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名句漫谈: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

《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粗的树木是从小树苗成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土堆建起来的,长达千里的路程是从脚下开始的。巨大的成就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唐代的白居易进一步阐发了这个道理:“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白居易不仅强调“千里始足下”,还强调“行之贵日新”,也就是说在每一天的努力积累中,都要有新的收获、新的思考、新的进步,如果只是毫不思考地日复一日重复已经习得的技能,那并不是敬业,所追求的志向也不可能成功。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很高,一篇《兰亭集序》至今仍被奉为古今第一书法。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于父亲王羲之教导王献之练习书法的过程非常生动地体现出了“千里始足下”,以及“行之贵日新”的道理。

王献之自幼聪明,年少时便写得一手好字。有一次,王羲之看到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他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但是献之握笔很牢,笔没被抽动。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里很高兴。还有一次,王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顺势在扇面上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牛,又得到了众人的夸奖。一次,王献之在书房墙上写了“方丈壁鹤”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受到父亲王羲之和亲朋好友的称赞。就这样,王献之逐渐产生了骄傲情绪,常常不专心练习书法,独个儿跑到外面去玩了。王羲之知道后,就到屋前宅后、小山旁去寻找,原来他一个人在山脚下一个小池边捉鱼呢!王羲之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将他一同带回到书房里,关切地问:“献之,这几天练字了吗?”王献之回答说:“父亲,我练了。”随后,王献之自信地将练的字一张张给父亲:“父亲你看了就明白。”

王羲之翻阅了几张字,发现王献之写的字比以前退步了。王羲之于是严肃地说:“献之,写字并不难,但要把字真正写好可不那么容易,要下苦功啊! 古人云:‘事贵有恒,学无止境。’”王献之好奇地问:“父亲,我究竟要练多久才行呀? ”王羲之听到这里,站起身来,走到窗口,用手指着院子里的大水缸说道:“你写完这十八缸水,字才有根骨,才能站稳脚跟。”

一天,王献之问母亲郗氏说:“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只是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王献之又问。母亲还是摇摇头。王献之急了,问母亲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母亲说:“你要记住,你父亲要你写完院里这十八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骨血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王献之心中不服,一咬牙又练了五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呈给父亲看,希望听到父亲的赞扬。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却都不满意,一个劲地摇头。直到翻到一个“大”字,父亲才略略有了些满意的神色,并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王献之又将这些字抱给母亲看,说:“我又练了五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帖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三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彻底泄气了,垂头丧气地说:“难啊!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练好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耐心地对他说:“孩子,练字须下苦功夫。你父亲年轻的时候,先用四五年时间虚心临摹诸家的字帖,把别人的特长尽皆融会贯通,然后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了练字,你父亲不管走路还是休息,一直用手在身上一横一竖地比画着,揣摩字的笔画结构。日子长了,把衣服都磨破了。他在练习书法时,因为写完字常到一个池里洗笔和砚台,后来池水全变黑了。他练字练得入了迷,连饭都忘了吃。有一次,家里人把蒸馍和蒜泥放到他面前叫他吃,可我到书房一看,只见他拿了一块蘸了墨汁的蒸馍正在吃呢,弄得满脸乌黑。他一心想着练字,以至于错把墨汁当蒜泥了。孩子,做任何事都不能好高骛远、骄傲自满,一定要勤恳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行啊。”

王献之听了母亲的教导,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更加勤奋写字,一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王献之的书法终于大有长进。王羲之见了很高兴,于是更加悉心教导,并亲笔写了一本《乐毅论》让他临慕。王献之用这18缸水磨墨、洗笔、洗砚,刻苦练习写字,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练,终有所成。这一天,献之趁父亲外出,写了一幅字贴在墙上。王羲之回来一看,以为是自己写的,可想了半天也记不起是什么时候写的。一问,才知道出于儿子之手。这次他终于对儿子露出了赞赏的微笑。

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为练字用尽十八缸水,终能在书法上突飞猛进。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今绍兴兰亭一座三角形鹅池碑亭,据传碑上“鹅池”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鹅”字是王羲之的亲笔,“池”字是王献之的手笔,两个字俊美飘逸不分高下。

《后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乐羊子外出求学,一年后就回来了。妻子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在外面待久了,想念你,所以就回来了,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妻子于是拿着刀到了织布机前,说:“这丝绸是从蚕茧中抽丝,在织布机上一点点织成的,从丝线开始累积,达到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终于成为一匹。今天如果割断正在织的丝绸,那么之前的功夫就都白费了。您积累学识,应当每一天都有所收获,来增长自己的德行,如果中途就回来,与织布半途而废有什么区别呢?”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是惭愧,于是重新回去求学,七年都没有回来。无论是练字、求学还是坚守事业,都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一定要持之以恒,每一天都有所积累,有所收获,这才是成功之道。

评说

古人家训中常常以“读书贵有恒”来训诫子孙,如叶梦得在《石林家训》中说:“旦起须先读书三五卷,正其用心,然后可及他事。暮夜见烛亦复然。若遇无事,终日不离几案。”叶梦得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劝诫子孙不可荒废了读书上进。对于叶梦得而言,读书不仅仅是增长学识,也是修炼德行,心性的培养需要日复一日的熏陶,不是短时间突击所能够达到的效果。无独有偶,曾国藩在《家训喻纪泽》中说“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也是在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山  高山词条  微尘  微尘词条  足下  足下词条  千里  千里词条  名句  名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