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孙子兵法》第八讲: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凡是打仗,一定要“以正合,以奇胜”,缺一不可。以正合,就是以正相合。比如双方对阵,对方摆好阵势,我方也和对方面对面摆好阵势。这就是标准的以正合。这是古代战争的一种常规战法。但如果想打败对方,光是这样中规中矩的列阵还远远不够,必须在开战之后出奇招才可以胜敌。

比如井陉之战,韩信背水列阵,与赵军对峙,这就是正,是赵军表面看得见的对阵。而在此之前,韩信派了两千轻骑兵埋伏在赵军大营附近,当赵军出营与韩信大部队交战的时候,这两千轻骑兵乘虚攻入赵军大营,拔掉赵军的旗子,换成汉军的旗子。等赵军回营的时候,以为赵国已经被打败,慌忙逃跑,结果被韩信里外夹击,打得大败。在整个战役当中,这两千轻骑兵就是奇。

而韩信列阵于河边,并不合常规,也是一种正中有奇。两千轻骑兵在得手之后,变成两面夹击的主攻力量之一,又从奇变成了正。这就是正中有奇,奇中有正。

所以,孙子说:“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韩信的用兵正是如此,可以说是深得《孙子兵法》的精髓。这种变化的循环往复、首尾相接,孙子用日月和四时来做比喻:“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太阳的运行,不论是以年为单位,还是以日为单位,都是一个“终而复始”的过程。以年为例,从地球的视觉上看,太阳的直射点夏至时来到北回归线,冬至时又到了南回归线,每一年都在重复这个过程。而从天球的角度上看,则是在黄道中循环往复地运行。月亮则以一个月为周期,从缺到圆,再从圆到缺,按照这个规律周而复始地运行。

四季也是一样,春夏秋冬循环往复,草木则根据季节的变化,重复着枯荣死生的循环。

……

而战场上奇正的变化也是一样,奇正相当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由阴阳而产生五行的无穷变化,所以,孙子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五味之变,不可胜尝;奇正之变,不可胜穷。这就是孙子用五声、五色、五味来类比战争中的奇正。五声的变化可以构成无穷无尽的旋律,五色的变化可以构成无穷无尽的色彩,五味的变化可以构成无穷无尽的口味,而奇正的变化则可以构成无穷无尽的战法。

……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势的能量有多大?我们都知道石头遇水则沉,但是如果水流湍急,水势浩大,就可以把石头漂起来,这就是势的能量。鹰隼一类的猛禽捕杀猎物,能做到迅疾凶猛,一击致命,是因为掌控了顺势而为的节奏。

孙子在这里讲到了一个势和节的概念,势代表了一种方向,这是一种带有力量的方向,有很强的冲击性,所以,不论是道家的学说,还是《周易》的学说,都强调了顺势而为。战争同样符合这样的规律,一旦趋势形成,就必须利用这样的趋势顺势而为。而势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节的问题。节最初的义项是指竹子的节,古人用竹节来象征万事万物的节奏,顺势而为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节奏的把握。五声的变化有它的节奏,五色的变化也有它的节奏,有了节奏,才有了种种变化当中的美,而战争的美学同样需要把握节奏感,而节奏感往往是无形的或者隐形的,需要体验的积累和悟性的显现。

所谓势险,比如孙子所说的“决积水于千仞之溪”,也就是要有高度的落差,有了巨大的落差,才会显现出势的威力。这个险,就是指这种落差。

所谓节短,是说节奏的时机往往就在瞬间,啪地一下卡准了,问题就解决了。就像竹节一样,卡在两段竹秆之间。

势和节的关系,孙子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彍是拉满弓弦。弩是用机括发射箭的弓。机,就是扳机。那么势就是拉满弦的弓,而节就是发射箭的扳机。拉满弦的弓积攒了势的能量,扣动扳机,就可以把势的能量发挥出来,对敌人施以致命打击。这就是势和节之间的关系。

……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纷纷纭纭,我们可以理解为旌旗交错的样子,这是战场上一种混乱局面的表现。但是在这种混乱局面中作战,要想获得胜利,就是处乱而不乱,敌人乱、阵势乱,但我方的作战节奏却不可乱。

浑浑沌沌,也是一种混乱局面。但是浑浑沌沌透露出一种即将破茧成蝶的感觉。因为浑浑沌沌,也是天地生成之前的一种态势。果然,孙子说:“形圆而不可败。”圆是中国古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因为圆所以才旋转,因为圆所以才周而复始,因为圆所以生机勃勃。所以,中国人历来不崇尚直来直去,中国人崇尚的是周圆。

在浑沌的局面中保持心中的形圆,则可以在浑沌中进退自如,从而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保证本方不会被打败。

孙子接着讲到三对阴阳组合,分别是治和乱、勇和怯、强和弱。治从乱中来。勇从怯中来。强从弱中来。没有乱就没有治,没有怯就没有勇,没有弱就没有强。阴阳互根互生,是同一事物的两个相反的面,就像手心手背,就像一枚硬币正反两面,没有其中之一,另一个也无法存在。这是古代中国根本认识论之一。所以即使处在乱的状态、怯的状态或者弱的状态,也不需要惊慌,因为它们分别是治之母、勇之母和强之母。这才是孙子想要表达的主旨。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奇正  奇正词条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词条  不可  不可词条  
国学

 二十四史大全

二十四史大全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