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乾坤大略》第一卷:兵起先知所向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古国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源远流长,浩瀚恢弘,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兵书战策,更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皇冠上的宝石”,凝聚着我国众多先贤的智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华章。我国的兵书战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反对天命、注重人事、实事求是、总揽全局、预测发展、掌握实情、权衡厉害、积极能动、因利制权、求实超前、扬长避短、政清民本、辩证唯物是我国兵法最基本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基石。这也是我们辩证的继承并借鉴这些古老的兵书战策的智慧、从事各项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认识路线、指导原则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古老兵书的智慧日久弥新的现实意义所在。除了军人,今人绝大多数已经无需考虑什么王霸大业,行军布阵之类的东西,但这些兵书战策的哲学思想则可以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当然也要认识到我们这些古老的兵书战策中也有着一些谶(chèn) 纬(wěi)(巫师方士预言吉凶的谶书和纬书)灾异、专制愚民的思想存在,我们不妄谈糟粕,但也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些先贤的时代局限性。

我们将在此系统的展示原汁原味的中华兵书战策,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古书流传年代久远,错漏之处在所难免,特别是对于古代军事理论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的解读必然不能尽如人意,在此谨祈读者和方家指正,同时也将采用一些古代和现代注家的研究成果,在此特向这些方家致敬!

我们首先要展示的是明末王余佑先生所著的《乾坤大略

《乾坤大略》是一部专讲战略的军事著作。《乾坤大略》的指导思想是专论大端,即专论“王霸大略”。览天下之大势,求帝王之得失成败,阐述逐鹿问鼎、扭转乾坤的大方略。对于这一性质,作者王余佑明确指出:“此非谈兵也,谈略也。”“至于选将、练兵、安营、布阵、器械、旗鼓、间谍、向导、地利、赏罚、号令种种诸法,各有专书,不在此列。”

从先秦至清代现存的兵书共有二千一百五十余部,其中以兵法和兵略两类最受世人注重。兵法类阐述用兵理论,以理论水平见长;兵略类记述用兵史实,以切合实用见长。

谈兵与谈略有很大不同。前者千端百计而变化无穷,后者则仅出数端即可明见端倪,甚至胜负立判。朱熹《朱子语类》在评论张良时说:“子房皆老氏之学,如峣关之战,与秦将连和了,忽乘其懈击之。鸿沟之约,与项羽讲和了,忽回军杀之。这个便是他柔弱之发处,可畏可畏!他计策不须多,只消两三次如此,高祖之业成矣。”同样,诸葛亮的《隆中策》其实也只有“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东连孙权,北伐曹操”数策,却是蜀国始终贯彻的方针。古代兵家运筹,一向只画上中下三策,虽只两三端,一经运作,天下得失立见。不过当时虽是如此,对于需要借鉴的后人来说,两三策毕竟太过简易。《乾坤大略》共十卷,将天下成败剖析为十事,也就是十大方略。十大方略不仅互不重复,最重要的是它们还各有先后次序,必须依次而行,不可以超前,不可以打乱,不可以增减,不可以颠倒。这十大方略是:一、兵起先知所向;二、兵进必有奇道;三、初战决战为上;四、决胜在于出奇;五、略地莫过招降;六、攻取必于要害;七、据守必审形胜;八、立国在有规模;九、兵聚必资屯田;十、克敌在勿欲速。十大方略不是可以更番尝试的十样招式,而是保举王业自始至终克成其功的一盘完整的棋局。就此一点而言,此书确实具有不同于一般兵书的特殊价值。

作者王余佑,字申之,一字介祺,号五公山人,卒后门人私谥文节,世称文节先生。明末清初人,生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卒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享年七十岁。其先世为小兴州(今河北栾平北)人,本姓宓(mì),自八世祖时移居直隶新城,入赘于王氏,所以改姓王。王余佑的父亲名延善,字维婴。伯父名建善,字恢婴。有一兄一弟,兄名余恪(kè),弟名余岩。在崇祯十三年(1640)以前,王余佑已被过继给伯父为嗣子

