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论到极致,是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而柴米油盐、人情冷暖论到极致,是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 ”
这话的最末一句是:男女情论到极致,乃是一个“痴”字!
世间真正的男女传奇也都由这个“痴”字写就,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的杨过等了小龙女16年是“痴”,世间所有的“非她不娶、非他不嫁”是痴,梁祝爱情悲剧里,祝英台的殉情也是“痴”。
比之这类“痴”,还有一种韵味不一样的“痴”,只是,相比之下,这种“痴”不是成眷属,而是终生的思念和守候,如民国时期被西方艺坛誉为“东方之笔”的张大千与同为画家的李秋君。
张大千对李秋君的“痴”,是被深藏的“痴”,而这深藏,大约也是痴的一种。
艺术大师张大千在世俗眼里是个滥情的主儿,他一生一妻三妾六情人便是他在世俗眼里“滥情”的明证。张大千的这种滥情形象,直到2004年,他和主角李秋君都故去几十年后,才随着张大千一幅被拍出天价的《苍莽幽翠图》而问世。
苍莽幽翠图
也直到这幅画被以990万元天价拍出后,它背后的故事才浮出水面。自这以后,世人恍悟:原来,这个男子竟和琼瑶笔下《情深深雨濛濛》里女主角父亲陆振华一样,是个表面滥情内里却一直深情到“痴”的男子。
《苍莽幽翠图》这幅画是张大千一生的力作也是巨作,它全长1.5米高,3.5米长,面积达48平方尺。
当时,这幅画被创作完成后,张大千便将它交到了好友谢稚柳手中,将画作交给他时,他还予以了重托。张大千之所以交给他,是因为他想让谢稚柳将这幅画带回上海参展并让在上海的知己李秋君看到。
张大千认为,真正能看懂这幅作品的只有李秋君一人,毕竟,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虽是抗战胜利,但更多的则是表达他对她的思念之情。
也正因此,张大千在这幅画的落款处盖上了“秋迟”之大印。而这“秋迟”大印,乃是张大千第一次用,他一直留着这方印却独独在此处用,自然也与这幅画作真正的背后主人李秋君有关。可惜,因为种种原因,直到李秋君过世,她也终未能看见这幅画一眼。
李秋君和张大千同岁,他和她相识与他有了一妻一妾和两儿女后的1921年。这一年,张大千和李秋君都已22岁。
彼时的张大千已经在画坛有了些小名气,而李秋君这个名门千金则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她和张大千一样,以精湛的画艺闻名。
张大千初识李秋君便是因画,当时,李秋君的父亲、富商李茂昌买来了一幅画。女儿李秋君仔细看了这幅画作后道:“这是赝品,但是仿冒者画艺了得,所以才能以假乱真。”李茂昌哪里肯信,直到张大千承认此画是他仿冒后,他才不由得惊叹起来。
李茂昌不是一个拘于一格之人,所以,他对自己被张大千“骗”一事并不计较,反而大方地和他做起了朋友。
不日后,非常欣赏张大千才华的李茂昌还将他请到了家里做客。
张大千头一次来李家时,他便被客厅一幅《荷花图》吸引住了。他走到画前边看边思索,不时地,他还凑近退远地仔细打量。李茂昌见状忙问:“有什么问题吗?”
张大千眼睛继续盯着《荷花图》答道:“画界果真是天外有天啊。看此画技法气势是一男子,但字体瑰丽,意境脱俗又有女风。实在让我弄不明白。”
显然,这幅《荷花图》成功吸引了爱画如命的张大千。李茂昌听完只笑笑不语,张大千见状道:“我若是能见得此画之主人该多好,我定要拜他(她)为师!”
