人不能不详加考察。
反应说二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我觉得还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泊,留下精华,作者很多观点振聋发聩,但是我们一定要根据实情,没有实情的所有谋略都是无本之木。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别人说,是动;自己沉默不说,是静。根据对方说的话,听出对方言辞中透露的真实想法。对方言辞透露出的意思与己方想要得到的不相符合,就运用“反”的方法来求,对方的回应必定满足己方的需要。
言语中有“象”,事物中有“比”,通过“象”和“比”的手法来探求言辞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故能于无形之中而得到对方的实情。如果使用象、比手法说出的用作引诱的话能合于对方所想,那么对方的回应必会暴露事实,这些实情将为我所得。这就像张着兽网捕猎野兽一样,只要在野兽出没的地方多设一些网,伺机观察等候着,就一定能捕捉到野兽。针对对方使用的方法只要切合事理,对方自然就会暴露实情,这就是钓人的网,在实际生活中,常常要持钓人之网去驱使对方,使其为我所用。
我们在和对方的相处中,常常注重自己的想法,而不去揣测对方,或者根据隐晦的意思达到自身的目的,这样常常让自己处于被动,把自己架于火坑之上,而事实上,我们在摸出对方的意图,帮助对方的话,又等于将自己吞没,好像距离自己的目标更遥远,很多反应又是无从决定,所以我们暂且听之任之,稍安勿动。我们阅读鬼谷子,但是我们不能尽信鬼谷子,对吧,除非你不得已而为之。
反应说三
如果对方跟你言语,比喻,表达,你可以这么做,那么如果对方不言不语,又该如何呢?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如果对方不言不语,这时就要变化谈论的方式。用“象”的手法使对方开而动,迎合对方的心理,从而见到对方的实情,进而驾驭对方。几个来回之后,通过揣摩对方言辞之中的“象”和“比”来了解对方的底细,己方就能确定对付的基本策略了。像这样翻过来覆过去,任何事都可以从对方言辞中察知。圣人把反听之法用于任何人或事,都不会有差错。所以,善于反听的人,得情就像神鬼一样变幻莫测。己方言语应变得当,就能详尽考察对方。不能详尽考察对方,主要是对对方的实情不明了;因为对对方的实情不明了,所以才定不下驾驭对方的策略。
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某些人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挫败,还是我们不得实情,我们看不清自己和别人的关联和一切利益需求关系。我觉得鬼谷子很毒的原因就是不断的考察实情,获得最正确的驾御方法。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如果对对方实情不明了,就要用“变象比”之法,不断变换己方言辞中透露出的的象和比,对方一定有反应的言辞,然后己方再返回来听。总之,想听到对方的声音,己方反而先要静默;想让对方张开,己方反而先要收敛;如果想升高,己方反而要先下降;己方想取得,反而先要给予对方好处。要让对方“开”而露出实情,就通过“象”和“比”综合使用的办法,来驾驭言辞。声音相同就会彼此呼应,看法一致就会走到一起。
为了得到自己志同道合或者明君欣赏,要多少缜密的心思,要多少严阵以待,其实每一个人活得都不轻松,也许成熟和世故都已经刻在每一个人的思想体系里,只是现实中我们并不明朗。
反应说四
其实读《鬼谷子》,是一件很烧脑子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归纳两个词,实情,驾御。如果我们真正的得到实情,那么还是能够驾御得了各种突发事件,请不要太恐惧,因为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尤其是内心的隐秘。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反应法,或者用在此处,或者用在彼处,或者用来侍奉上司,或者用来驾驭下属。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听到实情或不实之情,知道与己方是同或是异,能够看出对方是真诚或是伪诈。对方外在的身体行动或者内心的喜怒,都与反听之法相合拍,也都由反听之法来掌握它的规律。所有这些,都以己方要先做好准备为法则。用“反”来求对方回应,然后观察对方的真实意图,所以用这种方法。己方要平心静气来听对方的言辞,察明事理,议论万物,分别好坏。即使不是这个事,也可以从同类事物的微小征兆来推理认识此事的类别、实质和发展趋势。这就像钻到人的心中来探测人一样,知悉对方的能力,捕捉对方的意图。这种方法就像螣蛇所指祸福不差,后羿发箭必定命中那样百验不失。
以反求复,平心静气的听,因为我们不可能都听到我们想听到的话,我们不是特别伟大的人,所以不要期待别人的赞美,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反听,观察对方的外部表现,观察对方的真实意图,做好应答的准备,这是要多么强大的心理。如果面对的是自己喜欢信任的人,还好,如果这个人让自己厌恶,还要坚持这样对待,是不是太违心了,但是这种违心以谋生、谋划为终极目的,就不那么难对付了。
反应说五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为生而谋动,为生而谋静。但是我们的谋划里,是否都是有效的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所以,从“知”这个角度来说,首先是从己方开始,只有先自知然后才能知他人。自知与知他人,就像比目鱼一样,是两两并列而行的。对方一现形,就像光一样显露出来,己方就像影子一样,立即捕捉到对方的实情。己方做到了自知,在观察对方的言辞,从中得到己方想要的东西时,就像磁铁取针,舌头从炙肉中褪出骨头一样容易。己方给予对方的少,而得到对方的实情却是又多又快。无论用于“阴”或者“阳”的情况,“圆”或者“方”的事物,都可以得心应手。如果未见到对方实情,则说一些迎合对方的话,引导对方说出实情;如果得到对方实情,那么就按照己方已经设计好的对策去行事。是进还是退,都是据此来定夺。总之,己方如果不先定,那么就不能驾驭对方。如果在己方未定的情况下仓促行事,那就是忘记得情的规律。己方先定然后来驾驭对方,做到计策谋略不露行迹,对方找不到识破己方的任何缝隙,这是获得对方实情的最高境界。
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对策,这个看起来没有那么难,难就难在我们很难看清真相,真相在哪,如果我能掩盖,那么别人为什么不能掩盖呢?世事纷纷一局棋,输赢未定两争持。须臾局罢棋收去,毕竟谁赢谁是输?
不管我们今生能否谋求那么多,唯愿岁月静好,花开正浓,你我春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