该书所引均为信史,源出古人的实战。时间上起春秋,下至元代,地域则包括中原、三晋、关陇、燕赵、吴越、荆楚、巴蜀各大区,可以说是囊括了古今四方。大凡六合之内,秦鹿(项羽巨鹿之战,秦末,项羽帅数万楚军在巨鹿破釜沉舟,大战秦将章邯、王离所帅四十万秦军,秦军主力尽丧,至此名存实亡)之隐显,九鼎(传说大禹集九州之铜,铸九鼎,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天命所归)之轻重,已尽在其掌握之中。汉代藏书于秘府,东平王向汉宣帝上书求《太史公书》,大将军王凤说:“《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jué)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许。”唐代唐太宗命李靖(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教侯君集兵法,侯君集奏曰:“李靖且反!兵之隐微,不以示臣。”唐太宗责备李靖,李靖说:“方中原无事,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而求尽臣术,此君集欲反耳!”《乾坤大略》实在也是这样一部不可随意宣泄的秘书。杜越一见此书,慨叹道:“此草庐中事业也!”王源也曾评论说:“此诸葛武乡(诸葛亮)之流也!”足见此书之重要。

王余佑生长于幽燕之地,自幼受性理实学的熏陶,又遭逢明末与阉党斗争和明亡的激变,故其为人颇有燕赵慷慨悲歌之遗风。其治学则以性理为根本,以实学及物为主旨,以明体达用为宗,以间邪存诚为要。其治身心专以诚敬为主,其于日用专以躬行实践为事。待人则教以忠孝,和易简谅,对己则立身孤介,刻苦砥(dǐ)砺(lì)(磨刀石,引申为磨炼),喜通任侠,敦尚气节,有古独行之风。王余佑顷重实学,王余佑的实学才能在当时已被誉称为有本之学、王佐之才、命世之才、王霸大略、足以安民济世。李兴祖说:“从来讲理学者弊在拘方而不适用,谈经济者流为功利而不入于纯”,王余佑则能“本理学为经济,明体达用一以贯之”。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

王余佑早年跟随孙奇逢学兵家言,以学习《孙子兵法》为主。他跟随鹿善继受学,鹿善继曾协助兵部尚书孙承宗镇守榆关四年,有兵书《车营百八叩》传世。明末清初时,军事问题已成为注重实学的一派儒士所共同关心的焦点,王余佑对于兵法战略的研究,就是在当时传统和风气影响之下进行的,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王余佑一生著述除《乾坤大略》外,还有《居诸编》十卷、《诸葛八阵图》一卷、《万胜车图说》一卷、《兵民经略图》一卷、《十三刀法》一卷、《文集》三十二卷,《涌幢草》三十卷,以及《认理说》、《前著集》、《通鉴独观》、《茅檐款议》等。《居诸编》汇集古人经世之事而成,据《乾坤大略总序》所说"十年间胸中垒块悉谱之于《居诸编》一书"等语,当是作者较为注重的一部书。

《乾坤大略》原文

第一卷、兵起先知所向

兵之未起,其说甚长,不必详也。已起矣,贵进取,贵疾速。进取则势张,疾速则机得,呼吸间耳,成败判焉!此不可不知所向也。而所向又以敌之强弱为准:

敌弱,或可直冲其腹;敌强,断宜旁翦(jiǎn)(剪)其支,此定理也。翦其支者云何?曰:避实而击虚也,乘势而趋利也。避实击虚,则敌骇不及图(预谋,打算),

如自天而下。乘势趋利,则我义声先大振,而远近向风。①不观唐太宗之趋咸阳乎?进乃胜矣。②不观黥布之归长沙乎?退乃败矣。微乎!其不可以一瞬失也。

王霸大略,此其首矣!故不惜备录之。知其说者,夫固无余蕴(谓藏于其中而未全部显现)焉耳。若夫一时之利钝,一事之坚瑕(强弱),又何足云!