李茂昌听完张大千的话当即就哈哈大笑起来,笑完后,他满脸得意地道:“好,此画主人正好今天也在,我这就让她出来。”
说话间,一个容貌清丽、身材窈窕的年轻女子便款款走到了大厅。张大千望着眼前的女子愣了下后当即恍悟:原来这妙龄女子就是画作的主人。愣了几秒后,张大千便“扑腾”一声跪倒在了李秋君跟前大声道:“晚辈蜀人张爰见过师傅。”
李秋君自画像
正是这一拜后,他和她便从此有了不解之缘。
还未及见面时,李秋君便对张大千的才华很是倾慕,如今第一次见,他便跪倒在自己的裙摆下,这怎让她不生出特殊的情愫。
她对他的才情满是赞誉,而他却坚持认为她的画作才艺远在他之上。
人世间,最难得的是懂,而欣赏、倾慕则是一种最高级的懂。两个互相懂的人,是世间可遇不可求的珍贵之遇见。打相遇之日起,张大千便对李秋君分外珍惜,而李秋君对张大千也格外爱惜。
这一跪后,张大千往来上海便常住李家。而期间的吃穿用度,也一律全由李秋君照顾。
行到此时,张大千与李秋君便早已超越了一般的男女关系。在日久的亲密接触中,情愫在两人间暗生。只是,一直以来,张大千都矜持着,这自然是因着自己已婚配的不得已。
是窗户纸,总有捅破的一天。
就在张大千在为他对李秋君的情愫纠结之时,看穿小辈间情意的李秋君二伯父李薇庄便主动对张大千道:“我家秋君,就许配给你了。”
李秋君听了伯父此言心里自然欢喜,可张大千心里却一阵纠结。
李薇庄说下这话的当晚,张大千在床上辗转难眠,他的脑子里、心间上全是李秋君的倩影和她与一起作画时的情景。对于张大千而言,李秋君不仅是他爱慕的女子,还是他心中女神一般的存在。
李秋君画作
张大千曾数次提笔想将李秋君的形象画在画上,可每次不管如何画他总不满意。这也难怪,谁能真正轻易画出自己心中女神的神韵呢?
他张大千虽然已经有了一妻一妾,可妻子曾庆蓉是母亲强塞给他的,他对她并无爱意。而二夫人黄凝素虽美貌,他与她也生了孩子、相处也算融洽,可他和她却总差了点什么。
以前,张大千不明白差的这点是什么,可此刻他却全然明白了:就是感觉。
真正对的人,她只要出现,你的世界便瞬间被点亮了。她营造的那种氛围,能让你时刻如在春风里。而只要有她在,心里想一想,整个人便也就如被注入生机一样充满了力量感。
张大千当然知道这种感觉意味着什么,可他的感觉同时也被另一种力量牵制,这种力量叫愧疚。因为人性里本能的贪恋,张大千一直未告诉李秋君自己已有妻室的真相,但他知道:纸包不住火,她迟早会知道。
想了一整晚后,张大千决定将真相告诉李秋君。坦白时,张大千心里忐忑极了,他生怕她因此而怪罪他或者从此再也不理他。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李秋君听完张大千的坦白后却并没有怪罪他只是从此后坚持与她兄妹相称。她叫他八哥,她唤她三妹。
但感情从来不是说收回就能收回,这个工笔画、仕女图画得一点不逊色张大千的女子也是如此。夜深人静时,她也会有想不通透的时候,她不明白明明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为何却偏偏不能在一起呢。
李秋君的不甘心终于在一次看张大千给家人写家书时爆发了,她看了看家书又想了想突然试探性地道:“如果他能再收一个大小姐为妾,该是福分无边了”。
张大千是个敏感的人,听到心爱之人这句看起来没头没脑实际却是明显试探的话后,他一声不吭地独自回了画室。
回到画室后,张大千便一动不动地端坐在了画室。他是想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可越是想静下来,他的脑子越是被各种如潮的思绪冲击。
张大千就这样从日中坐到了日落,又从日落坐到了天黑。
夜幕彻底盖住大地后,张大千在黑暗里闭上了眼。可即便闭上双眼端坐着,他脑子里的思绪也依旧关不住。
从张大千当时的种种来看,对他而言,李秋君的试探在他看来是给他出了一道极大的难题。如果他足够自私,他完全可以就此娶她做妾。可因为心底对她的在乎,他自私不起来。在他心底,她一直是女神一般的存在,即便自己没有婚嫁,他也觉得自己配不上她。
若他未曾婚配,那自己娶名门才女的她为妻顶多算是委屈她,可若自己在已有一妻一室的情况下纳她为妾,那可就不仅是委屈而是糟践了。
张大千深知这一层,所以,他才会在李秋君发出试探后如此纠结。
天快亮时,张大千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中隐隐看到自己和李秋君的身影。待他看清后,他整个人突然地清醒了,因为她看到了李秋君脸上满脸的泪痕。那一刻,急速睁开眼后的张大千痛苦莫名。
清晨,李秋君给张大千端茶时,张大千突然直接就此跪倒在了她面前,他几乎带着哭腔道:“三妹,抛开男女情事不谈,我一生最近的红颜知己,除你之外再无一人。但是,我若纳你为妾,将使一代才女受辱,而我也必遭天谴……”
也是在这一跪之后,张大千和李秋君男女情的可能性便彻底断了。此后,李秋君和张大千各自默契地长期保持着三米开外五米之内的距离。
喜欢便会放肆,而爱却能让人克制。“真正深入骨子里的爱,容不得半分亵渎。因为爱你,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包括你。”这,大抵如张大千对李秋君。
