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始于公元1368年,由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创立,亡于公元1644年,前后历经16帝,17朝(其中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国祚276年。
明朝皇帝,各个奇葩,有大肆诛杀功臣的明太祖朱元璋,有因肥胖而亡明仁宗朱高炽,有30年不上朝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有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而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下釉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代景德镇瓷器是非常辉煌的,尤其是青花瓷,可以算得上是明代瓷器的代表 。
【受篇幅限制,整个明代将分成上下两篇文章介绍,本篇为上篇,介绍前面八朝】
【1】 朱元璋(1328—1398年),字国瑞,濠洲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人。家贫寒,17岁的时候父、母、兄相继去世,孤无所依,入皇觉寺为僧。25岁追随郭子兴部,与元兵及各路起兵者长年作战。后称吴国公、吴王。1368年定都南京,年号洪武,明王朝从此开始。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帝
明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1.明洪武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高8.1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26.7厘 米。盘折沿,弧壁,圈足。里外青花装饰。内底菱形开光内绘竹、石、灵芝 纹,开光外绘卷草纹。内壁绘缠枝牡丹、石榴、菊花、山茶四季花卉纹。折沿 上饰青花拔白(即青花地留白装饰)忍冬纹。外壁绘缠枝菊纹,近足处绘莲瓣 纹。圈足以内无釉露胎,呈火石红色。 此盘形体硕大,青花色调淡雅,青 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纹饰构图疏朗简洁,盘心主题纹饰中的竹、石象征着 文人士大夫的高风亮节,灵芝则代表长寿,寓意吉祥。
明洪武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底部放大图
2.明洪武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高16.5厘米,口径40.5厘米,足径23厘米。 碗直口,深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一周回纹内绘折枝牡丹纹,内壁绘缠枝菊纹,口沿内外分别描绘浪花纹和缠枝灵芝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莲瓣内绘朵花纹,圈足外墙绘回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明初洪武时的青花瓷器器型大都延续元代风貌,此器就与元代枢府釉碗造型接近,但又有向后来以秀美取胜的永乐碗形演变的趋势。此碗造型硕大规整,线条比元代碗形更显圆润,所绘纹饰笔法娴熟,线条流畅。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底部放大图
3.明洪武青花暗刻龙花果纹大碗(民间收藏,有待验证)
青花暗刻龙花果纹大碗 - 民间收藏
内底
底款图
【2】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世称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明惠帝朱允炆 - 建文帝
1.大明建文年制青花蛐蛐罐(民间收藏 有待验证)
民间收藏
底款
底款
【3】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南直隶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世称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 - 永乐帝
1.明永乐鲜红釉盘
高4.2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1.7厘米。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盘口显白色胎骨,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红釉色泽鲜艳纯正,是永乐朝官窑红釉瓷作的典范。 明代永乐红釉素有“鲜红”之美称,此时的红釉瓷器继承了洪武朝红釉器制作的工艺成果,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烧成火候恰到好处,釉色鲜红明艳,完全改变了洪武朝红釉瓷红中泛黑的不纯色调。 器物的口沿映出白色胎骨,是因为烧制时,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自然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显露出胎色,这种现象俗称“灯草口”。
明永乐鲜红釉盘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底部放大图
2.翠青釉罐
翠青釉罐,明永乐,高8.5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12.3厘米。 罐广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里外及圈足内均施翠青釉,釉面莹亮润泽,色调清新淡雅,口边和足边积釉处呈青绿色。无款识。 翠青釉是明代永乐时景德镇官窑创烧的一种色泽温润、釉色青翠如嫩竹的青釉,为永乐朝所独有。均造型规整秀美,胎体致密,厚薄适中,通体青釉素裹,不另加装饰,釉面玻璃质感强,釉中隐含密集的小气泡。常见的器物有盖罐、高足碗等。
明永乐翠青釉罐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3.青花压手杯(花心)
青花压手杯(花心),明永乐,高4.9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3.9厘米。 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折腰,丰底,圈足。内外均绘青花纹饰。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体 “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腹部绘缠枝莲纹。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青花色调深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内底款识
