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件书法作品在完成过程中除了正文之外还会有一些其他的补充说明作用的文字,通常一幅作品都会有款即某某人书和记时,还有的落上款写明这幅作品是因何而作,等等这些文字便称之为题款,简称为“款”。
它是章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除了标注作者姓名、创作时间地址之外,还能够调整整幅作品的构图。所以我们在初学的过程中学习笔法、间架、结构等这些都是有其框架而言的,那么章法呢,它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两人写同一内容最终构造出来的作品也是会参差不同的。所以学书法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笔法、结构到后来的章法、布局、墨法、认纸、懂笔等等所以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这里就不一一讲了。
*启功作品*
通常呢,一件完整的作品,其中便包括正文、款识、印章这三部分。款一般可分为单款、双款、多款,其内容也是相当的丰富的,当中包括题跋、礼语、记时等,还留白过多的他或许也会采用简体小字再重新把内容抄一遍,称之为注释!同时题款的位置、字体、字号等内容也是比较的讲究,并不是一幅作品只注重正文,一件作品通篇效果的好与不好,落款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效果,阻碍视觉。
而后是印章,就是最后的盖章,这里的印章也是章法的组成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印章呈朱红色,其特点是鲜明、沉着富有刺激感,打破了书法作品的平正呆板,起到了稳定平衡作用,犹如画龙点睛。印章的好与不好除了本身章体的材质刻法外与印泥也有很大的相关性。市面上的印泥也是相当的多样化,便宜的有9.9包邮,贵的则有上千上万的。质量不同价格也不一!
题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三个:
一、字体的问题
款识字体的年代要稍微晚于正文字体。如果正文是隶书,则用篆书落款,就会显得本末倒置,就像你穿越到古代然后再那个年代用手机,是不是没有网络没有电而似砖头一样呢。因此最适宜的书体是楷书或者行书,章草(即用草书)还能够增加作品古朴的气质,而如果使用狂草呢,则显得有点不那么回事,有点太不协调了。
二、字号的问题
落款的时候字号要小于正文的字号,也就是不能比正文的字大,也不能有太大的差距,相差悬殊反而会影响整体的效果。
三、字数的多少问题
落款时要根据落正文 的章法特点,选择合适的款识,是应该落长款、短款、穷款还是不落款呢,都得视情况而定。同时还可以根据落款处空白地的大小而选择如何落款,初学者最难的就在这里,要落什么款落多少字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地较大,就可以使用多行落款、长款或者是双款,这也是初学者所遇到很害怕的问题,留白那么多要落长款却不知要写什么内容,最简单的便是使用时间+地点+姓名+内容原作者;如果地方较小就可以用穷款或者是不落款,一切以整体的审美为主。
印章在中国文人的眼里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在书法支流中也分出了篆刻一派。它最初是具有印证作用的信物,到后来才发展成了一门篆刻艺术,也隶属于书法界里的一部分。它同样是对汉字进行造型,从概念上来讲篆刻和印章的概念是有不同的,它们之间具有类属关系。篆刻通常指以篆书雕 刻的印章,而印章则泛指各种书体的印以及肖形、图像印,像企业的公章学校的印章等这些。
从北宋开始人们就习惯于将书法作品钤印,尤其到了元明以后,书画家们更注重题跋和署款使得印章得到更广泛地使用。在书法作品上钤印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表示朱红色的印章可以对作品进行装饰和点缀,使字迹的墨色、纸张的白色和印章的红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起到画龙点眼的功效,增强艺术效果。二则是表示作者对于自己创作权的重视。
*印章的多种形式*
钤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常用的书法印章的印章形式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便是姓名章、然后有引首章(也叫起首章)、闲章、压脚章、姓氏章等。
姓名章对于整幅作品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与文书的签字画押相类似。一般以正方形为主,以显示其端庄,当然我也有过有人使用圆形的,但还是比较少见的,而其他的随形章就不可以使用啦!一般来说一幅作品中姓名章只有一方,也有人使用一姓一名两章。我就喜欢这样做,哈哈~
这时候呢,也是有讲究的,姓氏章一般为朱文(阳文)在上,名章为白文(阴文)在下,然后两个印章一般要求大小一致,姓氏章稍小于名章也是可以的。这时它便钤在了作者的姓名之下。
引首章,多选用白底红字的朱文也就是阳刻,用来显示作品的活力。内容多是与正文有内在联系的格言或者警句、年号等,其形状多为椭圆形或者是长方形,也可以是肖形印,用来表达书写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见解。一般钤在作品起首右边虚疏处,低于正文一二字,也没有特别的限制,根据需要而定。
闲章的位置活动空间就比较大,一般可放在引首章的下面。
*闲章,图源网络*
压脚章一般要钤在姓名章之后,要求大于名章,不低于正文最底边,也就是正文的最后一个字,通常使用白文。
从钤印的数量来看,通常是以奇数为主,目的是迎合书法的审美意趣,另外要注意的就是协调的问题了,印章的形状与落款的字要相协调,大小与题款的字接近或者略小,而印章内容也要与作品的风格相协调,书风奔放,印文的风格也不能太过于拘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