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瓷的器型——方枕、小长方枕、叶形枕

枕为荐首之物,凡夜寐小憩不可或缺。古时枕有软硬两类,软枕当为以织物填充香料或植物而成,如古诗中所谓“花枕”、“沉香枕”、“丁香枕”之类,因实物难存,其源难溯。硬枕是历代诗词中提到的“琥珀枕”、“水精枕”、“石枕”、“瓦枕”、“金枕”、“玉枕”、“瓷枕”等,《诗经》中有“角枕粲兮,锦衾烂兮”的描述,说明先秦时代已有角制或以角为装饰的硬枕。历代留存或考古发现的硬枕中,则以陶瓷的质地为最多见。

瓷枕创烧于公元7世纪,唐代已经开始流行,尺寸较小。宋金元是瓷枕鼎盛时期,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装饰工艺丰富多彩,至明清式微。今天介绍三种时代性较强的瓷枕。

第一种:方枕

主要流行于唐代,以三彩为多,尺寸较小。造型为正方形,见棱见角,彩釉绚烂夺目。如河南洛阳关林唐墓出土的三彩方枕(图1)、辽宁省朝阳机械厂唐墓出土的三彩方枕(图2)。

图1

图1

图2

第二种:小长方枕

主要流行于唐代,各窑均有烧制。如绞胎小长方枕,造型厚重质朴,枕面微凹,略大于枕底,枕的转折处多呈圆弧形,故宫博物院藏的唐代巩义窑绞胎枕(图3)、山西省朔州市出土的唐代绞胎枕(图4)比较典型。绞胎是唐代创烧的一种特殊的陶瓷装饰工艺,用白、褐两色(或多色)陶土相间揉和,按需拉坯成型,或者切成片状作镶嵌,然后罩釉烧成。

图3

图3

图4

湖南省长沙博物馆藏的唐代长沙窑白釉绿彩叶纹枕(图5),小长方形,边角亦圆润。

图5

图5

江西省高安七星堆出土的唐代寿州窑黑釉漏印花对蝶纹小长方枕(图6),枕面微凹,底部稍外凸,四边棱角分明,于一角开有圆形小孔一处。枕两端用寿州窑特有的漏印花技法,饰对蝶纹图案各一组,其间黑白相映,色调典雅,颇有特色,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图6

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代越窑秘色小长方枕(图7),胎质细腻,釉色青润如玉,虽然多有变形,仍不失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图7

图7

第三种:叶形枕

主要流行于北宋时期,荷叶形枕面,下接五边形或者方形台座,装饰方式比较丰富,定窑和磁州窑多有烧制。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出土的北宋白釉印花叶形枕(图8),白胎,胎体厚重,胎质细密坚致。白釉光洁而泛青。枕面印花卷草纹,壁面外模印开光动物纹。

图8

图8

上海博物馆藏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把莲纹枕(图9),枕面用剔黑工艺饰莲花荷叶各两组,加上宽厚的黑边,整体纹饰给人一种黑白分明的醒目感。剔黑是磁州窑较为复杂的装饰工艺,其步骤是先在胎体上涂一层白色化妆土,待晾干后再涂一层黑色化妆土,根据纹饰需要剔去多余的黑色化妆土,达到白地黑花的装饰效果。难点在于剔去表面多余黑色化妆土的同时不能划破下层的白色化妆土,所以要求工匠必须手法精湛,刀功纯熟,非常人而能为之,故磁州窑用剔黑工艺装饰的器物多为精品。

图9

图9

图9

河北省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出土的北宋白釉珍珠地划花文字叶形枕(图10),胎色灰坚致,白釉泛青灰。珍珠地划花装饰,枕面双钩文字“福德枕壹隻”,花纹内填赭褐色彩。此枕出土于观台窑二期前段地层,约为北宋中期,是迄今发现宋代磁州窑较早的文字枕。

图10

河北博物馆藏有一件井陉窑白釉戳花鹿纹叶形枕(图11),井陉窑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是历经隋至清各个时代,近1300年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有学者认为井陉窑的戳花工艺主要出现在金代,故将此枕定为金。从器型看该叶形枕的枕面较小,中间较平,两侧的弧度过渡不够自然,与北宋时期的叶形枕的确有些不同。

图11

唐代流行的方枕和小长方枕,北宋时期流行的叶形枕,造型特征明显,均有较强的时代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方  长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