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三从四德到从一而终,浅析古代女性婚姻观

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来,男权社会就取代了原有的母系社会。中国数千年的奴隶、封建社会李,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之低,尤其自宋朝至清朝这上千年的时间里,依靠儒家推崇的封建伦理,女性彻底沦为男性的附庸,“从一而终”成为社会主旋律。“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四德”成为女性身上的道德枷锁,从生至死都无法摘下来,值得近代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中国女性才开始抬起头来。

古代女性为何守寡终身

在古代,女性的丈夫一旦去世,大部分女性面临的只有终身守寡。可她们为何要这样做呢?

这是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主旋律使然。《周易·恒》上说:“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女人的贞洁,要求其从一而终。中国的儒教是社会主旋律,女人被儒教的礼制所束缚。社会对于女人的要求,是“三从四德”:“三从”是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让女人没有社会地位,什么事都要依靠男人。而四德对女人的要求更高,并不是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做个傻冒似的女人就行了。因为女人没有社会地位,男人又不允许女人改嫁,所以女人如果丈夫死了,只能从一而终,守寡终身。

一、对于守寡终身的鼓励性措施使然。对于肯守寡终身者,国家是鼓励的,并且号召人们学习。其措施便是给寡妇树一块贞节牌坊。这个荣誉,是靠一生守寡得到的。人是有追求荣誉的内在需求的,当全社会认可这种荣誉时,就会有许多女人挺身而出,去践行这种行为,获得这种荣誉。

二、对于寡妇出轨的惩罚性使然。一方面是有道德约束,一方面是有国家奖励,另一方面则是对违犯者加以惩罚性措施。古代对寡妇出轨,所谓的淫妇是有很厉害的惩罚措施的,最厉害的是“骑木驴”,再者是“沉猪笼”,最次也要让你生不如死,名誉扫地。近代的戴上破鞋游街,便是最大限度地践踏你的名誉,直到逼得女人自杀而死,无脸苟活。

三、女人担忧的死后盖棺论定。人有脸,树有皮。又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女人也是注重名誉的,一但寡妇出轨,名人有史家记录,普通人有家族人记录,死后盖棺定论,落个淫妇之名,是绝大多数女人不可接受的。在那种社会氛围下,逼得女人只好自律行事,守寡一辈子。

寡妇们是如何度过余生的

寡妇是如何度过余生的?第一项便是守寡。这个滋味是很熬的。历史上记载了明朝一个七十多岁的寡妇,从二十岁开始守寡。在这五十年中,漫漫黑夜是如何度过的?她在临终前从床下摸出一百个铜钱,铜钱的字都被她摸的没有了。这是因为她黑夜实在没事干,又睡不着觉,便把这铜钱扔到地上,然后再摸黑捡起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摸到了七十多岁。虽说这毅力可嘉,但这样的人生,有什么价值呢?

因为熬不过这守寡的滋味,有的人便采取了绝望的选择,那就是不当寡妇,先行一步。历史上记载着一个叫李恩绪的人,病重期间担忧妻子杜氏,怕其死后无人照顾。结果杜氏先李恩绪三天上吊自杀,当地政府给杜氏树立了贞节牌坊。还有一位李胡氏,在《明史烈女》中被记载,她守寡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邻家着火烧到了自家,竟然选择与小女儿同被烧死。这样的所谓“烈女”,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榜样。

李纨

当然对于有志向的烈女来说,可以做些其他更有意义的事,转移注意力。《红楼梦》中贾兰的母亲李纨便是一个典型。李纨青春守寡,本来心如“槁木死灰”,但自从进入大观园后,把心思转移到了吟诗作赋,振兴诗社上,且专心培养儿子贾兰成才,后来贾兰中举显贵,李纨也成了诰命夫人。将人生兴趣放在培养子女身上,是大多数寡妇的志向。岳飞的母亲也是一样,岳飞的父亲早逝,岳母专心培养岳飞,岳母刺字千古流传。

