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另一种情况是,土壤中的一些矿物也会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矿化还原现象,也有形成类似根状次生矿附着在瓷器上的露胎处或易着床处,这类次生矿是来自胎外的土层中,但仍是岁月积累的证明,仍可确定其为老化痕迹。
2,古瓷釉葯是由数种物质组成,古瓷在地下年代久远会发生氧化质变,尤其处潮湿、高湿或液态环境中,釉中的易中和易溶解物质也会流失,由于重结晶及重度脱玻化质变釉面会出现糠状脱玻化油腻莹透立体状,简称糠玻透晰现象,此现象易发生于器物口沿、棱角、足底及胎釉结合处,及土壤接触面等相关部位,这种“透晰”与高古玉的通透立体现象颇相似,宋元后发现有此特征者,凡具此特征者必古无疑!有趣的是现阶段展示此类残片大家会齐声叫好,展示整器则如临大敌,万砖齐下矣!
3,瓷鉴望闻问切
眼看形体和釉色,笔法轻的朝代特。
耳听声音轻脆闷,声音长短分啥货。
鼻闻土藏碱酸造,真假别凭一时热。
巧问卖者心琢磨,买得真品才有乐。
手摸凸凹釉挡手,麻滑提重有收获。
4,看釉
通常人们将釉比做瓷器之衣,十分形象。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所有的瓷之釉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大约从战国开始进入汉,就在陶器上挂釉。早期至唐多为石灰釉,而后为石灰碱釉。唐时釉中入玉粉,后来在加玉粉的基础上,又加入玛瑙粉等稀有原料。于是自从上釉以来到民国,如果能将所有年份的瓷器上手抚摸,便会感到他们的手感是不一样的。其中有的坚如钢,如五代柴之器(其中一种);有的非常润,像宋代民汝器;有的玉质感强;有的犹如石蜡;有的从釉至胎都一种感觉,有的釉硬胎绵是另一种感觉。这都源于配料和烧制工艺。功底深厚的藏家一摸器之釉面,就能断个八九不离十。而一元配、二元配以及内入玉粉多还是玛瑙多,高人皆能明白。看釉的另一方面,是观传世痕迹。只要传世的一定有传世痕;只要是出土的,一定有土沁。当然也与材质和年代以及存放环境皆有关。
观釉的第三步是,看是否是出土器,因为只要入过土的,在器面上一定有入土的痕迹,而这里所说的入土痕,不涉及釉下,而是指釉面被地下土质中的酸与碱包裹之痕。这种痕迹,见水以后便在器表有显现,细如粉剂的尘沫状,为灰白,有涩手之感。这都是从观釉可以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鉴真论假,可提供着一定的论证依据。
5,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技术、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个性和特色,变成咱们判定陶瓷的各项根据。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杂乱的,普遍规则中寓有特别规则,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
6,不管任何媒体,学 校及其他组织,个人,书,人数多少等古瓷鉴定观,只要不符合古瓷材质老化规律表现的实际情况,也就是不以皮壳,包浆和老光的变化规律来鉴定古瓷,都不是正确的唯物观,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7,有了科学鉴定,是不是就不需要专家目鉴了呢?皇朝遗珍文化产业集团李港龙说:科学鉴定和专家眼学是双轨并行、互补长短的,科学鉴定是鉴定大概年份,但对一个瓷器的窑口、艺术风格、稀 缺性还是需要专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