①(李世民浅水原之战,武德元年(618)六月,大唐初立,在金城(今兰州)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举进兵泾(jīng)州(今甘肃泾川、灵台、镇原一带),唐以李世民为元帅率兵拒薛。七月,李世民因患疟疾,将唐军指挥权交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二将轻敌出战,与薛举战于浅水原,刘、殷惨败,李世民兵退长安。八月,薛举死,子仁杲(gǎo)继位,居折墌(zhí)城(今长武境内)。九月,唐军再次出战,两军在浅水原相持六十余日,李世民出奇兵大获全胜,俘薛仁杲等,西秦遂灭。唐在此建昭仁寺并树碑以纪武功)

②(指鲸布反汉,败归长沙事。刘邦称帝,淮南王英布(即鲸布,因受过鲸刑,人称鲸布)成为异姓诸侯王之一。英布治下地区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汉十一年(前196),吕后诛杀淮阴侯,英布恐惧。这年夏天,汉王诛杀梁王彭越,并把他剁成了肉酱,又把肉酱装好分别赐给诸侯。送到淮南,英布正在打猎,看到肉酱,更加害怕,暗中使人部署,集结军队,守候并侦察邻郡的意外警急。

英布因怀疑爱妾和中大夫贲(bēn)赫有淫乱关系。贲赫惊惧,借口有病不去应班。英布更加恼怒,就要逮捕贲赫。贲赫要告发英布叛变,就坐着驿车前往长安。上书告变,刘邦看了他的报告,找萧何商量,萧何说:“英布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恐怕是因结有怨仇诬陷他。请把贲赫关押起来,派人暗中验证淮南王。”英布见贲赫畏罪潜逃,上书言变,本来已经怀疑他会说出自己暗中部署的情况,汉王的使臣又来了,有了相当的验证,就杀死贲赫的全家,起兵造反。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皇上就释放了贲赫,封他做了将军。

谋士薛公告诉刘邦。“英布造反不值得奇怪。假使英布计出上策,山东地区就不归汉王所有了;计出中策,谁胜谁败很难说了;计出下策,陛下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刘邦说:“什么是上策?”薛公回答说:“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领鲁国,传一纸檄文,叫燕国、赵国固守他的本土,山东地区就不再归汉王所有了。”刘邦再问:“什么是中策?”薛公回答说:“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占楚国,吞并韩国占领魏国,占有敖庾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谁胜谁败就很难预料了。”刘邦又问:“什么是下策?”薛公回答说:“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身跑到长沙,陛下就可以安枕无虑了。汉朝就没事了。”刘邦说:“英布将会选择哪种计策?”薛公回答说:“选择下策。”刘邦问:“为何?”薛公说:“英布本是原先骊山的刑徒,自己奋力做到了万乘之主,这都是为了自身的富贵,所虑不顾及当今百姓及后世子孙,所以他会选用下策。”

结果真如薛公预料的,鲸布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出逃,死在富陵。英布渡过淮河攻打楚国。楚国调动军队在徐、僮(zhuàng)之间和英布作战,楚国分兵三路,想采用相互救援的奇策。有人劝告楚将说:“英布擅长用兵打仗,百姓们一向畏惧他。况且兵法上说:‘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和敌人作战,一旦士卒危急,就会逃散。’如今兵分三路,他们只要战败我们其中的一路军队,其余的就都跑了,怎么能互相救援呢!”楚将不听忠告。英布果然打败其中一路军队,其他两路军队都四散逃跑了。

英布的军队向西挺进,在蕲(qí)县以西的会甀(zhuì)(今安徽宿州市大营镇)和刘邦的军队相遇。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就躲进庸城壁垒,坚守不出,见英布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上恶之,和英布遥相望见,对英布说:“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说:“我想当皇帝阿!”皇上大怒,随即两军大战。英布的军队战败逃走,渡过淮河,几次停下来交战,都不顺利,和一百多人逃到长江以南。

英布原来和番县令通婚,因此,长沙哀王吴回(吴芮之孙) 派人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了英布。)

编者按:兵起先知所向是《乾坤大略》第一卷,意思重要而简明,就是说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大事)一旦决定,就当“兵贵神速”的去执行。而且首先是要方向正确,只要方向正确,不用在意一时成败,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因为只要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最终会到达目的。就如同李世民的浅水原之战,方向正确了,最初惨败,但终归笑到了最后。如果方向不正确,就是一时一地获胜,但终究会以败亡收场。因为方向错了,目标错了,你越努力,离目标就会越远,就如同鲸布,方向没有选对,选了薛公所说的下下策,虽然最先有所收获,但终归败亡(方向和目标,比努力和实力更重要)。至于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和如何避免选择错误的方向,如何判断敌人(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方向在哪里?请您继续关注《古国兵略》!

第二卷、兵进必有奇道且听下文分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先知  先知词条  所向  所向词条  大略  大略词条  乾坤  乾坤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