【4】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年号洪熙。
明仁宗朱高炽 - 洪熙帝
1.大明洪熙年制青花釉里红瓷器(民间收藏 待验证)
民间收藏
款识细节图
2.明洪熙年制红釉青花开光西厢记人物双耳瓶(民间收藏 待验证)
民间收藏
款识细节
【5】朱瞻基(1399—1435年),即明代宣德皇帝。自号长春真人,明仁宗长子,在位十年(1426—1435年),庙号宣宗,谥号章皇帝。朱瞻基是明朝较有作为的一位帝王,性格活跃,修养深厚,雅尚翰墨,书法出自华亭沈氏兄弟,而能够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出之。尤工绘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无不臻妙。常将自己的画作赏赐给重臣,并于其上书年月及受赐者姓名。在位期间着力经营画院,成绩斐然。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帝
1.青花海水蕉叶纹尊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明宣德,高15.1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10.9厘米。 尊广口,扁圆腹,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颈部绘蕉叶纹,腹部绘海水波涛,海水上为如意云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蕉叶与海水纹是宣德青花瓷器上的常见纹饰。瓷器纹饰以写实与图案化布局相结合,自然而和谐。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2.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合碗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合碗,高7.4厘米,口径17.4厘米,足径9.3厘米。 碗敞口,折底,圈足。碗外青花红彩饰海水龙纹,以青花绘云及海水,红彩绘双行龙,下腹部饰凸起的弦纹两道。碗里光素无纹饰,中心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这种类型的合碗应有盖,此碗失盖。 宣德青花加彩器物比较少见,此碗造型秀美,为当时首创。所绘龙纹下辅以海浪纹饰,愈显生动。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款识放大图
3.青花蓝查体出戟法轮罐之盖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罐之盖,明宣德,高6.5厘米,面径20.5厘米,底径21.5厘米。 盖面饰4朵云纹,间以5个蓝查体梵文,是佛教种子字。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环围九9枚莲瓣纹,每瓣之上各书一蓝查体文字,中央双线圈内从左至右篆书“大德吉祥场”五字。 此应为宣德青花出戟法轮罐之盖,罐身已失。此物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款识 “大德吉祥场”
4.明宣德汝釉蟋蟀罐
仿汝釉蟋蟀罐,明宣德,高11.2厘米,口径13.6厘米,足径13厘米。 罐口底径度相若,直口,深弧腹,玉璧形底。外壁施天青色仿汝釉,釉面莹润,开细碎片纹。外底署青花楷书 “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在明代,景德镇窑仿烧宋代名窑瓷器始于永乐时期,仿汝釉只见有宣德时期的制品。宣德仿汝釉器有鸡心碗、盉碗、菱花式洗、蟋蟀罐、盘等,釉色有淡青和天青色,施釉肥厚匀净,开细小纹片,釉面橘皮纹明显,外底多署当朝年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5.鲜红釉盘
鲜红釉盘,明宣德,高4.2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12.5厘米。清宫旧藏。 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圈足内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釉色纯正,是宣德红釉瓷的代表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6.明宣德青花三友四季花卉纹笔盒
上海震旦博物馆馆藏
款识细节图
【0000000 == 承上启下的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瓷器 = 0000000】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天灾人祸不断,致使景德镇的制瓷业受到严重影响,但并未停止烧造。由于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署有正规官窑年款的这三朝瓷器,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三朝瓷器的认识模糊不清,于是曾有“空白期”的提法。后来随着实物资料的不断出土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遂对这三朝瓷器的真实面目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发现其前期继承宣德青花瓷器风格,青花发色较浓艳,图案布局较繁密;后期则开成化青花瓷之先河,青花发色淡雅,图案布局更加趋于疏朗。
【6】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励精图治,宠信王振制衡文官集团,导致宦官专权。 [1] 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 [2] 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杀明代宗和少保于谦,复位称帝,改元天顺。任用贤臣,听取纳谏,仁俭爱民, [3] 追赠胡太妃为恭让皇后,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帝/天顺帝
1.明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