对于互相爱慕的男女而言,要维持男女情不难,要维持一直在男女情之外却最难。尤其,张大千和李秋君之间的关系还千丝万缕地剪不断。
其实,这一切要做到也容易,只要身为女人的李秋君把持住就行了。
在往后漫长的几十年岁月里,他和她依旧经常切磋画艺,她也依旧照顾他的生活,可他们的关系却一直未有进一步的发展,一直停留在了朋友之上,恋人以下。
或许也正是因为始终“未得到”的缘故,李秋君在张大千的心里一直是任何人无可比拟的重要。
在婚恋上,没能和李秋君携手的张大千一直是见一个喜欢一个,他还在之后接连纳了两房妾室,可他对她们的喜欢程度却似乎一直是不多不少刚刚好的状态。也难怪,这些女子在身份等等上,都是戏子等一类的存在,她们虽然都年轻貌美,却无一人与他相当且真正懂他。
越是如此,张大千对李秋君的珍惜便越甚。
任何时候,张大千心里都始终装着李秋君,就连抗战爆发时,他的第一反应也不是先去顾好杨宛君在内的妻妾们,反而是先担忧起了远在上海的李秋君。
张大千、李秋君等合影
张爱玲曾在刻画人性时一针见血地说:“眼前得到的,永远不如够不着的,朝夕相处的爱人永远比不上‘远走的爱人’”。对于张大千而言,似乎也是如此。这是人性的必然,也是李秋君一直隐忍克制的结果。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种悲剧,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这两种悲剧在张大千身上被完整演绎了,原配曾庆蓉一直未得宠爱,妾室黄凝素虽为他生育了8个子女,可最终也被他冷处理以至于以离婚收场,而另两个妾室,即杨宛如和徐雯波也都只得宠了一段时间。至于情人,就更加了。
唯一至始至终都被张大千珍视的,只有李秋君,也只有李秋君能真正完全介入他的生活。
张大千远赴敦煌写生,是李秋君的建议和鼓励。张大千云游四方时,干脆由李秋君代选门徒,徒弟们也敬李秋君为"师娘"。
张大千还曾坦言:除了画作,其他的一切事情,李秋君均可代劳。为了不使终生未嫁的李秋君感到孤独,张大千甚至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过继给了李秋君。
无论身在何方,张大千最为惦念的永远是李秋君。张大千四处游历的几十年里,竟从未与李秋君断过联系。无论走到哪儿,他总是千方百计和她通信或以其他方式联络。
正是通过信笺的方式,张大千才得以不断地表达着自己对三妹的关心和爱怜。
一次,李秋君生病时,张大千还曾写信道:“三妹,听说你最近缠绵病榻,我心如刀割。人生最大憾事为生不能同衾,而死不能同穴。你我虽合写了墓志铭,但究竟死后能否同穴,实在令我心忧。”
从这封信可知,张大千虽有一妻三妾六个情人,可他唯一想与之合葬的终只有李秋君一人。张大千一直寄希望于:生不能厮守,死后共眠。
在这封慰问李秋君病况的信里,张大千还这样吐露衷肠道:“蜀山秦树一生曾蒙无数红颜厚爱,然与三妹相比,六宫粉黛无不黯然失色。八哥今日犹记初逢时你一副可爱娇憨模样,铭心刻骨,似在昨日……恨海峡相隔,正是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啊。”
这样的话,张大千一生只同李秋君道过。
两人之间这种永不割断的书信往来,一直到1949年张大千从东南亚到南美旅居时,才被迫中断。
但即便断了书信联系,张大千也始终不忘以他特有的方式和李秋君“在一起”。每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他都会收集一点那里的泥土然后装在信封里,写上"三妹亲展"。到张大千去世时,他已经有了十几个从来没有被打开的信封。
可叹,命运弄人,张大千与李秋君自1949年分别以来,竟再未见上一面。
1973年,已经写下众多寄给“三妹”信笺的张大千前往香港办画展。画展中,当他听到心爱之人李秋君过世的消息时,他竟扑腾一声朝着李秋君居住的大致方向跪了一下。
张大千与李秋君等合影截图
这一跪,是张大千第三次对李秋君下跪。这一跪,也是他人生最长的一跪。这一年,他和李秋君都已74岁。
得知李秋君先自己而去的噩耗后,张大千竟几天几夜不能进食。也是自那以后,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此后他的身边弟子听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三妹一个人啊……"
张大千的三妹,终究是一个人了,死后,他和她终究没能如他所想那般与之“死同穴”。
1983年,李秋君过世整整十年后,张大千因病辞世。死后,他被葬在了梅丘之下,做了“梅花树下魂”。梅花,曾是李秋君与张大千合作的第一幅画,也是他和她一生之最爱。
张大千梅花图
如此说来,张大千未能与李秋君合葬,而得以葬在梅丘下,也算是老天对他们的另一种成全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