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鉴是古典名著,其中阐述了很多为人处世,尤其是与小人相处的方法论,讲得很透彻,可以说在《荣枯鉴》作者把小人彻底解剖了一遍。下面我们看看这章——交结,主要讲了如何用人,以及敌人和友人的转化,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是尊贵的人,什么样的人是低贱的人。以及人性中喜欢的和讨厌的是什么,君子为何总是输给小人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交结卷四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
(智慧的人不拒绝贤能的人,明智的人不放弃有恶的人,像宋江一样,三教九流都用,刘邦也是,善恶都可以用才是明智的人)
聪明的人要会借力,借力才能省力,而贤能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是可以借力的对象,所以不要拒绝使用他们,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心明的人不远离恶人,因为恶人总是会有的,要学会如何与恶人交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与其结交的问题。了解恶人才能利用恶人。知道恶人的弱点,就给自己多了一层保护屏障。
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因为顺着恶人则可以成为朋友,反者就是敌人,敌人和朋友常常会相互转化)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就是这个意思,这点三国时候的蜀国和吴国是典型的例子,曾经一起联合起来抵御曹操的百万大军,从而赢得了赤壁之战,从此三分天下。这是友,后期由于利益问题,又双方有变为了敌人。让曹魏占了便宜,蜀国从此衰落。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
(以善于识人为贵,以培养悭吝小人为贱)
齐桓公的奖励方式很特别,管仲变法取得了成就,但是齐桓公第一个奖赏的是管仲的老师,第二个奖赏的是推荐管仲的人,最后才是奖赏管仲。这就是贵以识人者贵。
后面那句话,就是培养小人的人,就是增加了自己的恶业,贱上加贱,所以是最贱。
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不自贵,不自贱,那么贵贱就转化了)
为什么不自贵,因为你的贵是因为别人的存在而显贵,如果你强调了自己的高贵,你就等于是在说别人很低贱。这肯定不受欢迎。
同理,如果你自贱,也就默认了别人的高贵,这种虽然是作践自己,也是不受欢迎啊。
贵贱因为相互的存在而存在,如果不强调一面,就自然不会改变局面。如果都不认为高贵,都不认为低贱,那么就不会出现贵人欺压别人,和低贱的人妄自菲薄的局面了。
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矣。
(高贵的人不欺负低贱的人,低贱的人不尊贵高贵的人而自我贬低,贵贱就能长久)
所以,自己知道自己很高贵,但是不因此作践别人,比如说别人多么下贱,多么不如自己,甚至各种侮辱。自己低贱,但是不抬高别人,这件彼此都能在各自的位置上得到平衡,这里的久,很微妙,意思是说,你高贵,但是作践别人,那么你也高贵不多久,如果你低贱还抬高被人,那么你也会丢掉这个位置,走人生的下坡路。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
(人性喜欢别人愚蠢而自己聪明,展示自己的笨,才是谋虑深远)
这个是人性的弱点,解释了为什么不自贵的根本原因。就是别人不喜欢周围的人比自己好,不肯承认自己是个很差的存在。如果知道这点,做到大智若愚,就能在自己谋划的路上走得更加宽阔。
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非止。
(人忌恨别人聪明而自己愚蠢,智慧不潜藏,危害就不停止)
这里和上面的都是差不多,但是作者给出了一个忠告,太聪明了的人不注意掩藏锋芒,会招来杀身之祸,比如三国里的杨修,自作聪明,暴露了曹操的军机,当斩。其实不隐藏锋芒还有一个害处是招来嫉妒,人被别人嫉妒,自己是要检讨的。不能只怪别人。
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聪明的人不会接触愚蠢的人,与愚蠢的人接触不会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跟别人结下怨恨,结仇的人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
孔子说:不友不如己者,聪明的人喜欢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人以群分,大家至少在一个水平上下,或者你比我好,我和你交往才有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是人性。聪明的人和疯子在一起,久了自己也会疯。聪明的人也不要因为自己聪明,就好像能对付所有人,和别人有深仇大恨了,别人也不会因为你聪明就害怕你。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致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道德高尚的人用仁义去交往,只是忧虑自己的仁义达不到尽善尽美。小人喜欢耍阴谋诡计去交往,只是担心阴谋诡计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没办法胜过小人,吃亏的原因就在于这个。)
面对小人,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当然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这样是最好的选择,触犯了原则还是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