当然,也有实在熬不过寂寞的寡妇,选择了与人私通。改嫁不可能,那就私通,找个相好的。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就是说的这个事情。但私通意味着风险,一但被人发现,下场可能很惨烈。宗族里对于出轨的寡妇,惩罚是很严厉的。而且这个惩罚,官府是不管的。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想办法改嫁。

虽然主流社会不号召改嫁,但历史上改嫁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一位妇女丧夫之后给县官递交诉状,诉状只有八个字:夫死,无嗣,翁鳏,叔壮。 县官的判决也很利索,只有一个字: 嫁。可见古代虽然主流社会不号召寡妇改嫁,但也不是绝对的。这个判嫁的县官,就很通人情。历史上改嫁的事例,可说数不胜数,尤其是宋朝之前。宋朝之后,清太宗皇太极也娶过两位寡妇,蒙古部落之主察哈尔林丹汗的妻子都改嫁了皇太极。

历史上著名的寡妇

历史上著名的寡妇,可谓数不胜数。能够名留青史的,大概有三种,一是事业型,二是改嫁型,三是守寡型。上面介绍的那个黑夜摸铜钱摸了一辈子的,便是守寡型。这样的寡妇实际上没有什么教育意义,所以后人能够记住的,大多为事业型和改嫁型。

事业型的寡妇,秦朝的寡妇清最为典型,她是一位寡妇,同时也是一位秦朝的企业家。她是巴郡枳县人,早年丧夫,无子无女,其祖上是一个丹砂矿的矿主,寡妇清继承了祖上水银和丹砂产业,并形成全国性的垄断。寡妇清的事业做的有多大?可以举两个例子说明,万里长城是她捐资修建的,秦始皇的阿房宫是她捐的水银。寡妇清可说是秦朝是的全国首富,秦始皇都很尊敬她,赞扬她是“贞妇”,并专为她建了一座“怀清台”。

另一位事业型的寡妇,是守寡近六十年的史学家班昭。班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编著史书上,续写《汉书》是她主要的功绩。班昭的另一个功绩,是写了《女诫》,这本书后来被封为教养女儿和姬妾的宝典,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年。

北宋的杨门女将,也是事业型的,著名的“十二寡妇征西”,说是的历史上最年长的寡妇佘老太君百岁挂帅,领着杨家的所有寡妇们征战疆场,为国效力。当然这个故事有待考据,演义的成分比较多。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贤母”,“亚圣”孟子的母亲仉氏、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文豪欧阳修的母亲郑氏、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姚氏也是寡妇中的翘楚人物。这四位母亲都是寡妇,但却依靠良好的教育,培养出了孟子、陶侃、欧阳修、岳飞这样的旷世奇才。

至于改嫁型的女人,历史上更多。自汉至唐,女人的社会地位还没有降到宋元明清那么低,女人选择改嫁的有不少。其中卓文君改嫁司马相如,成为“凤求凰”的千古美谈。更有许多有志的寡妇,最后改嫁了皇帝,如嫁给汉景帝的王娡,嫁给刘备的吴夫人,嫁给孙权的徐夫人,嫁给李世民的萧美娘,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所娶的四位夫人,都是寡妇。既便是宋朝,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其实也是个寡妇。可见在宋朝之前,寡妇改嫁虽然并不是主流,但却被社会默许,并没有被谁歧视。

当然,对于有权势的女人,即使做了寡妇,也不会拿着三纲五常当回事的。那个约束女人的三纲五常,实际上仅是约束普通老百姓而用的。历史上秦始皇的母亲,本来是个寡妇,但却与丞相吕不韦及假太监私通,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吕后,在刘邦生前死后,都是有小情人的;清朝的慈禧也是寡妇,一辈子在男女关系上也没有闲着。从这些人身上可以看出,那些约束天下妇女的所谓纲常,是多么的可笑。(陆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婚姻观  婚姻观词条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词条  从一而终  从一而终词条  浅析  浅析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