青花松竹梅纹罐,明正统,高33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17.5厘米。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圈足。造型端庄饱满。通体青花装饰。颈饰忍冬纹,肩饰缠枝牡丹纹,腹通景绘月映松竹梅纹,辅以花草、坡地、灵芝等。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正统朝,瓷器的制作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青花色泽,所体现的时代风格均与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窑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风格的延续,但在生产中又有所演变和创新。正统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两种,一种为永乐、宣德时期使用的进口青料,青花色泽浓艳;另一种为国产青料,呈色较淡,为灰蓝色,这一时期使用国产青料开始居多。造型则直接继承宣德器物,器形饱满,瓶、罐类大形器与宣德时期相比差异不大,只是器物口部在正统时期略收,与宣德时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器身线条方面,正统时线条变化比较平缓,宣德时线条起伏明显。纹饰布局方面,正统器青花亦是宣德青花的延续,瓶、罐多采用三段式布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永乐、宣德时瓷器上出现的云气纹在正统朝被广泛使用,一般亦采用外粗线、里细线的画法。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2.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明天顺,高32.5厘米,口径5.4厘米,足径10.5厘米。 瓶小口,颈部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下收。通体青花装饰。肩饰海水纹及海马纹,腹绘携琴访友图,近足处饰海水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本朝的特点,以此件青花梅瓶为例,当时的的青花有浓艳的深蓝色和泛灰的淡蓝色的变化,此器采用的是进口青花钴料,色泽浓艳,并带有黑色结晶斑。画面运笔自然,采用一笔勾勒,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流云与人物有独到之处,显示出较高的绘画水平。青花图案不似宣德之晕散,亦不象成化之纤细,带有一种飘逸感。而画面中的人物多逆风而行,冠带、衣衫拂扬,神情悠然。足前是疾风下的劲草,背后是云气掩映的峻岭山林。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形,并有层层的小圈密布于云气的一侧。这种特殊的流云纹,既与明代初期的疏简风格不同,又与成化以后的圆柔风格有异,其时代特征较为突出。天顺青花瓷器在胎体及造型上也体现出时代特色,一般胎体较成化时期厚重,形体较宣德时高大,此瓶也无例外,风格古朴敦厚。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底部放大图
3.青花麒麟翼龙纹盘
青花麒麟翼龙纹盘,明正统,高10.7厘米,口径52.4厘米,足径28.7厘米。 盘口微撇,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一麒麟驻足于松柏、山石与蕉叶间,麒麟所占空间很大,几乎占满盘里心。内壁绘四行龙穿行于云海之间。外壁绘缠枝莲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正统时期的青花呈色及画法与明初已有所不同,不见明初那种普遍出现的铁结晶斑。麒麟,作为古代一种祥瑞动物广泛出现于明代各时期的瓷绘之中,它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幸福。而纹饰中麒麟与龙纹组合在一件器物上,在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中却比较少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4.青花波斯文三足炉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明天顺,高11.5厘米,口径15.3厘米,足距14厘米。 炉呈筒形,唇口,平底,下承以三足。内光素无纹饰,外青花装饰。口沿处绘青花单线连续回纹一周,炉底边有两条青花弦线横越三足。腹部以青花料书写有三行波斯文,取自波斯诗人萨迪的诗集《果园》。译文为:“年轻人啊,要敬主就应在今天,明朝人老青春一去不还。只自己守斋还不算真主的穆斯林,还应分出食物周济贫人。如今你心无烦扰,身体有力,身在宽广球场应把马球猛击。为政万万不可刺伤平民百姓的心,欺压百姓就是在掘自家的根。谦逊的智者宛如果树一棵,挂果越多枝头越加弯曲。”内底署青花 楷书“天顺年”三字款。 这件筒式三足炉造型比例适度,胎体厚薄适中,修胎规整。釉面白中闪青。波斯文字书写流畅,既起到装饰的效果,又以优美的文字内容表达了制作者的思想境界。“天顺年”三字书体既具有宣德以来的浑厚风格,也初具成化一朝的矜持面貌,尤其是“天”字,逼肖成化“天”字罐上“天”字的书法。另外,此炉也是文献上“天顺丁丑(1457年),委中官烧造”记载的实物证明。此炉由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在1988年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内底款识
器物底部
5.明天顺青花波斯文筒式三足炉
高11.7、口径15.3厘米。腹外壁青花书波斯文字三段,系节选自波斯诗人萨迪《果园》诗集。内底有“天顺七年(1463年)大同马”款,内壁有“大同马氏书”字样。这是一件有明确纪年的明代“空白期”的标准器。
山西省博物院馆藏
内底款识
【7】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玄孙,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为贤妃吴氏,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宣德三年(1428年),册封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在兵部侍郎于谦和孙太后支持下,即位为帝,尊奉明英宗为太上皇。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明代宗朱祁钰 - 景泰帝
1.青花八仙庆寿纹罐
青花八仙庆寿纹罐,明景泰,高35.3厘米,口径21.5厘米,足径20厘米。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足边斜削,浅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绘菱形锦纹,肩绘云鹤间杂宝纹。腹通景绘八仙庆寿图,老者中有执杖者、下棋者、观棋者、执板者、吹笛者、进香者等。童子有的持物,有的执伞,有的执果盘。人物处于山石、小桥、流水的环境中,并有鹤、鹿、松等相伴,空中为大片灵芝状祥云,图案寓意长寿福禄。近足处绘海水江崖纹。青花色泽浓重偏灰,釉面泛青,并有明显的开片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景泰时期的青花瓷延续正统青花瓷的风格,造型敦厚,釉面青白,青花色泽蓝中泛灰黑。其纹饰布局疏朗,画风缓柔,图案形象概括,繁简得当,但画面整体却略显简洁,空间较大。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8】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1464至1487年在位),原名朱见濬,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濬被立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明宣宗朱见深 - 成化帝
