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72个女人----仉氏

 作者:中国摄像师潘长宏

2020年3月31日

列位看官,我今天要和大家所说的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72个女人,我国战国时的一位女性,她出生在当年的晋国。今山西榆次城西南隅,魏公子(仉)启女。那时的鲁怛公第四代传人孟激娶了仉氏。周烈王四年四月初二己酉生轲,字子舆。也就是我们所读的《四书》中的孟子孟子出生后三年,父亲去世,母子相依为命,就是这位仉氏,用她非凡的教育方式,教育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十分了得的人物---孟子。中华龙的子孙和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立传称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史学家们把她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位居“贤良三母”之首。

仉(zhǎng)氏,山西榆次(今山西晋中市)人。《孟子世家族谱·世谱》记载:“亚圣祖系出自鲁桓公允,允生庄公同,同有弟三:长庆父为孟孙氏,庆父四传庄子速,速七传激,激娶仉氏,周烈王四年四月初二深夜,伟大人物的诞生。据《天中记·卷三十九》记载:“孟子生时,其母梦神人乘云自泰山来,将止于峄,母凝视久之,忽片云坠而寤。时闾巷皆见有五色云覆孟氏之居焉。”她的夫君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书生,他为了光耀门楣,抛别娇妻稚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三年后,带给她的却是晴天霹雳般噩耗,从此孤立无援的她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不过她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独生儿子,教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她克勤克俭,坚守志节,她不仅小心翼翼地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来完善儿子的人格魅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她认为环境十分重要。她有一次突然发现,一向伶俐听话的儿子,已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从此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活动,至今还留传下“孟母三迁”的美谈。

原文是这样的: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再一个典型故事就是:断杼教子。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拦腰剪成两段,孟子惊愕不解,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不达目标不甘心的那种坚强韧性。战国时期学术风气特别浓,诸子百家,各有千秋,然而她无视于老庄的玄虚,不屑于杨朱的功利,独醉于孔子的忠恕之道,在孔门诸子中为孟子找到启蒙老师孔子的孙子孔伋,孟子十五岁时,在她的鼓励下,由邹城来到了曲阜。正式接受儒学精髓,一个精心施教,一个勤勉好学。孟子在孔伋门下埋头读了五年,学问德业,突飞猛进,终于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教育孩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成就非凡,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案,她本人也成了名垂千古的家慈。我国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孟母去世后,与孟子的父亲合葬于邹城北25里的马鞍山麓,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修建了孟母庙,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三十华里范村镇西北,东贾村与范村镇之间的“西仉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  中国词条  名气  名气词条  比较  比较词条  女人  女人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