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6.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
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9.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10.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11.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12.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
1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
14.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15.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
1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17.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
1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19.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荀子
20.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子
21.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墨子
22.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墨子
23.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
24.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
25.
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26.
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韩非子
2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
28.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
29.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孙子
30.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
31.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
32.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未笃也。
——列子
33.
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列子
34.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列子
35.
36. 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鬼谷子
36.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鬼谷子
37.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
38.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晏子
39.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
40.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吕不韦
41.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司马迁
42.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
43.
治国之难,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惩恶才能扬善,所以想要根除私斗,惩治凶犯决不能手软。
——商鞅
44.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刘安
45.
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
46.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王充
47.
君之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申不害
48.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文子
49.
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
——文子
50.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
(编辑丨熊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