1.青花麒麟纹盘,高6.5厘米,口径34.5厘米,足径22.2厘米。
盘撇口,弧壁,圈足。砂底无釉,有褐色斑点,俗称“糊米底”。盘里口饰双 弦纹,盘心青花双线圈内绘两只奔腾追逐的麒麟及朵云纹。盘外壁绘首尾相逐 的麒麟,间以朵云纹。外口沿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横行六字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大明成化年制器身款放大图
3.明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鲜红釉盘,高5厘米,口径20.9厘米,足径13.5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色泽淡雅,顿挫有力。 明代鲜红釉瓷器以永乐、宣德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此后因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生产渐入困境,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至嘉靖时,虽然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但由于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不得不请求以容易烧造的低温矾红釉取而代之。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4.青花团花纹卧足碗
青花团花纹卧足碗,明成化,高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9厘米。 碗浅式,敞口,卧足。底釉白润细腻,碗外口边饰青花弦纹2道,腹部绘6朵图案式团花,团花以青花双勾方法绘制,青花呈色淡雅。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成化青花器物以各式小碗、小杯居多,青花原料采用国产的平等青,色泽淡雅,与白润的釉质和小巧的器形相配,自成一种清新淡雅之风格。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5.斗彩怪石花蝶纹罐
斗彩怪石花蝶纹罐,明成化,高10.5厘米,口径10.8厘米,足径9厘米。 罐直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通体斗彩装饰,于坡地上描绘怪石牡丹和怪石月季各两组,相间排列,辅以飞舞的蝴蝶。全部图案均在釉下以青料勾勒轮廓线,釉上填涂红、黄、绿、紫等彩,给人以清新亮丽之美感。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形体饱满,釉质白润,画意生动。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6.斗彩宝相花纹盖罐
斗彩宝相花纹盖罐,明成化,通高19.7厘米,口径7.9厘米,足径8.4厘米。 此罐为目前所见成化斗彩罐中形体较大者。直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通体斗彩装饰。肩部与颈部分别绘如意头纹和莲瓣纹。腹部绘六组团状折枝莲托宝相花纹,团花间隔处上、下间绘对称朵云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附盖并非原偶,查《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可知,此罐上的盖子当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陶官唐英奉旨所配。档案中称之为“成窑五彩荷花罐”。盖顶绘佛杵纹,环以相间排列的朵云和朵花,周边绘如意头纹。 此罐造型娟秀,与灵动活泼的团状图案相配,可谓相得益彰。所施釉上彩以红、绿彩为主,局部使用黄彩,给人以清丽优雅之美感。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7.成化斗彩鸡缸杯
斗彩鸡缸杯,明成化,高3.4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3厘米。 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鸡缸杯以新颖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而历受赞赏,堪称明成化斗彩器之典型。其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杯壁饰图与型体相配,疏朗而浑然有致。画面设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水绿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又以红彩点鸡冠和羽翅,绿彩染坡地。施彩于浓淡之间,素雅、鲜丽兼而有之,收五代画师黄荃花鸟画的敷色之妙。整个画面神采奕奕,尽写生之趣。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明清文献多有所载,颇为名贵。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
7.成化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高13.3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11.2厘米。罐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盖平顶无纽。罐外施斗彩纹饰:肩部及近足处饰仰覆蕉叶纹,腹部饰海水双龙纹,盖顶饰海水龙纹。 此器胎体细腻洁白,釉汁莹润平滑,红、绿、黄诸彩搭配,谐调亮丽。罐盖与罐体的色彩和纹样有别,是清雍正时期所配。罐底青花楷书“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称。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器物底部
款识放大图
明初的洪武时期、建文时期、洪熙时期以及空白期的的带款瓷器尤其是官窑款比较少见,如果藏友有的话,不妨发图补充更正赐教,大家共同学习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