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达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褅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可以算是天下孝道的榜样。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孝道,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遗志,善于继续先人未完成的功业。从这一点来看,为人父母者须有“高远之志”,以指导后人,这也算是父母之教吧,如果父母都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那么怎么去教导子女,怎么给子女带头?
在春秋两季祭祀的时节,整修祖宗庙宇,陈列祭祀器具,摆设先王遗留下来的衣裳,进献祭祀应时的鲜美食品。当然在今天怎样去表达内心对先人真挚的怀念,需要认真思考一下,献花、扫墓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正如《论语.八佾》中孔子回答林放关于“礼之本”时候说的“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关键在于能够“正心、诚意”。
接着孔子谈了《周礼》对于等级管理的意义,按照宗庙祭祀的礼制,把父子、长幼、亲疏的次序排列出来;把官职爵位的次序排列出来,就能将贵贱分辨清楚;在众人劝酒时把执事职位的次序排列出来,就能将才能的高低分辨清楚;晚辈必须先向长辈举杯,这样祖先的恩惠就会延及到晚辈,宴饮时按头发的颜色来决定宴席坐次,这样就能使老小长幼秩序井然。当然这种亲疏、贵贱、高低、远近、长幼、上下的次序,也是封建社会家天下的伦理规范的重要基础,也是以礼治国的重要手段。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封建社会的君权传承就是基于孝,子孙继承先人的遗志,登上他的君位,施行先人倡导的礼教文化,演奏先王时期的乐章,敬重先人所尊重的人,爱护先人所亲近的人,事奉先人如同他在世时候一样,这就是以孝治天下。
关于“禘”,在《论语.八佾》中孔子曾批评说“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鲁国的文化已经衰退的不像样了,当有人问题关于“禘礼”的事情时,他又说“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并指了指自己的手掌。这就是司马光所说的“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首先要把管理的层级架构、职责权限、规范制度弄清楚,否则管理就无从谈起,这就是“禘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